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02年南诏宰相汉人郑买嗣联合和蛮大姓发动宫廷政变,将南诏蒙氏宗亲800余人残杀在五华楼下,南诏国二百五十四年的统治结束,此后南诏国王位几经易手,群众性和部落性的暴乱同时爆发。
在浩荡的暴乱大军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南诏开国功臣段俭魏的后人、白蛮大姓、通海节度使段思平。 他从南诏东部起兵后,与滇东37部贵族武装和白蛮大姓高氏、董氏在石城(今云南曲靖)会盟,被各路诸侯推举为盟主。后晋天福二年(937),这位盟主率军到达洱海,攻破大义宁国都城龙尾城(今云南大理下关),驱逐了国王杨干真,结束了中南地区长达三十五年的动乱。
顺理成章,段思平宣布建立了大理(取“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国,定都于羊苴咩(今云南大理),设置了8府、4郡、37部。
早在起兵时,段思平就喊出了“减尔岁粮丰,宽尔徭役三年”、“赦免国中有罪无子孙者”、“免东方37部蛮徭役”等口号,因而赢得了万民的拥戴。
当了皇帝的段思平并未食言,他减免了繁重的徭役,调“理”了政策法令和部落关系,开始向“天下大理”的目标迈进。
后晋开运元年(944),段思平在巡视途中病逝,一个豪雄就这样完结了一个花开花落的不凡人生,他那刚刚有点眉目的“大理之花”也随之零落。
儿子段思英,段氏取名类似于日本古代,没有辈分,不避先讳。继位。他在位仅仅一年,就因荒淫昏庸被叔叔段思良代替。
尽管相国董氏在思良篡位事件中居功至伟,但随着佛教的兴盛,信奉密教的董氏渐渐衰落下去,而曾经短暂建立大天兴国的和蛮大姓赵氏也已日落西山,国中只有白蛮大姓高氏未受冲击。
段思良之后,大位在其子孙中传了七代(思聪、素顺、素英、素廉、素隆、素真、素兴),将近百年。后来年幼无能的段素兴引起国人不满,而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却人望很高,于是布燮(相当于宰相)高氏废素兴而立思廉。
因为拥立之功,高氏开始凌驾于各个白蛮大姓之上。段思廉在位三十一年后出家,儿子段连义继位,政务全权委托高智升处理,大理国出现了“段与高,共天下”的局面。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白蛮大姓杨义贞杀死段连义,自立为广安皇帝。危难时刻,高智升和儿子高升泰挺身而出。几经周折,高氏举兵讨平了叛乱的杨氏。
为了酬劳高氏集团的勤王之功,国王先是封高氏为善阑(昆明)侯,后来则让高氏留住皇城,成为又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
从此,一切都是高氏说了算。
死去的段连义无子,因此高氏拥立其侄子段寿辉为国王。大概是烦透了做傀儡皇帝的日子,上明帝段寿辉仅仅当了一年国王就到天龙寺出家当了和尚。之后,高智升立段思廉的孙子段正明为帝。段正明生性懦弱,是个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并不像《天龙八部》里描写的那般明智练达,实权一直掌握在高智升和儿子高升泰手中。高升泰掌权久了,想过过皇帝瘾,便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以“天变不祥”和段正明“为君不振”为名,逼迫段正明出家为僧并禅位给他,精心导演了一幕篡废大戏,将国号改为大中国。
大理并非中原,改朝换代不是只有当权者说了算,当时大理世族领主们势力很大,几乎与官府平起平坐。现在高升泰称帝独大,打破了部族间的平衡,因此处境非常孤立,还落得一身骂名,在位仅两年便郁郁而死。临终,高升泰命令儿子高泰明将王位还给段氏,并叮嘱后人千万不要仿效他。
高泰明遵照父亲的遗言,让段正明的弟弟段正淳继位大理国王,史称“后理国”,高泰明被封为中国公。
后理国,其实国号还是大理,只不过史学家如此区分而已。虽然国王是段氏,但相国却由高氏世袭,朝廷被高氏玩弄于股掌之中。发展到后来,外国来使先见相国,后见段王。国家设置的八个地方分支机构,也全部由高氏子孙世代把守。
在后理国,高氏的地位如同幕府之天皇、镰仓之将军、战国之足利公方,段氏不过是徒有虚名的摆设罢了。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局面一直延续到元朝灭亡大理的那一天,而国人在此期间始终称高氏为“高国主”。
