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之于屯溪,犹如天安门之于北京城,它不仅是一种标志,更是一种情结。
寻梦徽州,踏访屯溪,不去老街一走,将是一生中莫大的遗憾。
屯溪老街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中心地段,全长832米,宽5--8米,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北依四季葱茏的黄山,南伴终年如蓝的新安水。老街已有数百年历史,全长832米,宽5.8米,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时代建筑风格的步行商业街。
历史上,屯溪是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江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码头发展起来的。老街的西端即老大桥,在桥头紧连的一段曲尺形街道,原名八家栈,就是老街的发祥地,也是屯溪的发祥地。
老街的形成和发展,与宋徽宗移都临安(即今日的杭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外出的徽商模仿宋城的建筑风格在家乡大兴土木,所以,老街被称为“宋城”。
元末清初,一位名叫程雄宗的徽商在老街兴造了47所店铺;清朝初期,老街发展到“镇长四里”;清末,屯溪茶商崛起,茶号林立,街道从八家栈不断延伸,形成老街的规模。
如今步入老街,依然宛如到了宋明时代。街道狭窄幽深,街上的路面是清一色的揭红色麻石板。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全为砖木结构,粉墙黛瓦。窗棂门楣有砖雕木刻,技艺精湛;屋与屋之间是高高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的群体美。整条街道,豌蜒伸展,首尾不能相望,街深莫测,是中国古代街衢的典型走向。老街内宽窄不一的巷弄,纵横交错,构成鱼骨架状,交通十分方便。老街的店铺多为几进,狭窄幽深,但是内有天井采光。整个建筑体现了典型宋明徽派的民居风格与特征,所以老街又被称为“宋街”。
如今老街恢复了原有的老字号店铺。如“同德仁”是清同治二年(1863)开设的中药店,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开辟了古董一条街、文房四宝一条街。
“徽州四雕”产品及徽派国画、版王王画、碑帖、金石、盆景等随处可见。古老的徽州文化在老街展现着它耀眼的光彩,老街的魅力倾倒了国内外的旅游者和影视界,老街成了天然摄影棚。
老街,徽派建筑的博物馆。老街群秉承了徽州民居的建筑风格,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具有鲜明的徽派建筑特色。建筑体量不大,色彩淡雅、古朴。即白粉墙、小青瓦、鳞次栉比的马头墙,构成了徽派建筑群体美。山墙前后长出房檐,店房廊庭前伸开阔,门楼窗棂、梁檩椽柱雕花彩绘,再加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额,悬挂于门楣上的八角玲珑挂灯,飘拂着的犬牙形字号旗幡,无不透溢一股浓郁的古风神韵。
老街蜿蜒曲折,两边的店铺林立,旗幌招摇,层层迭迭的黛瓦,高高低低的白墙,一浪一波地排着过去,又一纵一横地回着过来,沿街房屋多为二层,间以三层,楼下开店,楼上多为居室。门面多为单开门,宽3至5米。入内则庭院深深,连续多进,内院以华丽的天井相联结。一般是前店后库,前通街,后通江。老街货铺鳞次栉比,古色古香,颇有“宋街”之余韵。让人有了穿越时空的沧桑感。这里,街上游人如织,俊男靓女,笑意盎然,恬淡自如。
老街,文化艺术的长廊。书画和珍宝玉器比比皆是。“文雕苑”、“一品斋”、“艺林阁”、“集雅斋”、“荟萃轩”、“徽宝堂”、 “三百砚斋”……无不泛出翰墨书香,弥漫着民族文化丰富的韵味。而诸如“始信阁”、“梦笔艺斋”、“莲花书社”等,则显然是濡染了黄山的灵气,是徽州秀丽风光的文化再现。市书画院是一个好去处。步入大厅,放眼所见,各种名家的山水画和书法作品,挂在墙上,有水墨画、油画等各种艺术形式,领略到黄山的烟云,看见农家的炊烟,尽情感受新安画派的风格。
老街,红色的摇篮。原来的“合记春”药店,现在的宣纸店,是一幢看似普通的前店后坊式建筑,却记录着一段峥嵘岁月。上世纪的三十年代,皖浙赣省委派省总共工会李杰三在此建立了中共皖南特委。这里成了三边地区的指挥中心。后来,方志敏部队在黟县柯村改编,特委改组。现在已开辟为纪念馆。那些战争年代的子弹、军衣、马灯等遗物,以及图文并茂的介绍,让我们回到了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激情年代。我想,那些作古的先烈们,看到今日老街盛况,定然会含笑九泉的。
