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是“中国大蚝之乡”,是中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2010年“钦州大蚝”获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大蚝,学名近江牡蛎,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河口区域都有分布。大蚝外壳粗糙、坚厚,呈圆形或椭圆形,壳面灰黑,内壳是白色釉质,有光泽,肉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蚝豉、蚝油。
钦州沿海是我国产蚝之优良海域。据钦州市水产部门提供的材料,钦州是中国著名的“大蚝之乡”,目前全市沿海浅滩涂插养及深水吊养的大蚝面积有14万多亩,主要分布在钦州的龙门、康熙岭、大番坡、东场、尖山等镇,尤以龙门最多;钦州湾茅尾海是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苗种繁殖区。
据钦州地方志记载,当地采蚝、制蚝、吃蚝在350多年前就有了书面记载。当时渔民在浅海中采集大蚝,以之为食,又加工成蚝油调味,并且还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
钦州湾海岸线绵延520多公里,水深浪静,是养殖大蚝的“天然牧场”。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的海域都能育蚝。茅尾海海域,钦江在这里入海,海水盐度保持在17度左右,附近又有大片红树林湿地,提供了充足的饵料,所以非常适宜大蚝种苗繁育。目前这里已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蚝天然生态育苗基地,不但满足了广西沿海养殖需要,还远销广东、海南。
在排榜村靠海边的沙滩上,堆满了育蚝苗的水泥柱和水泥饼。每年4月份,是村民们集中下蚝柱的日期。大蚝种苗柱放在茅尾海滩涂上育几个月,便可卖给外地的养殖户。
据当地渔民的说法,去海里采蚝叫做“氽(音tǔn)水”,就是人搭在舢板上,漂浮于海面。
解放前,每1.5公斤蚝肉能换0.5公斤米。每当大蚝采收季节到来,各家各户驾着一叶轻舟来到海里,把露出水面长在礁石块上的大蚝采下;到深水处采大蚝,一般需要几人搭档,一人屏气氽水到三五米深的海底,采摘海底礁石上的大蚝,其余在船上接应。
老一辈渔民讲,过去,氽水到海底就像进入菜园一样,海底的礁石上长满了大蚝,每氽四五气水(换四五口气)就能采蚝一箩筐。但是,这样的方式产量很低。最早有大蚝产量统计的是1955年,当年钦州沿海一带产量约为200吨。
大蚝在解放后开始有了人工养殖。钦州市的大蚝人工养殖是从1956年开始的,在那丽和康熙岭镇成立了集体蚝场,管理沿海一带的天然蚝区。当时的人工养殖做法很简单,就是在适宜养蚝的沙石海、硬泥底海区投石块自然采蚝苗,自然生长,经过几年便可以收获。1964年,水产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利用大蚝喜欢附着在石块上生长的特点,制作了水泥棒,在采苗期集中放到采苗区采苗,几个月后再移到宜养蚝区插养。这样,养殖面积不断扩大。
大蚝插养虽然比投石养殖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因插养只能在浅海滩涂养殖,而且退潮时蚝柱裸露在滩涂上,影响大蚝生长。于是,水产技术人员又发明了吊养方式,即在浅海滩涂上插苗柱养殖一年左右,待长成中蚝,便取下蚝片连接成串,移往水深处扎排吊养,由于吊养的大蚝接触水体面广,天然浮游饵料丰富,因此生长很快,半年左右就育成成品蚝,比单纯插养的生长周期缩短了一半,也成倍地提高了生产率。之后,养殖户们又将吊养技术不断改进,从桩架吊养发展到浮筏吊养,水泥柱吊养发展成水泥饼串养。
大蚝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据当地水产畜牧兽医局提供的数据,蚝豉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5%~10%,肝糖19%~38%,含碘量比牛奶及蛋黄高出200倍,有“海底牛奶”之称。钦州出产的大蚝体大肉嫩,皮薄味美,以其色泽乳白,肥嫩爽滑著称。
大蚝同时还可入药,是传统滋补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生蚝,治虚损,壮阳,解毒,补男女气血,令肌肤细嫩,防衰劳。”生蚝主要成分糖原能迅速补充恢复体力,并可以提高肌体免疫力。据资料记载,拿破仑在征战中喜食蚝以保持旺盛的战斗精力。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牛磺酸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必需品,而在其它生物中极为罕见的这种牛磺酸,在沙井蚝中含量之高为各类水产之冠。但医书上也提醒,它既养阴,又壮阳火,因此,有热毒在身,患皮肤病或生疮者,切勿食用,否则病情会恶化。
人们近年还发现蚝肉中含有一种鲍灵成分,对一些瘤细胞株和动物肿瘤有抑制其生长的作用。
钦州人善养蚝,也爱吃蚝。
大蚝味道鲜美,因为蛋白质高,但吃多了嘴会发涩。食家提醒,吃过鲜蚝后,最好喝一杯菊花茶,这样可以消腻。
当地渔民介绍一种吃法:鲜蚝焖猪肉,用文火焖上两个小时,将大蚝里的汁都熬出来,“这样焖出来的大蚝,汁浓浓的,肉筋筋的,味道非常鲜还很有嚼头。”渔民还有一种原汁原味的吃法,就是白灼大蚝,这样最能吃到大蚝那一股带着海水味道的原始鲜味。渔民做出白灼大蚝后,吃时以自制的蚝油调味,别有风味。
渔民们把蚝采回家后,撬开蚝壳取肉,用大锅煮后捞起,翻晒成蚝豉。制成的生晒蚝,用来焖肉最佳。
大蚝还有一种附产品,就是把加工熟蚝过程中所得的蚝汤生产成蚝油。煮蚝时,鲜蚝肉的部分液汁溶解于水,再经过15至16个小时的慢火熬炼,水分不断蒸发,最后留在锅里的就是酱褐色、浓郁芳香的原味蚝油了。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