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新娘,首先是物色“能嫂”。“能嫂”即喜娘。旧时婚姻,男女素未见面,新娘初到男家,需要能嫂在身边传话、指导礼仪,故应选老于世故、谙诸礼俗、口舌灵便、善于应变的中年妇女担任。接新娘时,男家雇红轿,由媒人和“能嫂”到女方家去接新娘。红轿用木头制成,雕花镂、施以色彩,轿的上方插上四条扎金色滚龙,所以又叫“龙轿”。红轿俗称“新妇轿”,轿上四周披围红绸,轿门两边贴上红纸条一对,体现女家的身份,以示体面。并在轿门上挂一块猪肉,亦禳“白虎”之俗。新娘用大红帕(俗称“新妇罩”)罩住头面,由“能嫂”引导,哭别父母,但新娘仍按例俗举行上轿前的仪式,依依离情,迟迟不愿上轿。直至吉时已到,才和父母亲友告别,穿上红褂,戴上红绸结花巾帽,在喜娘的扶持下,挥泪泣别上轿。喜娘关上轿门,用红绳结牢。轿子起行时,喜娘将一脸盆清水,向轿底洒去,口赞四句吉祥语,俗称“喊四句”。喜娘每喊一句后,众人都跟着喊一声“好哇”!
眼下,接新娘都是用小轿车的,一般的家庭用两部车就可以了,但有条件的家庭会动用十来部,甚至几十部,迎亲轿车排成一条长龙蛮壮观的。车队出发前,新郎手捧鲜花在花车前留影照相。新郎上车后,有的人家一定要有摄像车跟随,把迎亲的全过程拍摄下来。不过,不管是古代还是今天,按照婚礼习俗,接亲的人数是有要求的,就是单数。也就是说,接亲的人数不管是多少人,应该是单数去、双数回,就是婚礼习俗上的“成双成对”习俗……
新娘子轿到了婆家门口,男家的翁姑、妯娌、大人、小孩等均暂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火,俗叫“避冲”,以祈求日后一家和睦相处。新娘下轿(下车)进入厅堂脚不能沾地,必须踏着米袋,共五条,取个“五代见面,代代好”的吉利。
彩阁香车共接香玉,鞭炮齐鸣同贺新郎。新娘下轿后,新郎新娘由“能嫂”作礼仪指导,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祖宗。然后夫妻交拜,行合卺大礼,并喝交杯酒、进三汤、三点(即小碗内装桂圆、红枣、莲子熬汤)。同时,主持人边喊四句,如:“才郎淑女配良缘,满门福禄喜气添。堂中先拜天和地,夫妻和谐到百年。拜罢天地请转身,转拜香火并家神。再拜东厨司命主,后拜祖宗与双亲”等等吉祥句子。接着,请出新郎的父亲母亲,分别端坐在八仙椅上,接受新郎新娘的拜礼。拜毕,父亲给一副红箸(10双),预祝早生贵子,母亲给一双红团,以示全家团圆。之后,又端出猪头、猪腿、线面等祭告祖先,俗称“告祖”。新郎新娘还要向在场的长辈拜礼,长辈们回赠给小红包——压拜钱。礼毕,新郎新娘双双进入洞房。
