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镇石碑村闹滚灯,由来已久。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石碑村的滚灯具有地方特色。
关于永昌石碑,也有一段神话传说,传说古时候永昌镇一带是一片荒芜之地,寸草不生,土地经常干渴开裂。有一日龙王三太子,遨游天际,途径永昌之地,见状此地民不聊生,人们生活的极为困难,于是便生怜悯之心,于是问道观音菩萨,观音曰:若要此地永远昌盛就必须需牺牲自己,三太子为体恤生活在此地的黎民百姓,便化作巨龟驮碑,并赐此地永远昌盛,风调雨顺,故此此地后称永昌。此碑原在平地,后遇仙道施求拱土筑台,使神碑立于高台之上,成为众事之神。滚灯作为巫舞,由此产生。
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人们口中流传的一个故事而已,此碑位于石碑村石碑小学偏北300米处,属省级重点保护文物,现存于原地碑亭内。
亭内,一只巨大石乌龟,昂首力挺一石碑。首刻蟠螭 ,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八字,下有龟趺,立于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大元赖赐西宁王碑,是目前甘肃保存最大的汉蒙文碑刻,是研究斡栾家世及回鹘文,河西走廊与多民族聚集的珍贵资料。大元救赐西宁王碑、又称“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现存武成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村,保住完整,碑身高5米,宽1.5米,厚40厘米。碑首刻蟋璃,上刻篆书“大元敦赐西宁王碑”八字,碑文为元惠宗时参知政事危素撰,陈敬伯篆额。碑下有龟跌,制作十分精致。
碑文记述元朝惠宗中书平章政事斡栗的父亲忻都及其先辈的功勋。斡奕本人当时官职仅次于宰相,亦有功于元室。故元惠宗于至正18年追封斡来的父亲忻都为西宁王。惠宗至正22年( 1362), 立此碑作为纪念。碑正面为汉文,共32行,每行63字。背面为古蒙文。汉文端厚雄晖,古蒙文流畅自如,书法都很高超。内容叙述回鹊族在河西的居住和发展历史及忻都生平事迹,是研究回鹃史和河西走廊多民族集聚的珍贵资料。该碑与高昌王世勋碑,有同等重要的历史价值。
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村,闹滚灯由来已久。滚灯也叫“顶灯”,主要流行于凉州区永昌镇一带,属一种祭祀性舞蹈。经考证认为,此碑源于元代,每年正月十五日,群众在石碑前立木架,并摆放点燃灯盏,摆成“天下太平”、“预祝丰年”、“国泰民安”等字样,以祈年丰人寿。
舞蹈表演颇富杂技技巧。勒头带、着太保衣、灯笼裤。腰系宽带,脚穿白鞋。表演时头项瓷碗,碗边的色彩装饰为荷花形,内盛泥上,插燃烛一根,随锣鼓乐起舞。动作主要有蛋白、双摆、猴式,白鹤亮翅、柳树攀根、鸭子凫水、鸭子煨蛋等,以较高难度的运作“滚灯”最为高潮,一般为晚上表演,突击队形变幻与灯的表现。
相传表演舞蹈为十六套,现整理,挖掘存有十套,滚灯舞风独特,是古凉州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之一,深受当地群众喜爱。作为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石碑村的滚灯具有地方特色。
1957年,石碑滚灯曾在凉州轰动一时,并赴张掖专区参加调研,得到与会者高度评价。之后,石碑滚灯便留于人们的记忆之中。直到1997年农历正月十五,石碑人又立架起灯,重组滚灯班子。
据传,石碑沟一闹社火就滚灯。过去,从十三日开始闹社火,一闹四天。从正月十三日开始,石碑村便架起灯,灯架立于石牛前。灯架长3.86米、宽1.6米,共18层。架上之灯,十三日摆“上元一平”字形,十四日摆“中元二品”,十五日摆“下元三品”(或“天下太平”),所需灯约100多只。灯里添清油,随时注油,直到闹滚灯结束。所滚之灯过去用瓷碗底,现用小蝶代替。灯架前挂黄慢(一取吉祥,二挡雪遮风)。十五日晚八时, 滚灯表演开始,一 般为12人,据推测取意十二生肖、十二月、十二时辰等。
