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境内,农村的最基层单位是村,村庄又分为行政村和自然村。行政村是为了行政上管理方便而划定的。有的行政村就是一个自然村,也有的行政村由若干个小的自然村组成。无论如何,村在农村里是最基层的单位。
上党地区的村,大部分是历史遗留下来或自然形成的。以部分居民在交通相对便利、有可耕地、有水源、地势比较平坦、自然条件比较优越的地方聚居而成为村落。这里的村庄,自然形成的较多,人为地集聚在一起的少,大部分是依靠历史上的自然地理因素形成。
上党村庄的名字,大部分叫“村”、“庄”,也有的叫“峪、“沟”、“堡”、“头”、“寨”、“店”、“社”等。例如“王家峪”、“苏店”、“南寨”、“王里堡”、“瓦窑沟”、“北社”、“马坊头”等等,还有在黎城县叫“交”的村子多,壶关、原长治县叫“掌”的村子多,武乡叫“垴”的村子多,这些村名并不能代表上党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村庄名字。在一些深山沟里的村庄,往往叫得很离奇,让人听着有趣,但写起字来却很难,有些是一些非常生僻的字,例如襄垣县的亭等。
上党村庄的名字中,有一些是与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些是少数民族居住过的村落,名字一直延续到现在。像长子的慕村,武乡的鼙山、马箭村,潞城的羌城,沁县的东倪村,明显地反映出少数民族曾经居住过的痕迹。
一些村庄的名字,因历史上的名人在那里居住过或英雄、烈士牺牲在那里而取名。如长子县的陶唐,传为尧帝的故乡;长子县为尧长子丹朱的封地,故为长子;原郊区有张祖村,据说是张果老的故里,因而取名;潞城的微子镇,曾是商朝微子的封地;屯留县的张村,又叫张贤村、张良村,传说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张良就出生在这里。此外,像原长治县的八义村、沁源县的法中村、武乡县的尚元、壶关县的绍良村、平顺县的克昌等村,都与历史人物有关。
一些村名,是因其为历史上的旧城故地而取名,如平顺县的石城,为羯族人石勒建立后赵所修筑的驻兵、屯粮之所,因用石头修筑,谓之石头城,简称石城。襄垣县境内的城底村,也因地处石勒积刍城下而得名。又如屯留县李高乡的故城村,曾是屯留县的旧城。
有一些村庄,是以寺庙为村名的,像河神庙、丈八庙、龙王庙、佛堂、津梁寺、牛寺、东寺头、东禅、庙后等。其中平顺县的东寺头村,相传远在南北朝时就有寺院建筑,民间有“先有寺头,后有潞州”的说法。
有一些村庄,在历史上曾经做过馆、驿站、店或铺,因而村名就称为故驿、韩店、翟店、夏店、鲍店、权店、停河铺等。
还有一些村名,是历史上的关口或在关口附近,因而这些村庄的名字至今仍然叫做关,如玉峡关、虹梯关、东阳关、井关、壶口、下关等。
上党境内的村庄,有大有小,大到上千或者几千户人家,小到几户人家。这种大小,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一般说,距大城市近的郊区,村庄大一些的较多;距河流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可耕地多的地域形成的村庄,往往聚居人口多,因而村庄规模大。而那些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土地贫瘠地区的村庄一般都比较小。
村庄的形成,尤其是在山区,往往是由于家族聚居人口繁衍而逐渐扩大的。往往一个村庄内,有几户大姓是分为几个同宗族的。有一些村庄,纯粹就是由一个姓氏的家族组成。这种天然的血缘关系,往往是村庄形成的基础。
上党境内的村庄,村内有街道,街道一般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者居多。这些街道中,往往有个中心地,有的叫做十字街,有的叫做大十字。这种十字街,往往是村子的中心地带,也是群众集会的集中点和群众文艺活动的集中点。这种集中点上,往往都要设置一处戏台,逢年过节时唱些乡戏。这种戏台,在当地一般的村庄内差不多都有。有些地方戏台,历史悠久。
