毬丝歌会流布于南宁市良庆区,辐射到邕宁、武鸣、马山等地,以壮族嘹啰山歌为表现形式,伴随嘹啰山歌的产生而形成。
以壮族嘹啰山歌为主要形式的毬丝歌会,在广西乃至全国尚未发现文字记载,是独一无二的,尤为珍贵。有专家评价,嘹啰山歌有平仄,有修辞,有意境,有韵律,即兴发挥,唱有所指,是千年民间文艺的一朵奇葩!
毬是以鸡、鹅绒毛编织成的定情信物。壮族毬丝歌会分放毬、还毬两个阶段。放毬的方式有两种:放毬方或事先约定接毬方,送毬前往,或以放毬告示征求接毬方。还毬方选择次年的某个重大节日还毬,此为歌圩的高潮。双方围坐在相距十多米的八仙桌旁,由还毬方的两名男青年歌手,提着内装毬、糕饼的包袱,边唱边走向对方,唱完上句,将包袱交给对方女歌手,唱下句走回原位。放毬方接包袱后,由女歌手将包袱放在对方男歌手的膝上。如此反复进行,直到放毬方对歌输后接受毬丝。场外的歌者也自由组合对唱,有时多达一、二十组,歌声此起彼落,形成壮观的歌海。
2014年,壮族毬丝歌会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嘹啰山歌的产生源远流长,千年流韵。据传源于良庆区壮族村寨曾经流行的一种抛鸡选婿风俗,后演变成壮族未婚男女为互表爱慕之情的“毬丝歌会”。在歌会上,男女双方以歌传情,唱到两情相悦时,即把“毬丝”作为定情之物赠送给对方。
嘹啰山歌是一种二声部山歌,形式上可以二人对唱,也可多人对唱,唱词因首、中、尾部都出现“嘹”与“啰”的衬词,嘹啰山歌因此得名。因其音乐格式富有特色,传唱千年的嘹啰山歌逐渐进入当今文化界的视野。
嘹啰山歌内容丰富,既是男女互表爱慕之情的“丘比特之箭”,又是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教育的“道德准绳”,还是传授生活生产知识的“百科全书”。良庆区80%的村民会唱嘹啰山歌,在城区各地壮族传统节日、婚嫁、生日寿宴和各种喜庆活动庆典上,嘹啰山歌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若能邀请到嘹啰山歌队来演出,那便是老百姓最时尚、最体面、最风光的事。
良庆的嘹啰山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兴盛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嘹啰山歌也成为宣传党的政策、村规民约、好人好事的“大广播”。
如今,良庆嘹啰山歌成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式,不仅在城区内走村穿巷演出,还经常活跃在南宁市周边地区并在南宁市乡村(社区)文艺大展演舞台上亮相,足迹踏遍全区各地。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