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汉语方言,无论其语音、声调和词汇有多大差别,相互之间沟通有多大困难,实际上都同出一流,只是因为地理环境迁徙等物理人文方面的原因,各种方言土话多多少少总保留了某些古代的语音信息,或者是秦汉,或者是隋唐,或者是元明。
宜章作为湖南的南大门,自古天高皇帝远,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当然,宜章也自古就是移民汇聚的地带,从秦朝开始便不断有中原人来到这儿定居,到唐宋则几乎达到顶峰。因此,宜章人的族谱上大多记载着诸如“吾祖××公×朝××年间自××府徙宜章”,而且宜章人的祖上大多来自江西、河南、广东及湖南北部等地。但是宜章古代山岭崇峻,交通不便,环境恶劣,古代几乎世外桃源一样与外隔绝,移民来到后便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对外却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所以能够保留古音古词也是想当然的。
很多宜章人可能都会觉得自己说的土话真的很土,土得掉渣。说出来的东西压根就不知道怎么用汉字写出来,就算写出来也让非本地人不知所云,而且语音与周围本地人的话语相差尚且很大,何况普通话呢。其实,哪里知道,这些土得掉渣的东西却恰恰是汉语古音的活化石,是汉语语音发展各个阶段的见证。
一般来说,无论哪种方言,差别最大的是声调和韵母(所以这里也不讨论宜章土话的韵母系统),声母相差是不大的。这我想也就是古代的音韵学家为什么把声母称作“钮”了,“钮”者,枢纽也,把各种方言土话串联起来。不过,在宜章有的词语声母与普通话的确相差太大,没想到的是这却又是音韵学领域几个重要结论的具体体现。本人不才,在此试举几例,加以说明。
一、关于上古无舌上音。上古音是以《诗经》、《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先秦两汉语音系统。这一结论指的是“知彻澄(普通话的zh、ch音)”这组音上古尚未产生,大约到了六世纪才从“端透定(普通话的d、t音)”分化而出的。这项结论是由清代史学家、音韵学家钱大昕发现并提出的,现在已经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至于具体论证过程,在此不予讨论。宜章土话虽然不是全部保留,有些词的发音确实保留下来了,例如这几个词:澄(水很浑浊,放在桌子上澄一下)、砧(砧板)、啄(鸡啄米)、值(这头牛值多少钱;哎呀,你娭毑和你买了新衣服,好值得啊)、猪、竹、胀(胀谷)、装(装饭)。
二、关于古无轻唇音。这同样是钱大昕发现并提出来的,具体论证过程,在此也不予讨论。其意思即大概唐朝及以前汉语中的“非、敷、奉、微(清唇音,现代普通话的f和w)”是不存在的,清唇音是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并、明(普通话的b、p和m)”声母中分化出来的。在宜章各地土话中保留的部分词,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词如:浮(东西从水里浮上来),蜂,孵(孵鸡崽),网(浆丝网),望(望天狗),痱(沙痱子),蚊(蚊虫),繁(树木的果实很繁),微(落微雨)。
需要说明的是繁和微两字,在宜章土话中,形容果树的果实很多,军话就叫pei44,考察起来,其本字就为“繁”(涉及阴阳对转),文言文说“其实甚繁”就是说果实很多的意思。还有落微雨(mei21 v44),刚开始总会想到“梅雨季节”这个词,细想来是不同的,梅雨季节是因阴雨连绵,导致南方大部分东西发霉,又值南方梅子黄熟之际才这么叫,而宜章土话所说的mei21 v44特指那种像牛毛一样细的飘飘洒洒的雨,而且并不专指梅雨季节的雨,是以我确定其汉字本字为“微”。
三、关于阴阳对转。就汉字读音的音节结构来说,凡是用元音收尾或者没有韵尾的韵叫阴声(如普通话“马ma214、妙miao51、花hua55”);凡是用鼻音m、n、ng收尾的韵叫阳声(如粤语南nam21、男nam21,普通话安an55、眼yan214,普通话房fang35、梦meng51);凡用塞声-p、-t、-k收尾的韵叫入声(如粤语急gep5、滑wat1、麦mak1)。在汉语语音的发展中阴声或入声的韵尾都可能失去,这样阴声或入声就转变为阳声了。同样,阴声和入声之间也可能因为韵尾的发音部位相同而互相变化。这就叫阴阳对转,通常这都是语音学界用于解释《诗经》等先秦韵文押韵问题的。不过,这在宜章土话中却很常见,入声韵转变为阳声韵自不必说,宜章各土话都没保留古入声。阴声转为阳声却相当的常见(口语词中),如:
古代以-m结尾的字 南、胆、淡、蓝、衫、减、咸、眼、男、粘、镰、签、甜、谭、三、淹、盐、添、店、针、今(这些字赤石话全部、一六话部分没有鼻音)
古代以-n结尾的字 兰、弹、粉、便、棉、剪、天、钱、前、新、亲、真、山、门、村、孙、分、转、选、船、圆、远、县(这些字赤石话全部、一六话部分没有鼻音)
古代以-ng结尾的字 公、凳、藤、曾、灯、冷、硬、撑、兴、笼、红、坪、病、名、睛、痛、工、宗、蜂、风、梦、虫(这些字赤石话全部、一六话部分没有鼻音)
可见,阴声韵转为阳声韵在宜章土话中的普遍。不过,古代以-m结尾的字丢掉鼻音很容易理解,因为这些字都是发出元音后才把口闭上,跟古代以-n结尾的字发音确实相差很大,所以在宜章土话中不会像普通话一样把古代以-m和以-n结尾的字都归入到以-n结尾。但是连古代以-n结尾和以-ng结尾的字在土话中也失去鼻音这就让我很迷茫了,一般的说来,全国各地的方言土话古代以-n结尾和以-ng结尾的字都是最容易保留的。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