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也造就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俗语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一脉,是民间老百姓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的总结,有的是对民间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对于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间广为流传,很多俗语的背后还蕴含着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老一辈人说的“正月逢三亥,猪当黄金卖”,刚好和我们今年的猪肉价格有关,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
这里的“亥”指的是“亥日”,亥日是根据十二地支算出来的,干支纪日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天干有十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十二个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大家都知道中国传统的历法是农历,农历的大月是30天,小月是29天,这样十二地支在一个月中就会出现两次或者是三次。所以这句俗语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一年的农历的正月有三个亥日的话,那么这一年的猪肉就可以当成黄金来卖了。当然了,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是为了说明猪肉价格的上涨。
阳历的2019年已经过去,而猪年也再有十天就过去了,这一年讨论最多的,最让老百姓们关心的也就是猪肉的价格了,从年初的十几块一斤,到后半年的三十几一斤,猪肉价格上涨价格太高,导致很多人说猪肉都吃不起了。
那么2019年猪肉上涨和这个“正月逢三亥”有关系吗?根据农历日历显示,
,刚好符合了“正月逢三亥”的要求,根据这句俗语的说法,2019年猪当黄金卖这句话也就成立了。而且2019年还是亥猪年,这样可以说是亥上加亥,由此看来这句俗语还是有道理的。
其实“正月逢三亥,猪当黄金卖”这句俗语是农村人比较常说的,而在历史上宋朝周密《浩然斋视听抄》中曾经记载有:“吴谚曰:正月逢三亥,湖田变成海。”意思是说,如果正月这一个月有三个亥日的话,那么一年就会有大水,把农民的天地都变成了海洋。适当的雨水可以促进庄稼的成长,但是要是雨水太大,那么就会形成洪涝,影响庄稼的收成,这样老百姓的温饱都成了问题,也就没有多余的粮食去喂养猪,猪生长不好被饿死,猪肉的价格自然也就上涨了,所以这句俗语也印证了“正月逢三亥,猪当黄金卖”的说法。
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2020年的正月情况,
,根据这句俗语,那么明年的猪肉也就没有那么贵了。但是具体的情况还是要等到明年才能知道,大家可以留意一下。
俗语,是古时候人们通过对生活和劳作的观察,发现自然的规律而产生的,在当时用来指导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并且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知识,不断接受新的验证,从而不断完善,成为指导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工具。俗语的本质其实就是对人和自然的各种关系的思考,虽然可能和现在的天气有一些出入,但是还有着一定的科学价值,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些谚语的时候,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结合现实生活去感受谚语的魅力,这样才能体现出谚语的价值。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
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候,春联是刻在门庭木椽或石柱上的,也有的篆刻在悬挂门庭的长幅竹片上。后来又用墨写在丝帛稠带上。到汉代时,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又将春联写在纸上,并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联看...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有这样两个村民聚落,一个叫羊獬(包括南、北羊獬两个行政村),一个叫历山(包括东、西圈头等六个行政村)。前者座落于汾河东岸的平原上,后者处于汾河以西的山区,两者相去70余华里。按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