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盟佤族自治县莽莽苍苍的阿佤山上,散落着许多佤族村寨。每当冬季的早晨,这些村寨隐藏于云海之中,而当夕阳西下之际,满山映成金黄的色彩,山路上牛铃叮咚,蹄声杂沓,牛群掀起阵阵灰尘奔向畜圈,剽悍的佤族汉子背枪、挎弩、肩扛着犁带着一天的辛劳在夕阳中返回山寨。寨内炊烟袅袅,臼声阵阵,一派祥和的山村景象。我们逐渐走近村寨,就可以看到村寨外面的寨沟,遍生刺荆的寨墙和有着甬道的寨门,给人以一种戒备森严的印象。寨内才是佤族错落依地形而建的竹楼,这正是佤族历史的一个缩影。
云南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原住民族,也是一个跨境民族,在云南约有34万人,主要居住于澜沧江以西、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阿佤山区的西盟和沧源两个佤族自治县。这里地处亚热带,高山峻岭连绵起伏,绝少平坝,西盟县更是我省雨量最多的一个县(注:西盟县雨量多达2800毫米,沧源县也达1700毫米,其中80—95%集中于6—10月的雨季。),佤族的竹楼正是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而创造的。
佤族由于历史条件的不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西盟县的佤族在1949年以前还处于原始公社解体,奴隶社会的早期阶段;在耿马、双江、沧源、孟连县等阿佤山边缘区的佤族,已处处于封建领主制;有的则处于傣族土司统治之下,成为傣族领主制的一部份;靠近内地的佤族,已发展为封建地主经济。我们以西盟沧源两县的佤族竹楼为典型进行介绍:
西盟、沧源两县的佤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有剽牛祭鬼的习俗,在1958年以前还有猎人头祭谷的古老的血祭习俗(注:云南省历史研究所编《云南少数民族》(云南从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第288页。),有一部份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和基督教。境内外的佤族都有“司岗里”的传说,即人类的祖先是由石洞中出来的神话传说——佤语“司岗”为石洞,“里”为出来之意。在沧源的崖画中也有“出人洞”的图像,这可能是佤族对先民穴居生活的一种记忆和神化。
西盟的佤族村寨一般建于山腰,解放以前其显著的特点是一切政治、军事、宗教活动,都是以村寨为单位进行。每个村寨由“窝朗”、“头人”和“魔巴”管理政治和宗教事务(窝朗:世袭管理宗教事务者;头人:村寨中的长者,一般也是械斗中的军事首领,虽然由选举产生,但大多属于富裕阶层“珠米”;魔巴:管鬼的人,主持看卦送鬼等活动)(注:刘稚、秦榕著《宗教与民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134页。)。
1949年以前,村寨之间械斗频繁,所以佤族村寨的寨门、寨墙、寨沟就是防御外敌的工事设施。寨内都建有木鼓房,房内置有公木鼓——形体较小,母木鼓——形体较大,这是较大的宗教活动和紧急军事活动的信号物,可能也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西盟佤族一般是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因此每一幢竹楼为一户,都是就地取材的竹木结构的草顶干栏式建筑,用榫和捆绑的方法进行结构连接。整个建筑比傣族竹楼要矮小一些,也简陋一些。屋子平面呈半椭圆形,屋顶也是半椭圆形的歇山式草房顶。屋外侧前后有厦、前厦堆放粮食和祭祀后保存的牛头骨——财富的象征,后厦置脚碓。屋内分为两间,主间为主人住处,设有终年不熄的火塘,环绕火塘靠墙有高约20厘米并铺着木板和竹席的地铺。客间有客火塘,这是为客人住宿、煮饭、煮饲料之用,也兼为祭祀时用的鬼火塘。
住房开有三个门:鬼门在房前壁左侧,为鬼魂出入之门,门外不远为家人墓地;火门在房子的左壁,是通往晒台之门;客门在房子的右壁与火门相对,是日常出入之门。火门前右侧立有祭祀用过的雕有牛头浮雕装饰的牛角叉;左边有祭祀用过的刻有斜纹或斜方格纹的牛尾巴桩和杀猎祭祀用的剽猎石。在进鬼门的第一间左侧竹壁上插着竹筒,这是供奉房屋保护神“阿衣俄”的地方。靠竹筒里面一点挂有麂子、鹿、熊及猴子头骨,是献给猎神的祭品;在对面的墙上挂着新剽的牛头(注:邓启耀著《宗教美术意象》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页。王翠兰等主编《云南民居》续集第101—102页。)。
