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木(1919年4月12日-2006年2月28日),原名于式谷,又名于陆华,山东济南出生,祖籍山东淄博。是著名营养学家,为已故中共元老陈云夫人,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母亲。
1919年4月15日于若木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一个有名的书香世家,父亲于丹绂,是中国清朝派往日本的第一批留学生之一,并于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后,出任山东第一师范学校校长。于若木共有五名兄弟姐妹,大哥为于道泉,二哥于道源,大姐于式玉,妹妹于陆琳,兄姐曾受共产主义薰陶,对于若木日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或多或少有影响。
于若木于1933年起,于北平两吉女子中学念初中,初中毕业后考入北平女子第一中学,于1935年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发生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被派往延安陕北公学学习,后被派为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私人看护,两人于1938年结婚。
1943年12月调西北财经办事处任机要秘书,1950年5月,于若木调中央财经委员会专家联络室从事翻译工作。1957年调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资料室工作,1961年担任陈云同志秘书。1964年12月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1979年9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办公室主任。
1981年1月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顾问。1986年她先后被聘为中国营养学会荣誉理事、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顾问等。她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2006年2月28日于若木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那时,陈云住在延安城里的一个窑洞里,于若木去了之后,就在窑洞门口摆了张办公桌,值个班,陈云有什么话,就替他传达一下。陈云要找医生,她跑去喊,调到陈云身边,于若木有时一面对他进行滴鼻子药水一类的护理工作,一面帮他处理杂事,不到1个月,陈云病愈了。
在这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陈云和她之间产生了感情,其实于若木刚到陈云那儿时,陈云就询问于若木的经历,随后也介绍了自己的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空闲时,他们在一起聊天,陈云得知于若木会唱歌时,便请于若木唱歌给他听,于若木十分大方地唱了一首当时流行的苏联歌曲《祖国进行曲》:“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悦耳的歌声在窑洞中回荡。
一次,陈云问起于若木有没有爱人,谈过恋爱没有,于若木羞涩地回答:“我还不懂。”陈云便小心地说,他现在也没有爱人,问她愿不愿意交个朋友。相处久了,陈云向于若木倾诉了他的肺腑之言,他说:“我是个老实人,做事情从来老老实实,你也是个老实人。老实人跟老实人一起能够合得来。”
不久,于若木的二哥于道源专程赶到延安。陈云认真、坦诚地向于道源讲述了他和于若木相识的经过,并把对方看作女方家长的代表,郑重地征求于道源对两人婚事的意见。于道源久闻陈云之名,深知他是一位很踏实、很稳重、立场坚定的革命者,对他们的结合表示完全赞成。
1938年3月一个普通的日子,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了。婚礼非常简单,陈云与于若木都不喜欢铺张此事。结婚的那天晚上,陈云花了1块多钱,买了些糖果、瓜子、红枣、花生之类的东西,请中央组织部的同志来热闹了一下。
大家坐在一起,纷纷向陈云夫妇致以热烈的祝贺,有的还即兴表演了节目。于若木在晚年回忆说:“事后,消息传开,有人要陈云同志请客。他当时虽然手里有点钱,请得起客,但他不愿意摆场面,所以没有请。”
1939年5月28日,于若木在信中向大哥报告了她和陈云的婚恋情形:“你问我们小家庭的生活状况么?这里无所谓‘家庭’。陈云同志在工作,我在学习。他住在机关里,我住在学校里,每星期六我到他那里住一天,这是延安所谓‘住礼拜六’。”
“我和他是这样认识的:前年冬他回国后看到西北的情形很兴奋,工作过劳使流鼻血之旧病复发,过度的流血病势相当严重,病中需要找一老实可靠的人看护,在学校里便找到了我。(后来,)病人与看护的关系转到了夫妇的关系。”
陈云和于若木结婚不久,邓小平从太行山回到延安,他知道这个事情后,马上就作了一首打油诗:“千里姻缘一线牵,鼻痛带来美姻缘,中山政策女秘书,先生路线看护员。”这首诗非常形象地概括了陈于二人相识相恋的经过。其中,后两句是说孙中山跟宋庆龄的结合最初缘起于宋庆龄担任孙中山的秘书,而陈云寻找医疗看护结果也促成姻缘。
复活节,是天主教国家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在意大利,天主教徒占全国人口的83%,复活节成了全意大利人的节日,每当节日来临举国上下共同欢庆,热闹程度颇像中国的春节。意大利复活节期间,全国上下几乎每个村...
“鬼火”就是“磷火”,通常会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会移动,走路的时候会带动它在后面移动,回头一看,...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