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古例,莆田民间曾流行拜师礼,此俗至今在武术界、演艺界、工艺界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拜师礼的仪式有以下几点:请长者(介绍人)入席;请徒弟入席;徒弟向先师(祖师爷)行礼;请师傅或师长入席;徒弟向师长呈送拜师帖;徒弟向众人宣读拜师帖;由徒弟向老师献“束修”之礼;徒弟向师长行大礼,一跪三叩首。
其中徒弟向众人宣读拜师帖的内容大约为:“今有愚生某某某,幸遇名师,愿入门下,受业养身,修道正道。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
这里再说一下“束修”之礼,其源于孔子,孔子收徒,就有收“束修”的记载。“束修”包括六礼,即芹菜、莲子、红豆、红枣、桂圆、瘦肉。其中,芹菜代表弟子勤学;莲子心苦,代表为师者“苦心教诲”;红豆代表“鸿运高照”;枣子代表“学业早成”;桂圆代表“功德圆满”;瘦肉代表学徒不怕吃苦,哪怕瘦了几斤肉也要学好手艺。
莆田民间的拜师礼体现了对师道的崇敬。莆田是着名的戏剧之乡,在莆仙戏班中还有一种尊师的习俗,就是戏班弟子每年大年三十都要在壶公山凌云殿谢恩师,为师傅解忧排难。
农历七月初七晚上,莆田民间女孩要聚在一起举行乞巧礼,这个习俗起源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古时,女孩在出嫁前要学会针线活,叫“女工”,所以在这天晚上要向织女乞巧赐艺。唐代诗人汪伦有诗为证:“绣闼瑶扉取次开,花为屏障玉为台。青溪小女蓝桥妹,有约会宵乞巧来。”乞巧礼的内容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等。穿针乞巧是一种穿针竞赛,女孩每人手持一枚五孔针,一束五色线,看谁穿得快;喜蛛应巧是比赛毛线编织;投针验巧是让每个女孩把针投入水盆之中,针能浮在水面者为优胜。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再也不要在针线活上花什么心思了,但这种习俗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仍然存在。前几年的七夕之夜,莆田有关部门曾组织了一次乞巧礼活动,观者如云。
莆田民间的成年礼有个动听的充满诗意的名字,叫“出花园”,意思是男孩子满十五岁时,应该走出家庭这个温馨的花园,到人生的大海中去迎风博浪,去奋斗,去创业。这是一种独立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比西方的成年礼更有文化含义。
成年礼一般在男孩15岁生日那天傍晚举行,父母要准备好一盘鲜花,一桶热水,让男孩洗个鲜花浴。之后,由上辈人领男孩去拜祖先灵位,祈求保佑。晚餐时,父母要为男孩备好红蛋2个,公鸡汤一碗,为之庆贺,这大概有让男孩好好享用,积蓄力量,准备以后到外面世界拼搏的含义。
过了成年礼,男孩子的身上就少了些嫩气、孩子气,所以莆田的男孩比较早懂事,比较早成熟,创业的起点也比较早。
目前,这种习俗在城市里已经消亡,但在山区和沿海,特别是湄洲岛上,依然保留着这种具有教育启示意义的人生礼俗。
订聘,民间俗称定亲,是人生婚嫁的一种重要礼俗。其主要内容包括六礼,即六种礼节: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纳彩,指男方家向女方家提亲;问名,指男方家问女方名字、生辰;纳吉,指男方将女方的名字、八字取回后,按五行、生肖推论是否合配,民间在古时对男女婚配的生肖、八字很讲究,如“蛇不同穴,马不同槽”、“虎公虎母没处讨”、“龙与兔,无相顾”等,皆有其说法;纳征,是男方核定聘礼送给女方家;请期,是男方择定吉日为结婚佳期,备礼告知女方家,俗称“定日”;迎亲是指男方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六礼是创立于西周时期而后为历朝沿袭的传统婚俗,详载于《礼记·婚礼》上篇。在传统礼仪中,其仪式是很讲究的,如纳征礼,男女双方都用红色描金书帖,也叫“龙凤帖”,帖上写的都是很高雅的吉利文辞,如男方帖上写道:“素养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荜”,女方回帖则写:“一枝幸附,三生契合,七襄愧极,九如庆贺”等等。
随着社会进步,六礼之俗渐渐消失,但经简化后的订聘礼在莆田民间依然存在。
结婚是人生礼仪中的大礼,莆田传统婚礼沿袭中原汉代婚俗,包括拜堂、闹房、合酒等仪式。
拜堂先是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最后是夫妻交拜。拜堂显示出新人对天地、祖先、长辈、夫妻之间的尊敬。
闹房又称闹洞房,有雅俗之分。莆田民间的闹洞房形式以喊赞句、做仪文为主,十分文雅。经全市普查搜集整理,莆田民间的结婚做仪文流传下来的几十种,有汉赋体的,有民歌体的,有古诗体的,还有宋词体的,这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莆田婚俗文化的丰富性。
合酒又叫合欢酒,是新婚夫妇共饮一杯酒或饮交杯酒的一种形式,表示从今以后夫妇同心,互敬互爱。在婚礼举行前,新郎新娘还要完成一项“结发”的仪式,以表示夫妻今后的命运联结在一起了,所以有“结发夫妻”之称。
福州“白露必吃龙眼”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民间的意思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那么补,听起来感觉太夸张了,哪有那么神奇,不过相信还是有一...
非遗项目:尼木措毕项目级别:四川省级非遗项目申报单位:美姑县文化馆2012年,冬季,正是农闲时节。正是美姑彝人超度——“尼木措毕”仪式的盛期。“尼木措毕”彝语指超度,是大凉山彝族民间最为隆重、最为盛大...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潮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药汤,就是主要的习俗。1、赛龙舟习...
元明以来,宫廷菜主要是指北京宫廷菜,有一部分菜品因其美味而名满天下,流传至今。不过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宫廷菜,主要还是以清朝宫廷菜为主。中国宫廷十大名菜,有御用佛跳墙、黄焖鱼翅、雍亲王府烧鹿筋、爆炒凤舌、...
主要习俗乌兹别克斯坦人有两大专长和两大特点。两大专长是能歌善舞和刺绣工艺。每逢节假日都要跳舞唱歌,有大型的、集体的、有个人的、家庭的。形式很多。他们用的床单、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绣花,一般都很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