值得注意的是西盟佤族的竹楼有两种:一种是“窝朗”、“头人”、“大珠米”等上层人物,作过“砍牛尾巴”祭祀后才能建造的“大房子”。其大小、结构与佤族一般竹楼相同,但是在屋顶两端山尖上的搏风板在屋脊处呈交叉状,顶端有木刻的“燕子”,板上刻有芭蕉纹,据说“燕子”象征啄开石洞,使人类始祖来到世上的小米雀,这是佤族崇拜的吉祥物。在主火塘一端的搏风板交叉点上竖有一个用整块槐木刻制的手持长刀和剽子,呈骑马式的裸体男子像——生殖器有意地予以突出。门上刻有男女裸体浮雕或牛头,造型粗犷,朴拙,明显地有着生殖崇拜和祈求人丁兴旺、子孙繁衍,生活富裕的寓意。
在房屋的木板四壁上也有用牛血、石灰、木炭所画的人形、牛头、麂子头等动物形象。据有关调查研究:这些图形和燕子,都是为了纪念佤族房屋的创造者木依吉和教人建造房子的燕子的(注:鸟越宪三郎著《倭族之源—云南》。段晓明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1—14、120—121、137—138页。),体现了一种鸟崇拜的原始宗教观念,也是一种“以同致同”的交感巫术的心理的体现——认为画了动物的头就可以猎获这种动物。另一种竹楼就是一般的民居,它没有“大房子”那些特殊装饰。由西盟佤族的建筑看,“大房子”突出地反映了佤族的原始宗教意识,也是社会地位的显示和标志,这是原始宗教意识反映在建筑艺术上的活标本。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这些现象正在逐步成为历史的遗迹。
沧源佤族竹楼:在佤族干栏式竹木结构的民居建筑中,沧源县班洪、曼海、永和等地的佤族竹楼,以其陡峭的三角形(平面呈椭圆形)的巨大屋顶,直接覆盖于竹楼板之上——仅有很少的一点竹篾墙有的也被屋顶复盖,这种古朴、粗犷的造型非常引人注意。这种房屋的屋顶是一个坡度约60度左右的歇山式草屋顶,在歇山式屋顶的两端也装有交叉的搏风板,并用草束装在交叉点上以保护屋脊的两端。在屋顶的两侧,为了固定山草而加装了许多竹竿压条,并且用木制的插销来固定搏风板和压条。有的在屋顶上装有屋脊牙,成为这种大屋顶上独特而实用的一种装饰。为了通风和采光,在陡峭的屋顶上开有一个可以向外撑开的通风孔——俗称“老虎窗”。
屋檐下开洞以作出入口,这在云南其他少数民族中是少见的。值得研究的是:这些屋顶上的装置,在日本传统的一般民居建筑中也有类似的东西。这不会是偶然的巧合,因为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两地都截然不同。日本学者是鸟越宪三郎就认为其中有着渊源关系,这是一个颇为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注:一个正房需要中柱两棵、房梁五棵、椽木五百棵、木瓦七百余块、圆木九十二棵,再加上地板、门窗……等等,总计需伐树七百余棵。参见严汝娴、宋兆麟著《永宁纳西族的母系制》,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52页。)。将沧源县佤族的这种竹楼与西盟县佤族竹楼比较,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前者的原始宗教因素减弱了,在门的设置上,有的只有一至二道门,不再分“鬼门”、“客门”、“火门”。有的仅有一个供多种用途的火塘,这都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由平面布局看,这是一个一端为弧形的长方形,在没有弧形的一端连接着晒台,室内有的分为主、客间,有的不分。
在整体结构上,除一般的边柱外,内部有四棵中柱与两端山墙上的四棵中柱形成“八大柱”。在屋内火塘上悬挂一个巨大的两层烤架,屋顶下有一个放置杂物的阁楼,这是两种独特的利用空间的装置。有的人家在家里独辟一部份放置供神桌,这也是西盟县佤族所没有的。
孟连县、耿马县一带的佤族竹楼,由于受傣族的影响较大,其平面基本接近方形,但仍保持着佤族居民的扇形前廊。仍具有佤族的特色。佤族竹楼都不加彩色修饰,保持着原竹木的本色,除搏风板的装饰以外,西盟佤族的民居,在大门、仓门等部位有的也可以见到简洁、粗犷的牛角形浮雕,因为牛是佤族财富的象征。有的在木板墙上开六角形的外门洞以供出入。这都是特殊的民族传统和审美情趣,值进一步深入研究。
盐亭嫘祖故里、蚕丝嫘神圣地的嫘祖和嫘祖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其悠久的历史令人瞩目。该地汉族民间传说、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独具特色。种类众多嫘祖种桑、养蚕、治丝的故事众口相传。精彩的舞蚕龙、桃子龙等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