上党地区的村庄,在房屋建筑上有着自己的特点,其一是村内房屋互相毗连,前边房屋的后墙就是后边房屋的正面墙。左邻右舍,墙房相连,也叫做接山连墙,对户而居,中间相隔一条街道。当然,单门独户墙院不相连的也有,尤其在山区就多一些。
上党村庄的第二个特点是:高低层叠的比较多,酷似楼房。其实是由地形决定而形成的景观。这种层叠的“楼房”在山区较多。在平原地区是没有的。
其三,上党的村庄中,由于地理位置比较适宜,成为交通要冲,因而村庄也相应地扩大而成为集镇。这些集镇,一般商业较为发达,村庄居民户相当多,规模颇大。
上党的乡村中,街道一般都比较简单,名字也起得很随便,什么十字街、大前街、通顺街、烧酒巷、铁匠巷等等。而村中的街道也不规则。往往村中有一处商业摊点,一处公共水井,一处戏台。有时,这几处都在一个集中点上。当然,一般村庄历史上也都曾有过“关帝庙”、“土地庙”之类的建筑物,在一些大的村庄中,有“孔庙”一类的建筑物,人们称之为“文庙”。
上党一带的乡村,一般盖房都习惯于坐北朝南,一个村庄,往往由许多坐北朝南的院落并排构成,采用单一的纵长平面的四合院式,结构简单,排列整齐,这是平原地区农村建房的特点。
院子里,往往要安排一定的地方做鸡舍、猪圈,也有的人家要修个兔窝、狗窝什么的,不尽相同。还要划出一定的地养花种树。现在的上党农村,时兴种果树,干果树,像核桃树、枣树、花椒树;水果树,像苹果、梨、桃、杏、柿子、葡萄等。
院子里,有些地方喜欢用青砖铺地,有些地方喜欢用河床里的鹅卵石铺地。还有的地方,则用水泥抹出一部分地皮,备晒粮食用。上党部分地区的屋顶有意识地抹成平的,也是做为打场后晒粮食用的。
农村的院落,一般都是封闭式,即一个门,进出都从此门经过,别无它门出进。院内的墙,即围墙,一般分成几种:一是砖墙,二是土坯墙,三是石头墙,四是板筑土墙,还有木栅栏墙、篱笆墙等等。有些墙,搞得很简易,墙身也不高。但有些墙,却十分讲究,磨砖对缝,由石头作基础,这些事都要根据经济条件来决定。
乡村的院落,大门是门面,一般都讲究对大门的装饰。一般人家,都要搞一个比较像样的门楼,搞一对比较墩实而耐用的门扇,用油漆漆过。油漆的颜色可以是黑色,也可以是赭色、枣红色等,根据各家的爱好与当地比较普遍使用的颜色来定。
一进大门,住住要建一个照壁,即影壁,作为装饰,在照壁上作画、写字。农村人一般喜欢的画是“松鹤延年”、“喜鹊登梅”,喜欢写的字是大“福”字或者“寿”字、“禄”字等。
有些比较讲究的房屋,进大门后,有一段过道,才能见到影壁。大门的门基,都比较讲究要抬高。设置许多台阶,使客人进门前登台阶再进大门。在门的两侧,人们还喜欢搞个装饰之类的东西,譬如石狮子坐立于大门两旁,甚为壮观。也有的干脆搞两个石墩子,亦可装饰,还可坐人,一举两得。当然,还可以拴马,成为拴马石。
院内的排水沟,有阴有阳,不尽相同。院内的路,有些是在各门前修通一条路,互相连接,一直到出门。
清凉山在怀仁县何家堡乡悟道村西约五里远的地方,山势陡峭,峰峦叠嶂。山上有一寺名清凉寺,据说是文殊菩萨赴五台山途中的第一道场。主峰北山凹处有一石窟,石窟中一尊石雕文殊菩萨像,高1.78米,栩栩如生,端坐...
庶出旧时的婚姻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官宦人家、商贾巨富除了娶妻之外,还有纳妾的权利(娶小老婆)。山西民间俗称纳妾为“讨二房”、“讨小”,家中以及外人称小老婆为“姨太太”。小老婆所生的子女,即是庶生(非嫡生...
盘古是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的英雄人物。岭南人崇拜盘古的习俗由来已久,并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间庙会。在广西柳州、来宾市一带,盘古庙会最为盛行,其中柳州盘古庙会最有特色。盘古庙会是柳州非常著名的节日。每年农...
苗族人认为祖先的灵魂不死,有着尊祖祭祖的古老传统。其中在饮食上的尊祖方式就是常见的一种生活现象,并逐渐形成了一个饮食祭祖的文化。上香、祭酒、祭菜在苗族人家中大多都没摆有神龛,但在堂屋的中堂某一处墙壁下...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