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嫄村位于关中腹地的渭河北岸,地处陕西省杨陵区揉谷镇境内,是华夏圣母姜嫄受封地,也是农耕始祖后稷的诞生之地。姜嫄祠位于姜嫄村南边,紧邻村庄,居正中位置,坐北面南,与秦岭遥相呼应。
姜嫄祠至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曾经三毁四建,多历灾难,而圣母殿仅存。
姜嫄祠一碑文记载,明代武功康海,于正德壬申年将此祠修复一新,曰姜嫄古寺。清代起义,回民将其烧毁,圣母殿独存。光绪十八年,群众照旧重修姜嫄寺,直至光绪二十五年竣工。
据载,复修的姜嫄寺基址宏郭,殿宇重叠,飞檐斗拱,金碧辉煌。由阶梯上两层山门,门两边有两个大石狮,门内有一棵千枝柏,两厢各有一座小楼阁。正北是五间大殿,大殿北边是左右两座厢房,左上角有一栋三层楼阁,一面横贯祠院有浮雕的花墙将其与中间隔开。沿中间台阶上行,有七间大殿,北边为姜嫄圣母大殿。阶壁灿然,神像焕然,庙宇巍然。这些建筑,文革期间大多被拆除,仅留圣母殿。
现在的姜嫄祠,修建于二零零一年十月,由姜嫄村村民自发组织捐款重修。祠内建房十八间,圣母殿照旧重修,祀奉圣母塑像。壁画为姜嫄履迹生子教民稼穑的故事。下殿七间,祀奉后稷、公刘、太王、文王、武王、周公等圣子贤孙塑像。山门两层,下为门道,上层祀奉姜太公塑像。二零零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村内有戏楼一座。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曾三次重建,供祭祀姜嫄圣母演戏之用。
为了纪念姜嫄、后稷的功德,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据查,姜嫄庙会是文字可靠的中国最早的祭祀典礼活动。是敬重母亲,崇拜英雄,传承民俗、宗教的集会,是集剪纸、刺绣、餐饮文化、民俗活动、文物旅游于一体的古老而传统的集会。
姜嫄庙每逢初一、十五、六月、腊月都有当地群众前去进行祭拜活动。姜嫄庙已成为周边乃至全国老百姓心目中神圣而向往的祭拜之地,吸引了众多的海内为华人前来寻根探源,拜谒祭奠。
每年正月二十三日举行的庙会规模宏大,姜嫄村及周边八社十六村的群众都纷纷前来参加,场面极为壮观。庙会期间有丰富多彩的游村赐福、求子导学,偷鞋钻伞,还愿吃面,诵经祭文,许愿酬神,敬香唱戏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达了老百姓对姜嫄、后稷等上古先民和英雄人物的拳拳敬仰之情及殷殷爱戴之意。
姜嫄庙会活动的规模之大、活动范围之广、祭奠仪式之完整、内容之多样、形式之古老、信仰之虔诚,在民间庙会中十分罕见。其展现的母亲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祭祀文化、演艺文化、剪纸刺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姜嫄庙会文化特色。它承载着渭河流域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记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旅游价值。
姜嫄庙会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链接
姜嫄,上古时代人,姜姓,陕西省武功县人,母系氏族社会末期杰出的女性之一,被誉为圣母。姜嫄原为炎帝后代有邰氏的女儿,后来成为黄帝曾孙帝喾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迹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务农,成为中国的农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周人有诗《诗·鲁颂·閟宫》称颂她,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
原始社会末期,今关中西部的武功一带曾是炎帝后裔姜族部落的封国有邰。姜族部落也称有邰氏。有邰氏有个女儿叫姜嫄,其子弃是周人的始祖。在夏朝时周族的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以后被奉为农神。弃成了农神,母以子贵,姜嫄也被后世尊为圣母。今武功县武功镇的南门外有姜嫄圣母墓、圣母祠正殿悬有“母仪邰城”的巨匾,城西稷山上阁寺有姜嫄庙正殿悬“有邰家室”牌匾表达了后人对这位生育农神,造福人类的伟大母亲的崇敬和农祖后稷的怀念。
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在后稷出生之前,姜嫄经常敬奉神明。祈求有子。可是当她因在外踩上天帝巨大的足迹怀孕生子后,又以为这是不祥之兆,于是曾三次将孩子抛弃。孩子几次大难不死,姜嫄认为这是神灵保佑,便将其抱回抚养,由于曾被抛弃的缘故给孩子起名弃。
后稷长大后好农耕,掌握了丰富的耕作技术,教民稼穑,有功于民,得到了尧和舜的重用。后稷死后,后世尊称他为“农神”。后稷的第14代孙周武王姬发灭掉商纣,建立了周王朝,姜嫄也因之成为周人的女祖先。周人为她建祠立庙,祈望她保佑人们婚姻美满、人丁兴旺。姜嫄作为炎帝部落的女子,和黄帝部落首领帝喾联姻,因此姜嫄也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老祖母。
有邰氏生活在关中西部的渭河平原,长期从事农耕。弃生于斯长于斯,受到农耕文明的熏陶,酷爱农事。儿时常以种植五谷瓜豆作为游戏。稍长又虚心学习姜族的农业技术.不断总结农业生产经验,很快成为一名农业专家。长大后离开舅家,回到姬姓部落,周人从此进入父系社会,弃成为周人的始祖。他教民稼穑,相地之宜,除草间苗,选择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业产量使周人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大发展,成为著名的农耕部落。夏朝时弃被任命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业。
陕西关中作为周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姜嫄信仰历史最为悠久,范围最为广泛。至今,关中多地仍保留着众多的姜嫄庙和与姜嫄相关的地名,还有许多与姜嫄有关的庙会祭祀。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