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树,几多春秋。
古树,是绿色的文物,是活着的化石,是地域的符号,亦是乡愁的寄托。古树不单单属于生态和植物学范畴,更是历史的、文化的,它们串起一方水土文明记忆的重要载体。
见血封喉、榕树、榄仁树是海口市最为常见的古树名木,当然,也不乏一些颇具文气的树种,譬如梅树、鸡蛋花古树。走进古村或古迹,走近古树,总能了解到不少人与树之间的故事。
走进海口市新坡镇斌腾村,沿着火山石板路步行至腾福谷,村后两棵笔直挺拔的见血封喉赫然眼前。
这两棵树树龄超过500年,树干直径约2米多,树高30多米,粗壮、挺直,是海口仅存的两棵一级古树。
相传是斌腾李姓始祖圣玉公夫妻于1507年,按照男左女右的习俗,在结婚大喜之日共同种下的,故也称“夫妻树”。左边一棵为“雄树”,高大挺拔,从未开花结果;右边一棵为“雌树”,婀娜多姿,每年春天开花结果。
两棵见血封喉被村民呵护有加,一旦有人破坏大家都会上前制止,所以能够穿越500年风霜依然不倒。
关于“夫妻树”过去的历史:因这两棵树非常高大,且位于村后方,抗战时期成为红军放哨的绝佳场所。日本人进村后,想砍掉这两棵树,全村人都出门阻拦,日本人只好作罢。上世纪50年代,村里很多大树都被砍下炼钢铁,基于村民们的敬畏,两棵见血封喉树得以保留。
然而台风以及病虫害还是让“夫妻树”受到创伤。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两棵树的树枝处都有明显被折断的痕迹。同时,“雌树”明显没有“雄树”茂盛,枝叶看上去单薄了许多,树干中间还被虫蚁蛀空。
除了夫妻树,斌腾村几十年的荔枝、龙眼、榕树、枇杷树也数不胜数。这些年,村民们在树上种起了石斛,将牛粪覆在石斛的根上,让石斛通过吸收树的微量元素生长,成为村里一景。
琼台书院“奎星楼”前的白梅树,每年冬末春初,都会开满白色的小花。
暖意融融的海南岛,也能欣赏到梅花怒放的美景——在琼台书院,有两株梅花一直名声在外。每到冬日梅花盛开的时节,两株白梅陆续绽放、繁花满树、香气宜人。
从书院正门进入,穿过两排鸡蛋花树,便来到书院的奎星楼。楼高二层,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砖木结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二楼中梁正中悬挂“进士”一匾,一棵梅花树便植于书院奎星楼前。
琼台书院的梅花一般在每年大寒前后开放,花期持续半个月左右,天愈冷,花愈盛。
奎星楼前挂着一副木刻的对联,为掌教谢宝所撰:“树老花偏嫩,春融枝亦樛。”寥寥10个字,仿佛就让我们穿越到清朝,看到当时梅花盛开,压低枝条的景状。
还有一株梅花树则位于琼台书院前门右前方。是40年前,书院花工姚炳贵用老树上的枝条培育的。
梅花原产地为我国西南地区,后来逐渐沿长江流域分布到江南一带。《海南植物志》中记载定安县有梅花生长,但梅花在海南岛非常罕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象征着高尚纯洁、坚贞不屈的品格。两株生长于南国海岛的梅花,于农历岁末适时绽放,植于书院,更赋予其不择辟壤、矢志不渝的精神。两株梅花已成为书院师生心中的地标性人文景观。
一般来说,树高与树种情况存在一定联系。如鸡蛋花、龙眼树、梅树较矮,椰子树、榕树等树种居中;见血封喉和木棉较高。
经普查石山镇福安村委会玉安村的见血封喉,高达34米,为最高的树木。
顺着树根向上看去,只见苔藓类植物在枝干上盘曲,层层覆盖其上。微风袭来,枝叶、绿苔一阵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平添了许多动态和美感。硕大的树干广撑云霄外,因为它的存在,整片树林显得更加阴凉。
关于这棵古树,玉安村还有一段传说,也让其获得“护爱树”的美称。
据传以前村里有一女子,因父亲将她许给邻村结拜兄弟儿子,坚决反对。一天中午,女儿离家出走。她父亲及亲人们找了一天一夜,终于在这棵树下找到了女儿。她坐在石头上,十分失望地对父亲说:女儿心里已有村里的同年哥,如果家父硬逼女儿外嫁,女儿只能求助神树,神树帮不了就不回家。听女儿说了,看着这棵大树,父亲沉思许久,然后对着大树说,女儿的大事女儿做主。于是,女儿终于和心上人成婚。
