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十分注重尊崇孔子仁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将“耕读为本”,“学而优则仕”作为行为准则。他们所挂的堂联,更是凝聚着他们的行为思想和客家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是客家人教育子孙的随时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宣传标语,为子孙创造了一种处身立事的文化氛围。这些堂联,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培养后生尊祖、孝悌、勤俭持家、读书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原华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这也是客家人与中原汉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客家人以外的其他汉族民系也很好地保留着新年祭祖的习俗。为了更好地理解客家新年祭祖的文化传统,这里便将祖国各地的新年祭祖活动略作介绍。
闽南地区:从年三十转入年初一的三更时分,第一件大事是祀神、祭祖。那时红烛高照,上供清茶、红豆等祭品,人们严肃诚敬。祀神后要叩拜祖先,这叫“开春”。继而迎接新年,也叫“开正”。祭典进行到最后,是烧金纸献给祖宗。台湾闽南语地区新年祭祖风俗亦同。
浙江宁波:正月初一,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圆、年糕、米饼、水果,家人依次跪拜。也有把祖先遗像供在祠堂里的,家人就同去祠堂行祭祖礼仪。
广东东莞:正月初一,大多数人家先在历书上择一个吉利的时辰,举行祭祖典礼,祭品是茶、酒、白饭、攒盒、生果、如龙(年糕)、禄堆和斋菜。祭祖程序: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份、年龄的秩序拜祖先。中上人家的祭祖,都是灯火长明,香烟不绝。
河南开封:守岁的到五更时候,先行盥洗,穿着礼服礼帽,在供桌之上摆好祭品,香烛齐燃,爆竹争放,一家人依长幼辈份,连续向祖宗跪拜致祭,拜祝“年福”。
湖北罗田:正月初一早晨,到祠堂去祭祖拜年,看守祠堂的人早已准备祭品供奉在祖宗神位之前,又准备一支长竿挂着鞭炮,等族人来到时,便点火燃放,表示欢迎前来祭祖,等到祭祖仪礼完毕,有果盒、茶点或丰盛的早餐相招待。
对苍南县灵溪镇大观南山边郑姓村民来说,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是中秋节,在该地有“尝新不值七月半,七月半不值八月半”的说法。郑姓人过中秋之所以特别排场,就是因为在这天他们要祭请家神“三乳妈”。中秋节这天,郑...
云通寺位于太行山东麓浅山区,河北省临城县城东南方向北盘石村,国家2A级生态旅游区邢台市交通局丰乐园内。寺后远山千岭竞秀,门前近水泜河东流,周围果木塞川,林木蔽坡,红墙金顶犹如海市蜃楼在绿海碧波之上浮现...
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始终贯穿于布朗族的全部宗教生活中。在布朗族的神灵观念中,鬼神不分,鬼神有善有恶。对于善神善鬼,人们对它采取亲近和依靠的态度,凡婚丧、节庆都要向它祭献、卜问,一切都要征得神灵同意后才能...
蒙古族历来有祭天、祭山、祭火、祭星、祭佛灯、祭敖包、祭成陵、祭吉雅其等活动。祭敖包 蒙古族的祭祀,最隆重的是祭敖包,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也叫“脑包”或“鄂博”是“堆子”的意思,即人工堆成的石堆,极个别有...
客家人“洗三朝”一般由年长的婆婆、奶奶主持,边洗边吟唱一些诸如:“洗洗头,做王侯;洗洗身,做富翁;洗洗手,荣华富贵全都有;洗洗腰,一辈更比一辈高;洗洗脚,身体健康唔食药……”等赞语。男女成婚后,媳妇有...
揭阳炮台丰溪村蔡厝保留着一个独特的“营蔗”传统习俗,每年的正月初九早上村民集中拜天公营蔗,“营蔗”习俗是丰溪蔡厝历传以久的特别习俗,蔗寓意生活节节高 、节节甜。通过“营蔗”祈求全村合境平安!一年更比一...
“核桃坡,核桃沟,核桃砭,核桃路,漫山遍野核桃树,核桃累累碰人头”。这说的就是商洛的核桃。商洛核桃,据说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
萧县一般丧葬仪式,繁琐复杂,充满迷信色彩。老人临终前,要将病榻移至正屋当门,以便得正位而终。在寿终后,用整张白纸复盖在面上,叫“复面”,也叫“蒙脸纸”。床前放一瓦盆,死者有几个儿子,就在盆底钻几个眼,...
孝感因孝子董永“孝行感天”(孝亲之情感天动地)而得名,以至于人们以为孝感县设立是因为董永这个孝子才建县的,然事实并非如此。孝感的前身为孝昌县,以“孝道昌盛”而得名。为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
胶东有糊制“纸斗”的风俗,以荣成、文登、莱西流行最广也最有特色,至今尤存。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多用来装针线布头及绣花样子,也有专门做成鞋盒和帽盒的。常见的纸笸箩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苇箔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