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塘定情
男女双方经过探婚,逐步认识有了感情,于是双方频频接触。小伙子每天晚上定时到姑娘家里来,两人对坐火塘边体面诉情怀,吐露肺腑之言。他们不是谈心,便是对歌叙情,絮语绵绵、情歌悠悠,直至雄鸡高唱,东方破晓,方才依依惜别!对于这种约会,父母兄长,装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加干涉,任其所以。但按族中规矩,夜间幽会绝对不允许在屋外进行,也只能“君子动口不动手”。
小伙姑娘经常往来,日久天长,感情加深,情意增浓。于是,小伙子便买来绣花丝线,赠给心爱的姑娘,姑娘将这些礼物,精心制作成绣花绑带,回赠给自己如意的郎君。互赠信物后,双方就算定婚了。他们既不要媒证,也不用征求父母的同意,男女双方决定就算数。
深夜接亲
随着男女双方年龄的增长,感情的加深,到了十七、八岁,便是他们接近结婚的时期。结婚日期,他们不择良辰吉日,不算命卜相,全由姑娘小伙自己商定。他们的婚事,只在婚前几天,才告诉双方父母,父母则热情支持。
婚礼在深夜举行。一般在凌晨一、二点钟的时候,小伙子独自一人或请一、二人作伴,带着给姑娘的新鞋新袜,到姑娘家接亲。这时,姑娘换上新衣服、新裙子,戴上母亲结婚时外婆给的祖传银首饰(新娘在婚后几天,便取下藏起来,等到自己的女儿长大出嫁时,再转送给她作嫁妆,继续往下传,若有几个女儿,便平均分配),梳妆打扮好后,便跟着小伙子一道,连夜赶到男家成亲。既不要父母兄妹陪送,也不要娘家的陪嫁,空手而去,婚事简朴。
新娘随新郎一起进了男家门,就有几个男方寨中的内亲和年轻姑娘跑进碓房,把空碓舂得震天响。“平平”的碓声传遍山野,全寨的人们便知道这家的新娘进屋了。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