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猫,又名“镇脊虎”,通常置于屋脊正中处,因其形象颇似家猫而得名,主要寓意是保宅平安。瓦猫的原形为虎,原义是能食鬼的老虎,其脑门或天灵盖处有“王”字,前足执圆盘八卦,八卦中央有阴阳太极。秦汉时它被雕刻在门神的桃板上,等着吞吃恶鬼。
隋唐时期,瓦猫被“调升”到屋脊上独当一面。瓦猫口尾相通,有吸财之意,而其凶恶的面相则可驱鬼辟邪,消灾免祸。云南民间对瓦猫的神秘作用深信不疑,“请”瓦猫时要杀一只公鸡,将鸡血淋在瓦猫头上,赋予灵性。
昆明农村地区的民居有一种民俗,就是在居所正中上方房顶安置瓦猫。瓦猫用陶制作,造型为张着大口的猫,瓦猫造型为面目狰狞的神怪。瓦猫的使用有一定的规矩,并不是所有房屋都要安置。如果自己家的大门外正对的方向有庙宇高房,或正对着一家人的房屋,就会认为不吉利,被对方“戗”着,影响了自家的财运,甚至带来疾病或灾祸,为此,就在自家房的大门和正堂屋顶安放一尊瓦猫。
瓦猫一般用陶土制作,成形后上釉烧制而成。每逢赶街天,街上卖陶器处必有卖的。有的地方是使用石头雕成的猫,如呈贡马金堡一带,他们不叫“瓦猫”,而叫“石猫猫”。
昆明大普吉桃园村红石崖水库大坝上,立有一个足有1米多高的巨型“石猫猫”,传说水库建好后,大坝时常漏水,不论怎么修补,都无济无事,原来是大坝对面的树林中有一头母野猪带着七头小猪每到月夜,便出来拱这拱那,所以水坝头天修好,第二天就漏了。为了对付这群神秘的野猪,人们便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石猫猫,安放到大坝上面,朝着野猪出没的地方。从此以后,大坝就不再漏水了。
在昆明,往屋顶放瓦猫,用于“避邪消灾”的习俗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制作瓦猫的工艺也已经传承了上百年。
云南瓦猫原是指置于屋脊正中处的瓦制饰物,因其形象很像家猫而得名。人们传说,这瓦制的猫能吃掉一切妖魔鬼怪,有镇宅的作用。人们将它安置在房顶、飞檐或门头的瓦脊上,以吞食一切冲犯本宅的疾疫祸害和四野鬼怪。
瓦猫虽被冠以猫名,但却寓虎于猫,取虎凶猛无畏之意,以达到镇宅的目的。我国古代,最早用于镇宅的门神是神荼和郁垒,唐代后演变成秦琼和尉迟恭。门神是负责捉鬼的,而消灭鬼的任务则交给了老虎,即由两位门神将鬼“执以饲虎”。把瓦猫设计成如猫似虎的模样,高踞屋顶之上,守家护院,可吞食一切来犯之鬼怪。这些镇宅瓦猫,以其慑人心魄的造型,显示出艺术生命力。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