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怒吼,直冲而下,高如苍鹰飞鸣,悠扬致远,透彻邈邈……用心聆听古老而神妙的蒙古族呼麦,它的旋律和韵味让人仿佛融入了大自然的美境中。呼麦是蒙古民族一种古老的喉音艺术,它在蒙古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并流传至今。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各自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点,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保护呼麦,对于保护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蒙古族呼麦作为中国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之一,已将申报材料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继蒙古族长调民歌申报成功之后第二个冲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
据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刘希燕介绍,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一种神奇的喉音演唱艺术,纯粹用人体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这在人类歌唱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团男低音歌唱家、著名呼麦演唱家胡格吉勒图介绍说,在演唱呼麦时,人的声带先发出低沉的基音。这种基音是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所发出的粗壮的气泡音。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唱出一个或几个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与此相对,美声唱法讲究面罩共鸣,让声乐进入头声,以便形成一种金属般有穿透力的声音。从声音的走向上看,呼麦喉音唱法与美声唱法是相悖的,即呼麦在普通歌唱艺术的“禁区”中歌唱,这是美声唱法所不能接受的。然而,当我们听到呼麦歌唱家们浑厚圆润的声音时并不会因为它发自喉部而觉得别扭,相反总被它那声如洪钟、源起大地的自然感折服,这种超低音效果也是绝大多数男低音或女低音所不能达到的。
一位音乐教育家这样说到,毫无疑问,这(呼麦)是另一种科学的发声方法,我们不能因为这种唱法与众不同而轻视它,而应看到它对人体发声器官的有效开发而学习它。当我们教学生唱头声的时候,呼麦歌唱家们却向我们展示了喉音之美;当我们在要求学生真假声结合的时候,呼麦歌唱家们却向我们展示了美妙的人声倍音;当我们要求学生挖掘作品的情感并激情地歌唱时,呼麦歌唱家们却向我们展示了净化心灵的大地自然之音。这是对我们这个职业的讽刺和反叛吗?显然不是,这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达到了超乎寻常的境界,它与自然规律相符,与科学同在。
呼麦作为神奇美妙的大地自然之音,是那样的美妙。难怪蒙古族人形象地称之为“人声马头琴”,音乐界人士以“天籁之声”形容呼麦:“高如登苍穹之巅,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与蒙古族长调民歌、马头琴并列为蒙古族最典型、最精美、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式。
音乐理论界泰斗吕骥先生指出:“蒙古族有一种一个人同时唱两个声部的歌曲,外人是想象不出来的,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研究。”内蒙古音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云:“浩林·潮尔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的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探索与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国际呼麦协会内蒙古分会主席格日勒图博士说,呼麦之起源在蒙古族人中仍有两种版本的说法。一说古代先民在深山中活动,见瀑布飞泻,山鸣谷应,动人心魄,声闻数十里,便加以模仿,遂产生了呼麦。一说战前或狩猎成功后,众人要高声合唱,在那气势磅礴的声浪中,自然产生一种神妙的泛音,然后经摸索,将此灵感与合唱艺术基本要求移植到一人身上,终于创出这一奇特的声乐形式。
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呼麦与蒙古族隆重的礼仪和群体活动紧密联系,并多在上述场合中演唱,属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所定义的“表演艺术”项目内容。时至今日,居住于中国的蒙古族依然沿袭这一习俗,只有在诸如赛马、射箭、摔跤等大项比赛活动中,或者祭祀祖先、重要聚会等严肃场合中,才演唱呼麦。
格日勒图介绍说,在表现形态上,呼麦可分为非单独演唱型和单独演唱型。这两种表现形态,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有流传。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