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在沈阳太平寺锡伯族的家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嘉庆八年(1803年)在寺内立石碑两座,一是满文,一是汉文,内容相同,今有满文石碑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碑文追述了锡伯族人民早期活动的地域和迁徙情况。
根据碑文记载:“青史世传之锡伯部,原居海拉尔东南扎拉托罗河流域。”王钟翰在《沈阳锡伯族家庙碑文浅释》中认为:扎拉托罗河即今绰尔河。赵展在《锡伯族源考》中也说:“扎拉托罗河即今绰尔河。”而铁玉钦在《沈阳太平寺锡伯碑考略》中则认为“陀罗河即洮儿河。”赵志强、吴元丰在《锡伯族家庙碑文考》中,把碑文的记载同清廷的档案综合起来予以考证,认为扎拉托罗河不是绰尔河,是洮儿河中游一段。但他们认为,绰尔河在洮儿河之北,相去不远。锡伯族人本是渔猎民族,活动范围当在洮儿河和绰尔河一带。同时他们还指出,这里并不是锡伯族的发源地。
内蒙古考古学家米文平已在大兴安岭北段顶巅东麓,发现了拓跋鲜卑的祖庙石室,坐落在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西北十公里处这个石室,鄂伦春人称之为嘎仙洞。
拓跋鲜卑祖庙石室的发现,不仅为探索鲜卑人与鲜卑文化的发源地提供了极为重要的遗址,也为研究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和地理确立了一个关键性的座标。这还为确定拓跋鲜卑和锡伯人原始活动地域提供了一个佐证。
考海拉尔流域,元代曾为成吉思汗次弟哈萨尔之封地。据刺施特《史集》记载,哈萨尔的封地在“阿尔衮河、枯拉淖河、海拉尔、地近斡赤斤后之封地。”查阿尔衮河即额尔古纳河,枯河淖河即呼伦湖,海拉尔即海拉尔河。可见海拉尔河流域,曾是哈萨尔所部科尔沁蒙古的游牧地。到了明洪熙年间(1425年),哈萨尔十四代孙奎蒙克塔斯哈喇为了避乱,率所部迁往嫩江流域,依附于兀良哈三卫,始号所部为科尔沁。这就是嫩江科尔沁。锡伯族人可能是在科尔沁蒙古东迁以前,就生活在海拉尔流域的。所以东迁以前,他们似乎已隶属于科尔沁蒙古了。海拉尔东南至大兴安林区一带,至今保留着许多锡伯语地名,当是锡伯人所遗留的史迹。大兴安岭即锡伯语。锡伯语“夏恩阿林”意为白色山岭,口语急读则音变为“兴阿林”,即兴安岭。而兴安岭首先不是蒙语,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其次,它虽属满语,却非满族活动的地域,所以只能是锡伯语。而且在大兴安岭一带,地名与锡伯有关的不是个别现象。例如光绪年间屠寄编绘的《黑龙江舆图说》中,海拉尔正南辉河口以西四十余公里之河北岸,标有“锡窝山”。“锡窝”即锡伯之口语读音,锡伯语音b在两上元音之间时就发生音变,读如w。海拉尔河东南支流扎敦河上源北岸有一条小河,舆图称“锡伯尔河”大兴安岭北段甘河上游离嗄仙洞石室不远处有吉文河,舆图标为“锡伯尔河”,等等。这些地名大都在拓跋鲜卑和锡伯族人早期活动的地域,看来不是偶然的巧合。
总之,锡伯族的发源地及早期活动的区域,应是北起大兴安岭北段,南抵辽河流域(以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为中心)东至吉林省,西至呼伦贝尔,而以嫩江的西支甘河、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和松花江流域为中心。这一带自然条件都很好,尤其是伯都讷,“江带三方,沃土万顷”,水草丰盛,出产丰富,是个宜耕宜牧的好地方。这一辽阔地带就是古代锡伯族生息,繁衍的故乡。元明两代,生活在这里的锡伯族役属于科尔沁蒙古,其后陆续归附于清,从此离开故土开始了迁徙驻防的历史。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