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平(1827—1892),族名泽翘,字敬谨,号端崖,海阳县古巷人,拔贡生,官会同教谕,钦加内阁中书衔,加二级诰封奉直大夫。他是晚清潮州名儒、著名诗人,有《梅花书屋诗钞》四卷及《详注岭南七家诗选》四卷问世,《潮州诗萃》(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以较大篇幅选载其诗约120首;其诗中联句“云里三峰迎槛出,烟中一水抱城来”,几年前还为潮州市广济桥亭阁征联评委所选用,可见其长盛的艺术生命力。现谨对其生平事迹略述如下:
方平自少嗜学,博闻强记,清苦自励,倜傥有大志。“咸丰甲寅土寇窃发,随乃父鹗秋公(名翱,邑庠生)率乡团助官军击贼,以劳绩保举训导,非所愿也,赴部注销。”(王师愈《陈方平教谕传》)然而科举仕途,坎坷曲折,使他感慨万端,他曾写《生日》诗云:“……马齿空惊长,鹏图未觉伸,……独恨扬名事,何时慰老亲?”(《潮州诗萃》卷二十六)直到34岁,他才登咸丰辛酉(1861)拔萃科贡生,廷试优等,但也只录用会同教谕,“岂一片青毡,天竟有意限人才耶!”(李长荣《柳堂师友诗录陈方平传》)会同是琼南的一个县,清末时其自然及人文环境如何,如今我们只能从他的诗文中约略见其一二:“三日不雨床簟热,四日不雨火中过。我生南州苦炎热,远到琼南热更烈”;“一城如斗大,庐舍总同蜗。环郭无三里,炊烟数十家。士风犹尚朴,土俗未知华。”(《抵县城作》)。他在这处“四顾无相识,浩歌思远贤”,“地僻应无书可借,愁来尚有酒能浇”的异乡,最大的乐趣,是读故人书信——“几时穷海客,竟接故人书。知足终希汝,劳筋未息予。”
清代教官,多老废不任职,而他甫到任,广修校舍,整饬学规,选拔隽秀,惩处顽少。其具体工作情景及心绪,《夜坐书感效吴体》诗中写得细致:“日日披阅劳我形(时在琼府署襄校),偷闲偶坐堂前庭。未浮皎皎一轮月,已睹荧荧千点星。忽忆乡园起太息,问谁水火援生灵。书生力薄究何补,北望临风空涕零。”以一窥十,恕不赘述。
陈方平深得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精髓,对于出身寒门的苦学生,他是关怀备至的。如一位学生叫谢生,“饥躯走四方,来此海南陲。磊块塞胸消无计,登高直欲赋五噫……”陈惊异于他的才能:“酒酣耳热情未已,吐作珠玑复满纸……更于余暇蓍杂录,荟罗闻见作稗史”。遂勉励他道:“谢生谢生且勿愁,我有一言解君忧。荣枯丰啬寻常事,但得可传便千秋。君不见、穷如孟郊,困如方干,当时潦倒谁青眼?诗名藉藉今仍留。”像这样谈心论学的形式,庶几近于现代人的“思想”工作,也难为这位陈教官了。
经过十余年悉心以赴,琼南士风为之一振。到了同治十年(1872),一向慨叹于“倚闾竞有慈亲望,忍把天伦夺宦情”的陈方平,终因母老告养归梓。一惯闲不住的他,在潮郡朱家花园设馆授徒,文名大噪,远近从学者日众,可谓座下多才俊,往来无白丁。当其时也,岭东隽彦如柯欣荣、陈占鳌、柯先荣、林殷臣、袁镇、陈宝瑜等,皆为其高弟。陈方平的友人吴道镕尝言:“余自辛巳客潮主韩山讲席……日课院士,凡文词稍中法度者,叩所学,咸出先生(指陈方平)门。”古巷“三山书院”也系陈方平倡建,于栽培地方学子,功莫大焉。惜乎毁于抗战兵燹。
方平学博,受诗法于黄香铁、吴云帆两先生。他反对某些诗人依傍门户、死拘“体格”的做法,直指之为“谓升浣花堂,谓入青莲宅。究之徒形似,精神不假借。优孟肖衣冠,有识终见斥。”他提出了鲜明的观点:“自我而论之,岂必过分析。上溯自风骚,下及诸名硕。谁则非吾师,均可细演绎。迨夫功力深,会心各有获。我法从我用,何事若襞积。譬彼蜂酿蜜,只剩花精魄。又如水著盐,不见盐沥液。”(《夏日过吕吉士孝廉与共论诗》)这种“我法我用”的诗歌创作观,与杜甫“转益多师是我师”的说法是一脉相承的,近于现代文学讲究“蜜成花不见”的审美观。
李长荣评其诗说:“君诗性情既真,才笔亦健,《咏史(乐府)二十首》,识高论正。”谨录《小朝廷》一首:
金狄来,二帝虏;康王归,大器主。周宣光武同丕振,朝廷虽小多英隽。文臣谁?李伯纪,赵元镇。武臣谁?岳韩刘吴威名震。燕云唾手何足云,义旗待取逆亮衅。佳士进,群贤锄,三字狱,痛冤诬。文臣骑箕,武臣骑驴。侄皇帝,甘垢污;从今朝廷仅一隅。可怜五国悲故土,谁知思陵非叔武!
