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故居,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新华镇大饰村官实禄,是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领袖洪秀全成长、耕读和从事早期革命活动的地方,金田起义后遭清政府烧毁,1959年由原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政府在原址上复原,1961年正式向游客开放,196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经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和2000年分别被公布为广州市和广东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洪秀全故居”、“书房阁”和“广东省花县洪秀全纪念馆”三块牌匾均为郭沫若先生题写。
洪秀全故居保护范围包括洪秀全故居、书房阁、洪氏宗祠三座主体建筑和洪秀全青少年时期手植的龙眼树及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时烧毁的民房墙基等文物,区政府于1998年对洪秀全故居、书房阁和洪氏宗祠进行了抢救性维修。1999年,为了落实区人大“关于用三年时间规划建设好洪秀全故居,使之成为我区一大旅游景点”的议案,区政府投资500多万元,围绕“恢复、保护、充实、利用”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洪秀全故居周边民居进行了首期复原工程,使景区的面积由原来的4000平方米增加到1.3万平方米,并利用复原的民房充实了陈列内容,使洪秀全故居的参观容量和环境都得到较大的改善。
洪秀全故居为一排六间的横屋,坐北向南,面宽16.5米,纵深5.5米,每间约13平方米,泥砖木瓦结构,三合土地面,是当地极普通的民宅形式;书房阁是官禄的村塾,坐东向西,面宽10.8米,纵深12.2米,泥砖木瓦结构,是客家传统的“三间两廊”结构;洪氏宗祠为该村洪姓祠堂,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三间两进,面宽12.9米,纵深20.5米。舂墙基,青砖墙,硬山顶,“人”字山墙,龙船灰脊。
故居水塘旁边有一棵形状奇特的龙眼树,是洪秀全青少年时期亲手种植的,在太平天国失败那年,它被雷电从中间劈成两半,奄奄欲绝。当时清政府曾借此残枝示众,并扬言谁敢再造反就像这棵树一样遭雷劈死。可是这棵树非但没有死,反而奇迹般活了下来,并以它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一棵青龙体态的大树,象征着太平天国将士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金田起义后,清政府于1854年和1864年先后两次进村“诛九族”,官禄成为一片废墟,村子现存的一段破烂的墙基,正是清政府迫害人民的罪证。
书房阁与洪秀全故居于1959年同期复原,洪氏宗祠于1911年由洪氏族人修复。
1991年,区政府在新华镇城区兴建了洪秀全纪念馆,纪念馆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主展馆1715平方米,陈列洪秀全及太平天国的历史。
洪秀全(1814-1864),小名火秀,族名仁坤,自号秀全。原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人。
洪秀全在花县福源水村出生不久,全家就迁到官禄定居,7岁时在村塾书房阁读书,聪明好学,博览群书,13岁时参加县试名列第一。16岁因家贫失学,随父兄耕种,18岁时又被聘为本村塾师,任教于书房阁,并在此弃去孔子牌位。1828年至1843年4次赴广州应科考,均以失败告终。
1843年与冯云山、李敬芳、洪仁玕创立了旨在推翻清政府统治的组织———拜上帝会,从清远请来打铁师傅铸了两把剑,名曰“斩妖剑”,并在官禄附近的石角潭沐浴洗礼,表示要“去旧从新”。经常在村后山的“三堆石”进行革命活动,立志披荆斩棘,在人世间建立一个公平正直的人间天国。
1845年至1847年间,多次回故居编写革命理论著作,写下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和《百正歌》等文献,号召人们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斗争,为指导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1847年,洪秀全在广西紫荆山区设立拜上帝会总机关,制订“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
1849年建立领导核心,酝酿起义。
1851年1月11日率会众在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旋在东乡称天王,在永安封王建制,改行天历。
1852年经桂林,下全州,围长沙,挺进湖北。
1853年1月攻克武昌。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同年出师北伐、西征,并颁发《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春夏间,率太平军击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天京事变后,处死韦昌辉,逼走石达开,使太平军力量大受损失。后选拔陈玉成、李秀成、李世贤等将领,再破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扭转局势。
1859年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并批示《资政新篇》,但未能实施。
1860年5月调兵再破江南大营,解围天京。旋命陈玉成、李秀成等率部会攻武汉以救安庆之围,未成,安庆失陷。苏州、杭州、常州亦相继失守,最后天京被围。
1864年6月1日病逝。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历时14年,席卷18省,其规模之大、历时之长、影响之深,为世界所罕见。太平天国最后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洪秀全救国救民的精神抱负永在,他激励和鼓舞了后世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之奋斗。
洪秀全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也是最早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先进中国人之一,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