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端, 人口150多万,被称为“客家第一大县”。博白客家人,大多是唐末清初时期从诿闽粤三角联结区迁徙来的,他们操着独特的与其他汉族支系不同的客家方言,保留祖先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博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着灿烂的客家文化。博白还有一个响亮的称号,它号称“中国编织工艺品之都”,已经因为编织工艺而闻名于世。
博白县有森林面积300多万亩。森林里伴生大量的藤蔓、芒草等野生植物,与林木争养分抢空间,成了有害植物。该县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的理念出发,引导、扶持编织出口工艺品企业,以藤芒为材料,编织成精美的工艺产品,既解决了编织企业的原料来源,又为藤芒利用找到了出路。
一根根不起眼的芒竹藤条,在聪明的博白人手里“变废为宝”,“硬”生生变成了“金条”。他们以藤芒为材料,编织出各种精美的工艺产品,出口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博白芒编工艺品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占国内出口额70%以上,成了中国最大的编织工艺品出口基地。
博白客家编织工艺历史悠久。明、清年间,博白就有编织草席、竹篮、竹笼、竹箩、簸箕、笠帽的习惯。博白盛产单竹和三菱草,一些客家工艺人,利用这些原料,编织了形状各异的编织品,每逢县城和乡镇圩日,挑到圩头摆卖,也有一些编织品,销往博白县周边郁林、陆川、合浦、浦北、南宁等县市。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博白有的客家企业家,直接把编织工艺样品带到广州商品交易会,与外商洽谈订货,从而带动了博白县以编织工艺生产为龙头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产品远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加拿大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跃进入全国编织工艺出口收入最高县的行列。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博白县的编织工艺产品已经由过去单一的竹、芒、草、藤中低档产品,变以金属为主体,天然原材料竹、芒、木、草、藤、蕉皮等20多种原料混编制作的高档、时尚、新颖、适销的产品,这些产品集实用性、艺术性、观赏性、收藏性于一体,可广泛用于家庭、办公、商业场地、会议展厅、宾馆酒店等场所的摆设,也有礼品包装配套和传统节日使用的最佳用品,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白县编织工艺生产经营已经成为南方产、供、销的集散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阿拉伯人相信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是通过慷慨地送礼建立和提高的。他们通过别人的评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赠送者如果使阿拉伯人增强了自信心肯定送了件好礼品。为了业务能顺利进行,互赠礼品是非常重要的。莱麦丹月—伊...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遗产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在东北的吉林有一处世界遗产却名气不大,没多少游客。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点。该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海南主要的江...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端, 人口150多万,被称为“客家第一大县”。博白客家人,大多是唐末清初时期从诿闽粤三角联结区迁徙来的,他们操着独特的与其他汉族支系不同的客家方言,保留祖先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博白这片...
陈翼叔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东三公里处的盟石河南面的山坡上。这里山环水抱,环境清幽,陈翼叔生前在此建是何庵作其归隐之地。墓地多有天然大石,因墓室凿在长11米、宽7米、高2.8米的巨石之上,且墓室即以...
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柯拉果”极为崇拜。他们把“柯拉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启发良心的“种果”。因此,每当遇到纠纷时,伊博人总要摆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长者执刀将其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人们一旦吃...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2月中旬发布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挪威得分最高,排名第一,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国家。本站()为你分享全球最宜居国家排行榜具体排行。人类发展指...
近日,根据英国媒体BBC的报道,目前世界上最胖的女人艾提因心脏和肾衰竭去世了。可以说是活活胖死的,这些病症都是由于她的超级体重给身体带来的巨大负担造成的。她的最大体重曾达到了整整1000斤,也就是半吨...
红崖大峡谷属太行山系,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端,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
乌孜别克族,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