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加拉全称孟加拉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国土面积14.76万平方公里。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的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冲击而成的三角洲上。东、西、北三面与印度毗邻,东南与缅甸接壤,南濒临孟加拉湾。海岸线长550公里。全境85%的地区为平原,东南部和东北部为丘陵地带。截至2005年7月,人口为1.44亿。孟加拉族约占总人口98%,另有20多个少数民族。伊斯兰教为国教,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88%,信奉印度教的占11%,信奉佛教、基督教不到1%。孟加拉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4000年前,此地即有人类文明的遗迹。公元前1000年,德拉威人(Dravidian)来此定居。公元前7世纪,成立恒河王国(Gangaridai)。公元4世纪,属于笈多王朝(Gupta Empire)。6世纪末,属于哈夏王朝(Harsha Empire)。此后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无政府”状态。9世纪,建立统一的封建国家。1402年,土耳其征服了大部分孟加拉国土。此后,受到外来影响改信伊斯兰教。17世纪,被莫卧儿帝国(Mughal Empire)征服。1757年起,受英国殖民统治,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1904年,孟加拉曾被英国殖民政府分割成东西两部,后来复合。1947年,印巴分治,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归印度,东部归巴基斯坦。1971年3月,东巴宣布独立,1972年1月,正式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孟加拉国虽不是阿拉伯国家,但是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所以信奉伊斯兰教的人们的人名结构与阿拉伯国家的相似,即:第一节为本人名字,第二节为父名,第三节为祖父名等,此外还可以有一些称号。本人名是名字的核心部分,在日常交往中可以适当省略除本人名以外的其他构件。由于宗教信仰的差异,孟加拉人姓名的差异很大,一部分人采用阿拉伯人的名字,另一部分人则喜欢用波斯名字。如前总统齐亚•拉赫曼(Ziaur Rahman,1936~1981,1977~1981在任)中的“齐亚”(Zia)为波斯名字,经济学家穆罕默德•尤纳斯(Muhammod Yunus,1940~ )和摄影师阿比尔•阿卜杜拉(Abir Abdullah,1971~ )中的“穆罕默德”(Muhammod)和“阿比尔”(Abir)则为阿拉伯名字。
印度人(或信奉印度教的人们),其姓名文化与印度相似。首先是孟加拉也有种姓制度,只是没有其它地方那么明显和严格。由于种族复杂,很难从宗教文化和风俗习惯上把他们区分开来,只能大体上把他们分为婆罗门(Brahman)、维迪耶(Vaidyas)、迦耶斯特(Kayasthas)和首陀罗(Sudra)四个种姓。
婆罗门种姓的社会地位最高,维迪耶种姓次之。迦耶斯特种姓有文化,往往身居高位,出了许多社会活动家和宗教领袖,甚至有许多迦耶斯特人戴上了只有婆罗门才能佩戴的圣线。首陀罗是社会地位最低的种姓,包括工人、农民、手工艺人、佣人等。
孟加拉的婆罗门按居住地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名称,卡纳塔克(Karnātakas)、泰朗嘎斯(Tailangas)、觉维达斯(Dravidas)、马哈拉什拉卡(Mahārāshtrakās)、古亚拉斯(Gurjaras),住在温迪亚山(Vindhya)南面,称为达罗毗荼(Dravida)婆罗门;萨拉斯瓦塔(Saraswatas)、坎亚库布亚(Kanyakubjas)、 戈达(Gaudas)、乌特卡拉斯(Utkalas)、马伊蒂拉斯(Maithilas)住在山北面,称为潘奇•戈达(panch Gauda)婆罗门。不同的婆罗门社区都有自己的起源记载,一些细节也可从孟加拉各国王的法庭编年史中看到。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