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泉院是我国北方一座有名的全真道观,也是中国道教活动主要场所之一,建于宋神宗皇佑年间,也就是1049-1051年,是道士贾得升为师傅陈抟所建。几经破坏,几经修缮,到了明清才有现在这个规模,名希夷祠,因宋太祖赐陈抟“希夷先生”得名,后改名玉泉院。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2000多年来,这里曾会聚许多名人高道,讲学修炼,如明、清顾炎武、王宏撰等,也留下一些碑石题刻。玉泉院内有近代冯玉祥将军的题字:“破除迷信”、“水利救民”,字体刚劲有力,从这些题字中体现出冯玉祥将军远见卓识,爱国爱民的先进思想。
经过百狮台,就来到了玉泉院的主体建筑区,风格采用江南园林式建筑,以水池为中心,周围配上亭台楼阁,给人以小见大的印象,现存主要建筑:无忧亭、七十二窗、全真七子殿、大殿、通天亭等。
无忧亭:取意,无忧无虑,过去在无忧亭前面是一片桃树林和竹林,两面是古代战国魏长城遗址,亭内宽敞雅洁,游人至此,有乐而忘忧之感,因无忧亭在玉泉院内西北方向,故有句俗话这样说:“玉泉院内西北角,天大的事也能睡着。”七十二窗长廊是环绕玉泉院的走廊,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数一下,看到底是不是七十二个,尽管这些窗户因年岁久远,看上去虽不是很壮观,但却在我国园林史上却独树一帜,它是根据我国古代《礼记·月令篇》七十二物候现象,精心设计,物候学反一年分为五日一候,三候一个节气,共二十四令,七十二候,窗形有圆,有方,有花草虫鱼、七十二窗各不相同。
华山道教属全真派,殿内从中间向两边,依次供奉着全真派的七位高道,中间是丘处机,其余几位: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
过水凉亭:传说当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妹妹金仙公主修道在华山,有一天,她和几位侍女一起上华山,登到西峰下的镇岳宫,宫内有一口玉井,井水清澈见底,金仙公主就站在井边,照她的影子,不小心,将头上的玉簪掉进井里,下山后,她们在过水凉亭下休息洗手,无意中又找回玉簪,惊喜中又发现亭下的泉水和山顶玉井是相通的,当时的泉水确经纳凉亭流向院外,可惜,清朝年间,山洪暴发,河水改道埋没。后人就根据这个传说将希夷祠改名为玉泉院至今。
那么,希夷到底又是什么人呢?希夷就是陈抟老祖,道教全真派名人,唐末五代隐士,号扶摇子,生于871年,死于989年,活了118岁,安徽豪州人,精通炼丹和睡功。据说,一觉能睡八百年,当地把懒惰爱睡觉的人俗称“陈抟爷”。他在世经常采药,给百姓治病,后得道成仙,人们都很信奉他,希夷石洞内供奉着他的石头卧像,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华山古庙会,各地的善男信女都来朝拜,说摸了陈抟睡像能治百病,求平安,信不信就由您了。如果有兴趣,可以摸摸,保保平安。
穿过这段长廊,就来到了玉泉院的主体建筑部分——大殿,它分前殿和后殿两大部分,前殿供奉的是道教华山派的创始人——郝大通,殿外立了许多碑,有历代名人歌颂华山诗碑,华山全图碑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门楣上“古松万年”为光绪皇帝所题。在这部分,是道师们每到道教节日,做道场和庆祝的地方,后殿供奉陈抟的坐像,门楣两边有两幅画,左面一幅是赵匡胤与陈抟下棋赌华山画面,位置在华山东峰,左面是五龙驾陈抟来华山,这幅画告诉大家,陈抟是怎么到华山的。
“通天亭”,因和山顶金锁关通天门遥遥相对,所以叫“通天亭”,从这儿出玉泉院,“自古华山一条路”就从大家脚下开始沿伸,全长25华里,共有9567个台阶,沿途各位可以看到迷人的风光山色,诱人的惊险神道。
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
基诺族同胞和汉族同时过年,除夕之夜,基诺山寨非常热闹。大汽灯下,放着一个木鼓,打鼓人用两根约一尺长的木棒,一边擂鼓,一边跳跃。这时满屋的人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由一人领唱,大家合鼓点,摆动着身子...
瘟疫(天花、鼠疫、霍乱等)自古便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早在商代,中国就有了瘟疫的文献记载《小屯·殷墟文字乙编》,到春秋战国时,人们已对疫情有了较高的认识,《礼记·月令》多次提到“疫”:“孟春行秋令,则民...
王甫洲地处老河口市郊汉水之中,成于汉水,也没于汉水,经历了三落三起,留下美丽的传说故事。一是官邸说。王甫洲得名源于王府建筑。相传楚汉之争年代,一次汉军将士韩信因得不到重用逃向沙洲岛,被箫何连夜追赶上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