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婚礼
波兰北部地区卡舒布人的婚礼颇有波兰传统的特色。新人在教堂内举行完宗教仪式后,还要择吉日在家中举行传统的婚宴。普通家庭的婚宴大都会邀请大约100位亲朋好友。
卡舒布人传统的婚宴一般从亲友们给新人送礼物开始。随着乐队演奏的悠扬音乐声,一对新人用水果和香槟酒感谢亲朋好友们的礼物和祝福。卡舒布人婚宴上最先上的菜肴是鸡汤,婚宴中最重要的角色则由波兰自产的伏特加酒扮演。在卡舒布人的婚宴习俗中,没有足够的酒是最糟糕的事情。亲朋好友们都会开怀畅饮,祝新人幸福快乐。酒足饭饱之后,乡村乐队演奏起欢快的“polo”音乐,来宾们不分男女老幼开始玩游戏。波兰人传统的婚宴上很受欢迎的游戏是“系衣服扣”和“找蛋糕”。“系衣服扣”游戏就是比赛穿衣服的速度,参加游戏的人脱去外衣,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他们就抓起外衣穿上,非但要快,还要穿戴整齐。有的人为了获胜,居然裹着睡衣就上场参加比赛,就因为睡衣一披就完事,即使扣子没系好也不是很明显。而“找蛋糕”的游戏则是在来宾中随意找一个人,蒙上他的双眼后,在众人的鼓掌声中他开始在屋子里找蛋糕。找蛋糕的游戏并不好做,因为参加游戏的人只能用舌头去寻找被藏起来的蛋糕,而且周围的人不能给他提示,他更不能用手去摸桌上的东西,只能用舌头舔。这个游戏的寓意就是新郎新娘终于品尝到了甜蜜的爱情。
婚宴上最精彩的节目还要数“农夫”和“农妇”的表演。新娘新郎的好友分别夸张地化妆成农夫和农妇的模样,在各自装模作样地做一番自我介绍后,表演一段有关新人趣事的“相声”,告诉大家新郎新娘的恋爱史。在来宾开怀的嬉笑声中,新娘和新郎羞得两颊绯红,“罚”“农夫”和“农妇”轮流请所有的来宾跳舞。凌晨两点,厨师准备好了婚宴的最后一道热菜———波兰最有名的红菜汤和牛肚汤,大家一起喝着热汤,一边尽情欢歌,一边等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当东方的天际逐渐被朝霞染红时,新人和半醉半醒的来宾,一起高声合唱“朝阳升起的时候……”来迎接日出。这是他们婚宴上的最后一支歌,也是新人共同迎来的第一个早晨,它象征着一对新人告别过去,迎接未来,预示着这个年轻的家庭既有爱情,也有责任。
如此规模的婚宴,开销在3000美元左右。这笔开支一般由新人平均分摊,这对刚刚开始共同生活、百事待兴的年轻夫妻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因此,亲友们在给新人准备礼物时,既要考虑到礼物对新人的实用性,能减轻新人经济上的压力,又要让所送的礼物把两位新人联系在一起。
佛珠,也叫念珠,是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
西安作为一座古城,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兵马俑、大雁塔、城墙,还有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巷,它们像血管一样,遍布于城市的肌体。有了这些老街巷,西安才显得更亲切、更鲜活、更生动。也许,我们许多年都去不了一次西安的名...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