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天庙会”是为祭祀创建了“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每年二月二都要举行的活动,同时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天庙会”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被评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龙天庙俗称刘王祠,位于古太原县城南关,供奉着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龙天庙会是太原市晋源南街村民在农历二月、七月、九月连续举办三次的祭祀刘氏父子的传统民俗活动。
龙天庙会分三部分,二月二祭龙,七月初五迎龙,九月十五谢龙。庙会期间,燃放焰火,祭拜神灵,商贾云集,商棚林立,工艺、杂耍、风味小吃,应有尽有,社火表演,演戏酬神、祈福,人山人海,历经千年的变迁,它已成为太原当地家喻户晓的传统庙会。在祭祀神灵活动时百姓高呼:“代王到,代王到,阿哈弥尔拉茂”、“代王、代王我来也,那哈弥尔托福”。
在这些民俗活动的文化传承中无不印证着古晋阳的百姓没有忘记那位曾经以“休养生息”、宽松、开明的政策使晋阳富甲一方的君主——汉文帝。庙会三个阶段处处展现出农耕民族在民俗文化中对龙的敬仰与崇拜,反映出中华民族知恩、感恩、谢恩的传统文化精神,具有极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
农历二月初二,在民间被称为春耕节或是青龙节。人们常说:“二月二,龙抬头”,意谓着从这一天开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各地在二月二这一天都保留着一些传统习俗,比如很多地方会敬龙祈雨、保佑丰收,晋中流传拍簸箕,晋东南讲究引钱龙。在太原的晋源南街,每年二月二都要举办龙天庙会。
出晋源古城的南门,就能够看到龙天庙,走入大殿,帝王将相环列其间,村民介绍说,端坐在正中的是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他在登基之前曾经龙潜太原17年。
从赵简子始肈晋阳,到刘恒龙潜太原,在经历了赵氏家族的苦心经营与三百年的烽火淬炼之后,晋阳已经成为足以左右历史走向的北方重镇。秦代实行郡县制,在今天的山西中部一带设置了太原郡,郡治就在晋阳,从此太原与晋阳互为代称。汉朝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在继承郡县治的同时推行封国制。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在代地平定了陈豨发动的叛乱之后,重新设置了代国,以晋阳为国都,册封他的第四个儿子、年仅八岁的刘恒为代王。
刘邦的这个决定,使得四位后来汉王朝的主宰者与陌生而遥远的太原有了命运的交集,他们分别是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薄太后、窦太后。相对于光照青史的文帝和景帝,文景之治的幕后功臣薄太后和窦太后更具传奇色彩。
刘恒的母亲薄姬在后宫之中并不出众,姿色不如戚夫人,心计不如吕后,仅仅因为机缘巧合而得到刘邦的一次召见,而且在幸运的生下皇子刘恒之后,再也没有机会受到宠幸。宽厚淡泊的薄姬甘于寂寞,专心抚育刘恒,刘恒赴晋阳就位的时侯,薄姬得以同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戚夫人一心争宠,哭闹着要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刘邦一死,不仅荣华富贵成为过眼烟云,连自己和儿子都不能保全,而薄姬远离京城是非之地,不仅自己避开了吕后之祸,也给了儿子一个清静平和、充满温情的成长环境。母亲是子女最好的老师,刘恒后来成为整个汉代口碑最好的皇帝,薄姬功不可没。
吕后临朝称制之后,准备将部分宫女分赐给各个藩王,其中一位名叫窦漪房的宫女,为了回到家乡方便寻找两个失散的弟弟,主动要求去赵国。然而,宦官在造册的时候却鬼使神差地将她分到了代国。诏书已经颁下,自然无法改动,窦漪房哭哭啼啼地与其它四位宫女离开长安,前往晋阳。宦官的小小失误和刘恒的一见钟情就这样改写了汉朝的历史,窦漪房后来成为辅佐三位皇帝的太皇太后,她在晋阳生下的儿子刘启,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公元前180年,篡夺汉位十六年的吕后去世,大臣周勃、陈平等人诛灭了吕氏家族。接下来,大家商议拥立新的皇帝,有人提议扶立高祖的嫡长孙齐王,马上有人反对说:“吕氏就是凭借外戚的地位篡权作恶,几乎毁掉了刘家天下,齐王外祖母家的驷钧是个有名的恶人,如果立齐王为皇帝,只怕会重蹈吕氏的复辙。”还有人提议立淮南王刘长,但他过于年少,外祖母家也颇为凶恶,因而被否决。大多数大臣一致推举迎立代王刘恒:代王是目前高祖儿子中年龄最长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谦让俭朴,他的母亲薄姬一家谨慎善良,代王的舅舅薄昭素来被称为忠厚长者。
汉都使者来到晋阳迎接代王刘恒,时年二十五岁的刘恒仁厚有余而魄力不足,他甚至怀疑使者的真实性,辅佐他的大臣中也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有人认为无可怀疑,速速入宫,有人主张假托有病,静观形势。刘恒同薄姬商议后依然没有拿定主意,又用龟甲占卜,卜人说龟甲显示代王将要成为天子,于是刘恒派遣他的舅舅薄昭前住京城会见周勃。等薄昭回到晋阳禀报了京城的情况之后,刘恒这才放心,与随从们分乘六辆驿车前住长安即位,成为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汉文帝是中国封建历史中少有的贤圣君主,尤其是他仁爱的内心与俭朴的品质更值得人们称道。对大臣,他尽量宽容并采纳他们言辞激烈的批评意见;对南越王、吴王等人,他以德报怨以稳定汉王朝宗室的安定;对百姓,他主张用德政去感化和薰陶他们。汉文帝曾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减轻刑罚,取消连坐和肉刑,缇萦上书救父的故事充分展现出他的人道精神。司马迁曾借群臣之口称赞道:功莫大于高皇帝,德莫大于孝文皇帝。
刘恒在太原度过了他的幼年、少年和青年时期,这17年的“放逐”,有成长,有磨砺,更有蜕变,成为他生命中最值得铭记的岁月。汉文帝登基之后,称太原为“龙潜之地”,把晋阳视为第二故乡。汉文帝在位23年间,曾经四次回到太原故地重游。汉文帝即位三年之后,回到晋阳小住了十余天,接见昔日的部属,还下诏免去晋阳、中都两县百姓三年的田税。公元前169年,再次回到晋阳的汉文帝索性度过了岁旦也就是春节方才离开。
《太原县志》记载,太原百姓为了感谢汉文帝的恩德,曾在晋阳“立庙祀之”,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刘王祠。明朝初年,太原县县城在晋阳故地也就是今天的晋源重建,县城南门外矗立起了龙天庙,成为人们祭龙祈雨的地方。今天的晋源人解释说,刘恒就是天子与龙的化身,龙天庙正是当年刘王祠的延续和新生,而明清太原县城北门上的“德化”二字,则来源于汉文帝“以德化民”的施政理念。
每年农历二月二,晋源南街都要举办龙天庙会,祭祀开创“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和汉景帝,同时也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周边的乡民聚集在这里赶集市、听大戏、看架火、赏风火流星。如今,龙天庙会、南街架火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风火流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潜太原的故事,必然会在它们的伴随之下永远鲜活的流传下去。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