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尔克孜族聚居的西部是帕米尔高原和天山山脉的崇山峻岭,它的名字在汉代称为“坚昆”、“鬲昆”,南北朝称为“结骨”、“契骨”,唐代称“黠戛斯”,辽金称“纥乞斯”,元代称“吉利吉思”。清代,沿用蒙古准噶尔语,称之为“布鲁特”,意即“高山上的居民”。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分订婚和结婚两个步骤。
在订婚时,男方用一匹马驮着礼物前往女家,马头上要扎一块洁白的棉花,以示订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区马头上的棉花由女方来扎,或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表示同意亲事,预祝顺利。
结婚一般要举行三天,日期多选择在月底,仪式主要在女家进行。第一天,新郎在父母、亲友陪同下,带着礼品前往新娘家。礼品包括刚宰杀的两只羊,一只作整羊煮熟;一只把五脏掏出,不剥皮烤熟,还要带上数十头小牲畜。临近新娘家时,举行“叼羊”游戏,并借此机会将那预先宰好的羊扔到新娘家门前。随后才被新娘家的女眷们热情迎入。婚礼仪式开始前,女方的亲友群起将新郎新娘双双绑在门口,这时,新郎的父兄要向这些亲友赠送礼物,请求“释放”。
婚礼正式开始,由男方的一位长者用木棒将毡房天窗挑开,从天窗向外撒糖果、点心等,客人纷纷争抢,以分享幸福。接着,新娘的母亲要唱“送嫁歌”,还要举行“赛得河”,即让新婚夫妇背对背坐下,每人头上蒙一口袋。众人用一只羊蹄轮流在他们头上轻打一下,然后拉起来共同跳舞。之后,由阿訇主持典礼,念“尼卡罕”(结婚证词),给双方分吃蘸盐水的馕,象征夫妻白头偕头,永不分离。
第二天,双方家长要举办传统的赛马、叼羊、摔跤等活动,以示祝贺。晚上,新娘来到嫂子家与新郎见面,这时的毡房外挤满了宾客,人们奏起传统的民间乐器“库姆孜”,跳起会面舞,唱起一曲曲喜庆的歌,直到深夜,当讨得礼物,放新郎进入洞房后,才尽兴离去。
第三天,新娘带着丰厚的嫁妆,随新郎回婆家,沿路每过一个牧村,都要受到热情款待和祝福。回到新郎家的数日内,一对新人还会不断得到亲友的邀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使他们处在长时间的新婚蜜月之中。
位于新疆柯尔克孜自治州的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奇特,这里要捆绑才能成夫妻。一般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在女方进行,结婚这天,新郎和亲友骑马来到新娘家,当大家到达新娘家门口时,女家的男人们早准备好捆人的绳索。新郎一到,众人一拥而上,捉住新郎五花大绑,将其拴在帐篷前。新娘也逃脱不了同样的命运,在新郎被绑之后,新娘也会被女方亲友用绳子绑起来,而且要将新娘从帐篷中牵出来,和新郎拴在一起。在众人的笑闹中,一对新人无可奈何,得罪不得。要过上片刻,由新郎的父亲和兄长出面,向女方的亲友求情,并向他们赠送礼物,这时他们才会给新郎新娘松绑。之后,才按照伊斯兰教规,由阿訇为他们举行正式的婚礼。
柯尔克孜族一般实行族外婚,直系亲属五至七代内不能通婚,和外族通婚的现象很普遍。在南疆农业区或靠近其他地区的柯尔克孜族与维吾尔族、塔吉克族通婚;北疆的柯尔克孜族人同哈萨克族、蒙古族通婚;黑龙江省富裕县的柯尔克孜族则与达斡尔、蒙古等族通婚。解放前柯尔克孜族盛行封建买卖婚姻,从订婚到结婚,男方要送给女方一定数量的牲畜作为聘礼。寡妇不能自由改嫁,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子,也可以由婆家作主嫁给他人,但要索回聘礼。柯尔克孜族重视结婚仪式,结婚的日子要选在月底,希冀婚姻美满长久。婚礼先在女方家中举行,然后由新娘的亲嫂嫂和若干女友陪伴新娘到新郎家。新郎和新娘每过一个"阿寅勒",当地的男女老少都出来烧火把、念经,让新郎、新娘跳过火把,并请他们吃各种食物,以示祝福。新娘到新郎家后也要跳过火把,然后进屋向公婆及长辈行礼。男方则要宰羊请客,举行迎新娘典礼。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分订婚和结婚两个步骤。在订婚时,男方用一匹马驮着礼物前往女家,马头上要扎一块洁白的棉花,以示订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区马头上的棉花由女方来扎,或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而粉,表示同意亲事,预祝顺利。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