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城东门里,有一家门庭高大的宅门,门口有九级青石台阶,拾级而下,可以延伸到街心。这就是天津八大家的“高台阶华家”。也由此可见其不仅有财,而且势力非同一般。据现存《天津华氏南支宗谱》,华氏受姓始于春秋,有谱则始于宋代,南齐时居无锡,后又迁汴梁。北宋靖康末,华原护驾南渡,复归无锡,被认作华氏统谱一世祖。明嘉靖年间十八世华维援依其从祖华金(正德进士,官天津兵备道)于天津道署,华金转山东副使,而华维援留津,是为“北华”始迁祖。十九世华文炳于清顺治初侨寓顺天府安东县,至康熙三年( 1664 )移居天津,是为“南华”始迁祖,故天津有“南华”、“北华”之分。虽是同籍同宗而迁津时间先后不一,其中“南华”一支繁衍最盛,影响最大,至晚清出了二十七世华世奎,是津门四大家之首,可谓家喻户晓的人物。
也就是说华氏一族原籍江苏无锡,明朝末年,无锡华氏族人华文炳,奉母北迁,先是落户于直隶(今河北省)的东安县(今廊坊市安次区),后于1663年(清康熙二年)华文炳的同辈华文鼎来到天津任职。从此华文炳和华文鼎一支系就居住在天津城里大刘家胡同,后来家业发达,人丁繁衍,于是迁居于东门里的大宅门,这就是天津高台阶华家的由来。
到了雍正年间,天津先是改卫为州,旋即升为直隶州,后来又开府置县。华文炳、华文鼎为了生计,经营起盐务来,而且都是小盐店。此外,家族还有油坊、茶庄等产业。这些盐店和油坊、茶叶铺,华家不自己经营,而是租给别人,干吃红利。清咸丰年间,华家接办了河北定兴、新城两县的盐务引岸,很快致富。后陆续开设了油坊、茶叶店等商号。华氏全家就是靠这些买卖,供子女读书和维持生活的,直到清末,华家“世”字辈的华世奎在仕途上露了头角,家业渐丰。与其他“八大家”不同的是,华家身兼官僚和盐商。
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华家其族人颇多,经商之外,做官的和为文的颇多。如二十三世华兰,乾隆举人,历官安徽全椒、五河知县,安庆府江防同知,著有《皖城集》,工书善画,亦精仅是篆隶。他的孙子华长卿,道光恩科举人,历官房山县、丰田开原县训导、国子监学正,著有《周易集注》、《尚书补阙》等不下40余种。到了“长”字辈的华长治,有两个儿子,是华承勋和华承彦;华承彦有子华世奎。因为华承彦一辈子没有摸上个一官半职,所以他不但对于这棵“独苗”甚为钟爱,而且期之甚殷,发奋一定要儿子读书做官,由科举取得功名。
1879年(光绪五年)华世奎17岁时考中秀才,后一路高升至内阁阁丞。华世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内阁中书行走、万寿庆典撰文、文源阁军机章京领班、三品章京会议政务处帮提调、政编查馆行走、政治官报局局长等要职。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室逊位,华世奎退居天津,在意、奥租界交界的二马路买了一幢小楼,自号“北海逸民”,过起了养老的生活,屡屡拒绝了北洋政府让他再次出山的请求。华世奎旧居位于现在河北区北安道3号,总面积448.16平方米。该楼为二层楼房,带地下室,砖木结构,坡式瓦顶,上筑阁楼与老虎窗。
华世奎写得一手好字,名列近代天津四大著名书法家(华世奎,严范孙,孟广慧,赵幼梅)之首。华世奎自幼习书法,其父华承彦科场不利,而对其子便寄予厚望。华世奎从四岁起便每日读书习字,练字时其父要求非常严格,偶见华世奎稍有懈怠,就拿烟袋锅往脑袋上敲。为了给华世奎校正执笔,其父还独出心裁地在他笔杆上放一个铜钱,写字时只要笔杆稍微倾斜,铜钱就会从笔杆顶头掉落下来。据说,华世奎后来可在笔杆上放10个铜钱,仍能运笔自如。他的字端楷正书,苍劲挺拔,浑厚有力,大字榜书可以逾丈,小字蝇头不显逼仄,挥毫自如,功力极深。
华世奎榜书代表作,一个是北京的“和平门”三个大字。民国初年,北洋政府修缮北京城,门额重新题写。当时在正阳门(前门)和宣武门之间加开了一个门洞,沟通了新华街与琉璃厂大街,取名为和平门。这三个字,据说是袁世凯派人请华世奎写的,但随着北京城墙的拆除,这三个字的石刻门额已不知去向。另一个便是保存至今的“天津劝业场”。
华世奎为天津劝业场写榜书,润笔是每个字100块大洋,共500块钱。关于华世奎为劝业场题匾,民间有许多传说,大都不符合实际情况。据当时在场观摩的华世奎之侄华泽咸先生回忆,当时还没有字体放大的技术,需要多大的字就得写多大的字,所以这五个字是拼起了三张大八仙桌子,上面铺好纸,备好茶水,再请华世奎写。华世奎写时心气平和,笔力稳健,起落有度,每个字都是一气呵成,中间休息、喝茶,最后才完成了这五个字的书写。
另外,华世奎还有一事值得一说。“伪满洲国”初立之时,罗振玉曾为溥仪四处延揽人才,他曾因与华世奎私交甚厚,三番五次到华家,劝说华世奎辅佐溥仪,最后华世奎碍着老友情面,才对罗振玉说:“鄙臣患有足疾,行走不便,就不去了罢。”可私下里告诉家人:“现在的皇上是满洲国的皇上,已不是大清国的皇上了,他穿西服,勾结日本,背叛祖宗,我作为大清旧臣,绝不能背叛先朝,与其同流合污!”
华世奎始终对清廷有深厚的感情,他一生不肯剪发易服,无论家里外头,总是穿长袍马褂,布袜子,两道脸的缎子鞋,脑后拖一条小辫。虽然华世奎一生忠于清室,抱残守缺,但是其人品和鲜明的民族意识还是值得称颂的。
链接
华世奎(1863~1941),字启臣,号璧臣,汉族,天津“ 八大家 ”之一。祖籍江苏无锡,后迁避于天津,是著名的书法家。
华世奎作为名书法家,订有“笔单”,往年天津各南纸局多代收书件。在当时与孟(广慧)、严(修)、赵(元礼)并称为四大家。因自小父亲对他寄望颇高,4岁时就指定书目让他学习,经常站立书写,腕力、臂力达到超人程度,为日后成为津门四大书法家之首创造了条件。
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