夫妻在厅堂交拜后,由喜娘陪着新郎新娘步入洞房。随而婚礼主持人即“送房兄”亦跟在其后,将新娘随嫁的崭新蚊帐,从衣橱里取出,由两人披上眠床,然后把龙眼干、红枣、花生、瓜籽、糖果等果品向床上的帐子四个方向“撒”去,一边撒,一边朗诵吉祥赞语,寓“早生贵子,多子多福”之意。如:“撒帐东西南北方,百无禁忌姜太公,桂子兰孙联科甲,荣华富贵喜苍苍”;或者“撒帐东,现出美女似桃红;朵朵鲜花齐开放,洞房花烛喜成龙;撒帐南,福如东海寿南山,天长地久成双对,子孙发达做高官;撒帐西,佳偶天成好夫妻,宝贵荣华样样有,百年偕老共齐眉;撒帐北,子孙发达中高魁,五辈同堂齐发展,寿如彭祖有八百;中央撒帐且停留,一朵牡丹映日头;共结系罗山海固,房中结纳保千秋”;或者“东来紫气满房光,西望瑶池集凤凰;王母大开蟠桃会,八仙聚会在兰房。撒帐洞房四方转,身挂葫芦李铁拐;一粒仙丹成婚定,夫妻相随头到尾。撒帐崭新蚊帐帷,手持宝扇汉钟离;能使才郎发科甲,官拜吏部耀门楣。撒帐撒到许东边,身佩宝剑吕洞宾;除妖去邪保贵子,贵子长大做公卿。撒帐撒到许床铺,手持荷花何仙姑;放落东海呼一下,尽有金银共宝珠。撒帐撒到洞房左,瓜园种瓜张果老;十万金钱作为聘,夫妻相随白头老。撒帐撒到洞房右,为官正直曹国舅;神仙一齐来指点,夫妻多福又多寿。撒帐撒到许铺岑,湘子扫雪真有名;一齐上天奏玉帝,天赐贵子骑麒麟。撒帐撒到兰房边,少年成道采和仙;明年必定生贵子,荣华富贵喜万千。撒帐东西南北方,百无禁忌姜太公;桂子兰孙联科第,家家户户喜苍苍”等等。
旧时婚宴多是晚宴,现在大部分改为午宴。婚宴,除了新娘子的娘家小舅子等客人外,来宾都要送贺礼,即“记号礼”。
厅堂左上第一桌面对大门的座位是首席大位,俗称“横头位”,乃新娘舅子座位。其余座次,请乡里年高望重长者就座。如新郎母舅姗姗来迟,须一请再请,要他来后方可开宴。
不知从何时起,宴会中有分香烟糖果这个仪式。先由新郎分香烟糖果,然后是新郎的父亲、哥哥等亲人长辈分发香烟糖果。香烟的品牌视当地习俗而定。
宴会过程中,有的地方有“压拜”这个仪式。鞭炮响后,新郎手提灯笼,带着新娘子,到各酒桌前,向各位亲人、亲戚长辈鞠躬问好,然后,被拜的客人,就送红包。
一曲清歌迎淑女,九成雅乐宴嘉宾。在宴会过程中,一般都请“十番八乐”助兴。“十番八乐” 曲牌很多,常用的有《北台妆》、《荔枝楼》、《风和子》、《上小楼》、《琵琶词》、《将军令》、《过山虎》、《楼台会》等。在宴会上,“十番八乐”的所用曲牌,其内容一般套用结婚喜庆的句子,如《江风曲》,其内容为:“初及第,及中状元头名,状元名声天下知,请圣上赐酒三杯,当即饮尽杯酒,冬桂喜高攀,忠臣事于君,孝子事于亲”等等。
闹洞房在仙游的婚俗中,逐渐夹杂了笑谑的节目,或戏弄新郎,或取笑新娘,使其洞房笑声不断,逗得观者捧腹大笑,给新婚夫妻营造欢乐的气氛。
新婚当晚,“送房兄”组成队伍步入洞房“送孩儿”,美称“麒麟送子”。“送房兄”双手捧着圆盘,盘里放着“瓷孩儿”,举着一对“孩儿灯”及鞭炮,由大厅开始,列队鼓乐放炮送入洞房。当“送房兄”行至洞房前,“送房兄”礼赞吉祥贺语:“脚踏房门两扇开,亲戚朋友进门来;庆贺才郎配淑女,且看仙女下瑶台。”同时,“送房兄”随手轻轻推开房门,新郎新娘已在洞房内恭候迎接,把“瓷孩儿”放在床架上,并把红烛、果盒排在“八仙桌”上,随后将一对红灯挂在床前的楼梁上,尔后由“送房兄”礼赞吉祥贺语。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