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韩城市城区东北方向9公里处,泌水河谷地的阳高岸上有一块形似“葫芦”的风水宝地,在这里地有着一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村落——党家村。这个小小的村子,整体由典型的民居四合院构成,房屋建造有很高的研究鉴赏价值,被誉为“民居瑰宝”。
驱车前往党家村,大门口的牌匾已经映入眼帘,却只见有树有路,而不见一砖一瓦、一屋一户,直到从塬坡开向沟谷,才发现在沟谷东面有一大片错落有致的青色屋瓦落出。原来,这是座藏匿于深沟大壑中的村庄。
千年的风雨沧桑,黄河不知改道了多少回,惟有此,若世外桃源般,瓦屋千宇,古风犹存,不染尘埃。党家村,被誉为“人类民居古村落活化石”的一处圣地。古木门楼、石砖巷道、精致古宅、宁静葱郁。在党家村内,徜徉在青石板铺就的村巷中,时间仿佛变慢了许多,古意浓浓。虽然墙壁的斑驳与木桩的脱痕多少显得有些孤寂寥落,但丝毫也不影响这处明清群宅的恢弘气息。虽有江南的恬静优雅,但更能感受到陕西黄土般的厚重与积淀。
宝塔、祠堂、私塾、暗道、神庙、老池、古井、节孝碑、看家楼……仅一个毫不起眼的石门墩,蹲下观品,其精细的雕工技艺就令人叹为观止。步入一家家大小院落,玲琅满目的各类关中民俗物件儿和明清家饰,更令人目不暇接。登高望远,如数家珍,保存完好的四合小院竟达百余座之多。
党家村的主要民居形式是各个时期、各式各样的四合院,进出间,无时无刻不深深地感受着历史的沉淀。与北京、河北、山西的都不同,这里的四合院大多是长方形的,每院占地200多平方米,砖木结构,用料讲究,由厅房,左右厢房、门房围成。厅房为头,厢房为双臂,门房为足,可以说是汲收了各地四合院的精华,俗称全欢四合院。个别的是正方形,有个好听且象形的名字,叫“一颗印”。目前,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在党家村有120多座。这里,可以说是明清关中民居文化的代表,以四合院为载体,又荟萃了丰富鲜活的关中地区民风民情、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
那古老的石砌巷道、形式多样千姿百态的高大门楼、考究的上马石、庄严的祠堂、挺拔的文星阁、神秘的避尘珠、华美的节孝碑与布局合理的四合院,无不向人们诉说着党家村往日的兴盛与辉煌,阐释着这里的历史和文化。而那些精美的门楣、木雕、砖雕与壁刻家训,使人们在欣赏赞叹之余又感受到建筑工艺与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党家村元至顺二年(1331年)始建,初名东阳湾,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更名党家湾,后称党家村。明永乐十二年(1414 年)起扩建,界划出长门、二门、三门住区与发展区,清代继续修葺、扩建,为防御匪盗,筑上寨沁阳堡。主要居民为党、贾二姓族人。
村子距今已有近700年历史。村中保存了120多座四合院,还有11座祠堂,被称为“东方人类古代传统居住村寨的活化石”。韩城在乾隆年间被称为“小北京”,而党家村则被称为“小韩城”,可见当年村子的繁盛。
公元1331年,党族始祖党恕轩由本省原朝邑县逃荒播迁至此定居。恕轩娶邻村樊氏女为妻,生有四子,除四子君明赴甘肃河洲“屯田”未归外,长子君显为长门,次子君仁为二门,三子君义为三门。他们都人丁兴旺,绵延至今,已传25世。
现在,党家村位于城东北9公里西庄镇境内,占地16.5公顷。现全村330多户,1400多人。明成化年间,党、贾两姓联姻,合作经商,生意兴隆,成为地方巨商富族,因而明清两代有较大规模兴建。清咸丰元年(1851)在村东北高地建寨堡,使村寨相通,连为一体。
在党家村的四合院建筑中,别具情调的便是院门。院门大多开在门房偏右或偏左的地方,有的也开在背墙上。开在背墙上的门,窄小朴素,只是稍作装饰。有钱人家则占用门房的一部分面积专门设计了高大、气派的“走马门”,“走马门”旁设有上马石、拴马桩或各种形式的环。门枕为方形或鼓式,均为石雕。有狮子门墩、鼓儿门墩、狮子鼓儿相结合的门墩,还有形体单纯的竖立双体线雕门墩。尤其是狮子门墩,无论粗犷简略或精雕细刻,都能将这一猛兽雕刻得栩栩如生,神态逼真。
进院门,应先抬头观门额上的大字。若写着“进士"、“世进士”、“太史第”等内容的,是宅主在炫耀自己的政治地位或官职;若写着“忠恕”、“富德居”、“和为贵”,那宅主一定学识不凡,极具道德修养,还有警醒自己、训诫后人之意;若写着“居之安”、“诗礼传家”,是宅主在祝颂幸福、平安吉祥,标榜自己文化修养和情趣追求。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题字大多由当时有书法根底的人所书,书法讲究,制作精良,绝无涂鸦敷衍之处。此外,党家村还有一绝为“门庭家训",其训词很多,内容丰富,保存完整,无处可比。
村中的看家楼,砖砌方形三层阁式,高14.5米,登高嘹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设施的嘹望楼。仿木砖雕节孝碑楼,雕制精美,建造独特,是党家村砖雕代表作品。
党家村古建筑群作为陕西民居的典型杰出代表,于2008年3月2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6年12月9日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潮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药汤,就是主要的习俗。1、赛龙舟习...
元明以来,宫廷菜主要是指北京宫廷菜,有一部分菜品因其美味而名满天下,流传至今。不过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宫廷菜,主要还是以清朝宫廷菜为主。中国宫廷十大名菜,有御用佛跳墙、黄焖鱼翅、雍亲王府烧鹿筋、爆炒凤舌、...
主要习俗乌兹别克斯坦人有两大专长和两大特点。两大专长是能歌善舞和刺绣工艺。每逢节假日都要跳舞唱歌,有大型的、集体的、有个人的、家庭的。形式很多。他们用的床单、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绣花,一般都很精美,...
扶乩(fú jī),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为鸾生或乩身。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