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由于心性轻浮躁动,难捉难调,常舍一取一,故经典中常以其比喻凡夫的妄心。又以“猿”来比喻人的心识,谓众生的心识如猿猴般无法安止。
鹿据《毗奈耶杂事》记载,佛陀于过去世曾为鹿王,为救群鹿而丧失生命,并于临终时发誓愿,当来得成无上正等觉,将诸鹿都能度脱生命罗网。
佛陀于鹿苑初转四谛法轮,即以鹿为转法轮之三昧之形。
兔在《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记载,在佛陀的本生中,也曾经为兔王,为使佛法能久住于世,兔王自愿投身火中,供养仙人,仙人因而悲伤地发愿再不食肉。
佛经中也以兔毛来表示极微细的物质现象,如:“尘又有微尘、水尘、兔毛尘、羊毛尘……”佛经还以“龟毛兔角”来比喻了不可得之事。
龟,佛经常常以金龟来比喻即生死即涅槃的佛性,说佛性能游生死涅槃之海,就像龟之能游水与陆地。此外,佛经中以“龟藏六”来比喻学人应当守护六根,如同龟守护头尾和四足一样。
龟藏六:
藏头,比喻众生收摄眼根,不令观色,则不为一切色尘所危害。
藏前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耳根,不令闻声,则不为一切声尘所危害。
藏前右足,比喻众生收摄鼻根,不令闻香,则不为一切香尘所危害。
藏后左足,比喻众生收摄舌根,不令尝味,则不为一切味尘所危害。
藏后右足,比喻众生收摄身根,不令觉触,则不为一切触尘所危害。
藏尾,比喻众生收摄意根,不令知法,则不为一切法尘所危害。
蛇,佛教中以蛇譬喻人身的地、水、火、风四大元素。
《金光明最胜王经》记载,人身之四大,如四毒蛇居于一箧,地、水二蛇之性多沉下,风、火二蛇之性轻举,四蛇若相互乖违,则众病人。
虱子在佛经中,由于虱子的卵称为虱虮,转用为长度单位,为隙尘的七倍。《俱舍论》记载:“积七牛毛尘为隙游尘量,隙尘七为虮,七虮为一虱。”
蝎子由于其本身具有毒性,被视为凶猛的象征,常用于降伏守护、破除障碍等意。
豺狼,佛教多用此两种动物来比喻恐怖的地狱,如十六小地狱中,就有“豺狼地狱”。其中有豺狼竞相咬罪人,使其肉堕骨饬,脓血流水,苦痛万分。经中也以“贪狼”形容贪欲之深犹如狼的特性。
孔雀因能啖食一切毒虫,因此在佛教经典中常被象征本尊能啖尽众生一切五毒烦恼。
在《白宝口抄》中记载,孔雀尾表示息灾,三茎之孔雀尾表征拂去贪、嗔、痴三毒使其证三部如来;五茎之孔雀尾,表拂去众生眼、耳、鼻、舌、意之五识烦恼,令其得证如来五智圆觉之果。
鹅,经典中常以鹅王来比喻佛陀行走时,安详徐步的样貌。如《央崛摩罗经》记载:“尔时,世尊犹如鹅王,庠行七步。”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中,则举出天上的鹅王有五种功德:
染合有时;
呼鸣无畏;
量宜求食;
心无放逸;
不受诸鸟谄佞言辞。
鸡在佛教的经典中,属于十二兽之一。所谓十二兽,据《大方等大集经·净目品》记载,即是指每十二日交替司职时辰,常于阎浮提内游行教化的十二兽。
这十二兽乃是菩萨为度化众生所示现,一日一夜常有一兽遍历人间天上,教化众生,其余则安住修慈,如是周而复始。
佛典中也曾用金鸡来比喻众生本具的清净自性。在《造像度量经》中,则以“鸡子面”来形容菩萨的脸型。鸡子即鸡蛋。
鸽子也是佛教经典中经常见到的动物,如在显示众生于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趣中,生死流转不已的轮回图,像“五趣生死轮”,即以鸽子代表贪心的烦恼。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
云南千年菩提树长出“佛手”,深抓岩壁,当地人:凤凰变的!在云南的香格里拉,有一颗非常传奇的凤凰菩提树,如果单独是说一棵菩提树的话,可能并不是多么稀奇,但是这棵菩提树却长在万丈悬崖边上,而且还在这里生活...
佛塔之国有人曾打过这样的比方:把大大小小的佛塔排列起来,真可以从缅甸的南疆排到北国边陲,绵延1500多公里。佛塔最集中的地方要数缅甸中部的蒲甘小城,这里曾是缅甸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之都,素有“万塔之城...
夏布因轻柔胜丝,避暑爽身,实为暑天衣料佳品而得名。夏布原料为苎麻,苎麻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绩纱、纺织加工而成的苎麻布,现称为夏布。夏布有生夏布和熟夏布之分,生夏布是淡草黄本色易于创作中国画,熟夏布经漂白后...
念佛与持咒,本来源于修定的方法之一,然在净土教及密教独立成派之后,便与修定的方法分了家。如果站在整体佛法的立场来说,仍是彼此呼应的。念佛的方法,可以涵盖念一切佛与一切菩萨的圣号在内,未必单指念的阿弥陀...
很多人眼中的博物馆大多是枯燥的建筑物或者是高端的科技产品,再有的就是旧时的古物,大多数年轻人都不太愿意去现在的博物馆,但是在世界的某些角落有着风格不同的博物馆,今天本站小编就带你认识世界上最温情奇特的...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