与斌腾村村后500多年的见血封喉相比,玉安村的“护爱树”树龄约130年,为何会生长得更高?因为“护爱树”位于密林间,不会受到建房、修路等施工的影响,根系一直保持较好。此外,“护爱树”的周围布满了龙眼、黄皮、野荔枝、榕树、竹子,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台风来时,周围的树群成为帮古树挡风的天然屏障。
在海口所有的古树名木中,石山镇福安村出了“两最”。除了最高的见血封喉,另一棵冠幅最大的为道崖村公庙前的高山榕,平均冠幅为73米,犹如巨大的绿伞,蔚为壮观。
走进公庙,只见一棵巨大的高山榕几根粗壮的树干已伸出庙墙外5米多远。这棵高山榕可谓独木成林,10个人连手也抱不拢,20多根林立的气根直矗天地间,距离最远的两根气根之间的距离足足有20米,有的气根比树枝还要粗壮。硕大的树冠亭亭如盖,整棵树占地面积有1亩多。
整棵高山榕处于横向生长的态势,冠幅很大、左右生长均匀,但垂直距离并不高,所以台风来时受力均匀。同时,整棵树的气根连绵缠合、织得如网一样,为榕树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一根根从树顶垂下,落在树枝上,顺势缠绕后再往下掉伸进土里。
总数量1684株,28科46属50种。
数量最多的是榕树901株,占总数的53.50%。
其次为高山榕206株,占12.23%。
500年以上一级古树2株
300至499年的二级古树26株
100至299年的三级古树1562株
粪箕,竹子或柳条编的,当年在合肥农村很常见,属于农家必备之物。与粪箕作伴的,还有一个撮粪的铲子,俗名比较难听,叫“屎刮”。儿时,我去外婆家,与表兄弟们玩耍,就可以在院子角落看见粪箕,屎刮紧紧挨着它,亲...
石屏彝族海菜腔,又称“石屏腔”、“曲子”,俗称“倒搬桨”,以异龙湖中一种称为“海菜”的草本水生植物而得名,流行于异龙湖畔、陶村鸭子坝、牛街、龙朋六街等地尼苏颇(三道红)聚居地区。同时,也为汉族所喜爱,...
老人过寿法门有哪些1、老人过寿以虚岁50岁、60岁、66岁、70岁、77岁、80岁、88岁、90岁、99岁及百岁以上宜大过,虚岁50岁之前,无论家族多么显赫,也不见建议大过寿辰,大摆寿宴。其中66岁、...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北回归线恰好从县城中心穿过,这里被称为“回归之城”,“太阳转身的地方”。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北回归线穿城而过,造就了奇特的北回归线文化...
在北京市朝阳门外,有一条神路街,这条街南起日坛公园,北至东岳庙,它的名字颇具神话色彩,相传是东岳大帝这位“神”巡游所走之“路”。东岳大帝在民间传说中是主管世间一切生物出生大权的神灵。明清两代,每年农历...
相传女娲之女降生,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女娲忌其饿坏,故取名娥娘。不吵不闹,沉睡不止,却不见生长。女娲深忧,盘古送来绿罗裙茶,劝慰道:“初闻绿罗裙,神长一百天。再闻绿罗裙,一生得平安。”女娲将绿罗裙茶放...
每个人身上都有体毛,体毛的作用很多,最大的就是抵御细菌。虽说人和动物都含有体毛,但是人类不像动物那样体毛长而密集,但是总会出现几个特例,比如下面的这位世界上体毛最长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个猿人呢。下面...
泊莲寺又名泊莲禅寺,位于河北省泊头市肖圈村,建于2005年。泊头河北省的鸭梨、 金丝小枣之乡;西靠古运河,北临沧州,南依吴桥,(杂技之乡)东屏京沪铁路。泊莲寺的兴建,是为满足本地区的广大信众的愿望,提...
在梅山师教的请神科典里,各种神仙或列聖的名号都能在各种古代书籍或电视戏剧中见到他们的身影,唯独张五郎祖师例外。而有关张五郎祖师的传奇故事,在各佛、道、师教的师傅中间和民间社会底层,却不论老少妇孺皆耳熟...
“跳布扎”俗称“跳鬼”,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前后举行,是五台山黄教的重要法事活动。起源于西藏,是五台山黄教每年举行的重大佛事活动。在活动前一天,寺内喇嘛就开始念护法经,跳金刚舞,在菩萨顶“镇鬼”;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