表演者特殊装束而出,额上顶碗,碗里置泥,泥中插蜡,碗边糊纸,上贴由本地心灵手巧者所剪十二生肖图案,纸高出碗沿10寸许。表演者双手做虚托碗状,首先绕场几周,然后起阵法。 “八角首香”、“四门斗度”,“双环套月”、“卷棉花”、一绕二紧三卷儿;“鸭子凫水,手划脚挪往前动,“母鸭偎蛋”,小心挪脚碎步紧;“单摔双摔”,扭着屁股左右摆:“左右重复,前六(人)后六(人)背相移:”莲瓣盛开“中灯一立莲瓣抖:”柳树盘根”, 两人相勾腿套腿;“萧蒜瓣”,扭来拧去大绕环;“猴儿式”, 抓耳挠腮惹人乐。滚到最后,12人齐趋于她,360度大转身, 尔后将灯从额上取下,放两排,碗等距,舞灯者一人“老鼠倒仓”(俗称翻跟头),12人从碗柜问翻过(也称打车轮)后滚灯才告结束。随即观灯(因其有唱之意,故应为唱灯) 开始。
唱灯者或二人或四人。须有熟知曲调、歌词者才能胜任。曲调为西北民歌花儿,悠扬顿挫、唱调铿锵、韵律圆润。唱者从第一盏登唱起,唱完12盏,再重复,歌词内容多限于历史人物或典故,一问一答,诙谐有趣,又不乏教益,一直到曲终词尽。
2007年,滚灯舞被列入武威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昌滚灯舞。
“双簧戏”在北方各地较为普遍,在南方就比较少了。“双簧戏”的发展历史并不是很长,起源于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当权时,常常把外面的著名戏剧、杂曲演员找到宫里为她演唱。在名角中,有个唱单弦的艺人名叫黄辅臣,他...
我的家乡是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村子,虽说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但是许多地方的庆祝方式以及过年方式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接下来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在我们那边是怎样过春节的。除夕那天我们叫辞年,在上午我们会去附...
提到欧洲或许首先想到的会是德国,与众不同的文化和较好的经济发展速度,在配合独有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不少的朋友,那么德国境内十大城市都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本站来一探究竟吧!德国十大城市排名1、柏林2、慕尼黑3...
结婚生育,繁衍后代,此乃人生之大事、喜事。从婴儿呱呱坠地,到渐渐长大成人,主家一般要举行各种仪式,庆贺家庭添丁进口,并祈愿孩子健康成长,成龙成凤。分娩 旧时孕妇临产,家人急速请来接生婆为婴儿接生。接生...
惠山位于无锡市西郊,山脚下的泥土非同寻常,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有“惠泉山下土如濡”之咏。这里土质细腻,粘度较高,可塑性强,是制作泥人的天然良才。惠山泥人有着久远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惠山的乡民便在...
古代赞美女人的经典的十九首诗一肤若美瓷唇若樱,明眸皓齿百媚生。亭亭玉立柳腰细,说话笑声燕语莺。二幽兰芳草回眸笑,嫣然婉媚如月明。美目盼兮眉柳叶,巧笑倩兮若吹笙。三山水不厌高与深,沈吟至今青子衿。呦呦鹿...
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普贤菩萨。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普贤...
陕菜包含的口味很多,东府,西府,陕南,陕北都是陕西的菜,下面介绍一下东府蒲城当地的美食。1、八宝辣子八宝辣子夹馍,看一眼就让人口水四溢,恨不得咬一口才过瘾!尤其是蒲城特色的椽头蒸馍夹上诱人的八宝辣子简...
过去人们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两个事物是一样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我们祖先使用的秤是十六两为一斤,所以半斤和八两就是一样的。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定为十六两为一斤呢?是他们不聪明吗?不是的。传说我们的先人观察...
乌克兰人结婚,从说媒、相亲、订婚到婚礼,有一整套习俗。有专职的媒婆,常用“你家中有奇货,我手头有买主”来当开场白,探听口气。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这门亲事,就和媒人一起绕桌走三圈,再对神像画个十字,然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