对于南宋小朝廷,哀其不幸,痛其不争,长短句参差错落,情真挚而语沉雄,颇有辛弃疾的词风。
而编辑《潮州诗萃》的温廷敬则评说:“余以《咏史》尚非端崖杰作,其为集中之冠者,则惟《古风三首》,闳议卓识,不当仅以诗人目也。”现录其《古风》一首:
始皇筑长城,当时丛怨詈。岂知后代人,守险蒙其利。文公制周礼,当时致太平。岂知后代人,泥法误苍生。今古本异宜,随时寓沿革。所以三代王,不相袭其迹。大礼利用因,其余贵损益。
平实道来,绵里藏针,近于陈子昂感遇诗讽喻时政的特点。
陈方平是一个有着责任感的诗人,陇亩田舍,一风一雨皆关他诗情。他写了不少关心民瘼语涉农桑的诗,大有白乐天《秦中吟》的遗风。且看《雨》:
朝下雨,暮下雨;积水茫茫遍下土。禾麻水底作长眠,林鸟噤声饥不语。暮不休,朝不休;欲行无地只弄舟。鱼虾骄入屋中游,屋中人在屋上头。吁嗟乎,皇天胡降此疾威,仁爱好生理岂非。富者今瘠异昔肥,贫者流离将何依?
此诗将潮州久雨“做大水”的苦况,写得活灵活现。这是潮地特有的洪灾,若一味定格于诗圣、诗仙的“规范”,便无“鱼虾骄入屋中游,屋中人在屋上头”的神来之笔,而“皇天胡降此疾威,仁爱好生理岂非”的诘问,更体现了作者爱民心切。其它,像“苍生悲局促, 洪水动波澜。万宝泥中没,诸乌屋上寒。”“即今巨灾虽已去,哀鸿中泽良可矜。四载疮痍苦未复,有如病者初能兴”一类诗句,所见多有。
总之,陈的诗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体现了他“我法我用”的独特主张。
陈方平有七个儿子,皆为清末民初才俊。陈方平与二子陈廉因才德俱馥,又注重地方文教,先后入主潮州“扶轮堂”,积极动员本地富户捐资,帮助历届赴省上京应试学生解决旅费问题。光绪年间出版的《海阳县志》,陈方平是负责分纂的三人之一。
方平之孙陈克华,辛亥年间加入同盟会,参加黄冈起义和光复潮汕;民国时期任中将参议、国防部中将部员等职。抗战时期任66军160师少将参谋长、副师长、代理师长、第七战区司令长官部军务处长、广东省第五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等职,曾参与南浔、粤北、桂南等战役,均获辉煌战果,获得“抗战勋章”,后在潮州西湖立“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并亲撰《潮汕抗日战记》一文,镌于四面碑墩上(《潮州市志》有载)。
另一孙陈德燊,他自少经商,信誉甚笃,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任“汕头市南洋商会”主席;抗战时期他带领商会同仁推崇国货、抵制日货,深为人所敬重。
陈方平在海内外的后昆有数百人,于士、农、工、商各界多有建树,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百年人物出公论,世事从来重精神。像陈方平这样一位“鬓为吟诗白、心因授业劳”的士人,在市志、县志中有记载,《潮州诗萃》也辑录了他不少诗作。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