老街,文物的海洋。徽州,有“东南邹鲁”的美誉,是个文化之乡,是文房四宝歙砚、徽墨的故乡。古徽州商人的崛起和发展曾带动了经济上的巨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当年那些贾而好儒的徽商所藏雅玩的古字画、古瓷器、古砚台、古家具等,以及一些上了年纪的物品,一代一代传下来,现在已成为古董。老街宝贝最多的当属万粹楼。这座楼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楼高四层,全部采用明清时代古建筑遗存的石雕、砖雕、木雕等旧构件中的精口,按徽派建筑的风格重新组合而成。“九百砚堂”内,陈列、经营着以歙砚为主的四大名砚及文房四宝。其中一方号称“歙砚之最”的砚台,重达25000多斤;而一般的砚石最重只不过六七百斤,这块砚石出自婺源的龙尾山。还有一对曾经高踞在状元府前的华表上俯瞰人间的时代石雕独角兽。这里还能见识异国高档、时髦的物件。20世纪30年代生产的、至今还能调速日本电风扇、1905年德国产的缝纫机。这些都是晚期徽商的遗物。中外文化在此交融、汇合、碰撞,使老街常变常新,与时俱进,芳颜永驻。
老街,“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老街是商业街,是伴着徽商的崛起而鼎盛的,徽商称雄商界300年,富可敌国,老街自然是商贾名流商场闯荡的江湖,徽商凭借着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徽骆驼精神,创造了一个个神话,诞生了众多的中华老字号。老街老字号有几十家,“同德仁”迄今仍是这条老街上规模最大的老字号药店,这个字号开创于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为休宁县程德宗、邵远仁两人合资开设,他们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寓意“同心同德”,徽商的团结合作精神可见一斑。 店房为两层楼面的砖木结构,前店后坊。
走进"同德仁"药店,柜台上"桔井流香"立匾及店堂内几块牌联均,苍劲有力,力透匾背,一立一横,相映成趣。在"桔井流香"四字背后有一段家喻户晓的杏林佳话:桔井之神水能治愈百姓百病,从而流香百世,"同德仁"把"桔井流香"四字入匾,有药到病除造福百姓之意。店堂里那整齐有序的抽屉墙,有800多个,老药工们手拿特制盘秤,在抽屉推拉之间按方配药,给人一种温祥的感觉。
尤为可贵的是,老街虽历经风雨,几经战火,但仍然有幸保存了下来,每天人流熙熙攘攘,川流不息,中外游客纷至沓来,不时可见蓝眼睛、白皮肤的欧美游客。
老街,美食的天堂。漫步其间,除了书香、墨香,最浓的就是各种独具风味的特色小吃的香味。徽州是徽菜的故乡。如果有闲,三五好友,可以在老街的徽菜馆内坐一坐,浅斟慢酌,品地道徽菜,临江远眺,那是人生中的一种闲云野鹤的境界。即使是来去匆匆,那街边外黄内酥的“好再来”烧饼、平锅上那嗞嗞作响的诱奸毛豆腐、臭豆腐,都会让你垂涎欲滴;你看,那头又挑来一个馄饨挑子,那一身蓝印花布、对襟上衣的行头就会让你耳目一新,不吃就饱了几分。那些各式徽州糕点徽墨酥、顶市酥、杆香糖、胡氏姜糖等,会让你眼花缭乱,不忍离去。
老街,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街道是枝干,粗壮饱满,街巷便是枝叶了,同样是独具风情。街巷逼仄,高墙耸立,宛若一线天,这样的地方,雨天你可以不用带伞,这里的每条小巷都有来头,比如鱼池巷就因小巷有鱼池而得名。这里,你不时会有意外的惊喜,在立新巷竟然藏着一代宗师戴震先生的纪念馆,让人追寻和凭吊一位“独寻真知启后人”的中华先哲的脚步。
老街,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商业与文化水乳交融,经典与时尚巧妙结合,成就了这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老街,一首永远的歌;老街,一幅永恒的画;老街,一首隽永的诗。越读越美,越品越有韵。
老街的美,是言语无法表达的,如果,你感兴趣,不如自己来走一遭,你一定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
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山区谷雨有采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岩口山区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婚嫁则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浓最酽的一道佳肴。徐州新沂民间传统婚俗绵延数百年,虽不乏繁文缛节,但很多耄耋老人每当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那迎娶婚嫁时的动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满脸绽开幸福灿然...
达摩易筋经: 镇寺之宝。达摩洗髓经: 镇寺之宝。太虚真经 (练气):各院堂首座选修。太玄真经 (练神):各院堂首座选修。空明真经 (练精):各院堂首座选修。杂阿含经: 藏经阁主修。波罗蜜多心经:藏经阁...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一谈到巫一般人就想到跳丧,“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这就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