段氏不是一点想法也没有的。文安帝段正淳登基后,力图通过改革振兴王室,在国内赦免了国民差役,在外交上重建了与宋朝的友好关系。可惜文安帝在位十一年后,彗星西落,瘟疫流行,种种不祥之兆接踵而来,最根本的是他斗不过手握兵权的高氏一族。文安帝回天无术,最后不得不走上“禅位为僧”的传统老路,让位给儿子段和誉(段正严)。
这位大理国第十六代皇帝,从北宋徽宗年间接班,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1147)禅位为僧,在位长达三十九年,是后理国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甘心担当傀儡,几乎毫无作为,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经派使者到宋朝汴京朝贡,被宋徽宗封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此后,后理国又传了六世,始终也未改变段氏挂名君主、高氏掌握实权的尴尬局面。
长期的气血不调必然引起身体恶化,宋朝末年的大理国已被高氏折腾得满目疮痍、奄奄一息。
到了后来,高氏集团为了争夺布燮发生内讧,东方37部趁机拥兵自重,大理国出现了“酋领星碎,相为雄长,干戈日寻,民坠涂炭”的惨状。这种持续的混乱局面为忽必烈灭亡大理国铺平了道路。
元宪宗蒙哥三年(1253),蒙古大军兵分3路挺进大理,除一路被宋军所阻外,其余两路顺利进入云南。忽必烈亲率中路军经青藏高原南下,纵马越过空气稀薄的雪山,以革囊渡过湍急的金沙江,于第二年年底发动了对大理国都太和城的总攻。大理国的实际统治者--布燮高泰祥进行了死命抵抗,在让蒙古人付出了血的代价后兵败被俘。高泰祥在五华楼前被斩首示众,死前仍高喊对不起他所服务的段氏。
就在高泰祥为国家挥洒热血的时候,最应该站在城头的段兴智却选择了逃跑(如此看来,他们被世代架空丝毫不冤),逃跑的方向是东部靠近宋朝的善阐。蒙古人当然不允许作为大理标志的傀儡国王苟延残喘,第二年春天就发兵擒获了他。至此,大理国5城、8府、4郡、37部悉数归降,前后传22王,立国三百一十七年的大理淡出史册。 蒙古在云南建立了行省,做了俘虏的段兴智被意外地任命为世袭总管,还被蒙哥汗赐予了“摩诃罗嵯”(梵文,意为大王)的荣誉称号。不过,段氏的所有头衔不过是一个口头上的名誉而已,实际权力有多少、应当管多少事,他们自然心知肚明。
尽管是一种名誉职位,但毕竟是一种形式上的承认。大理段氏继续世代担任元朝的大理总管达一百三十年之久,直到元朝灭亡后,仍然效忠已经逃到草原上的元朝,以武力抗拒明朝的统一。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3员大将领兵征讨云南,元将达里麻战败被擒。第二年,明军进逼大理,末代总管段世请求依照唐宋惯例降服明朝并求封(又一个软骨头),傅友德因为明朝采取了“改土归流”政策而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进而攻克羊苴咩城,使段氏第十一代总管沦为阶下囚。
此后,段氏已无尺寸之土,但皇皇华夏,六合一家,处处又都是段氏子孙的安身之所(连台湾都有大理段氏后裔)。然而他们中的多数人还是留居云南,以不离故土的方式缅怀着先辈的辉煌与荣耀。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
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山区谷雨有采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岩口山区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婚嫁则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浓最酽的一道佳肴。徐州新沂民间传统婚俗绵延数百年,虽不乏繁文缛节,但很多耄耋老人每当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那迎娶婚嫁时的动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满脸绽开幸福灿然...
达摩易筋经: 镇寺之宝。达摩洗髓经: 镇寺之宝。太虚真经 (练气):各院堂首座选修。太玄真经 (练神):各院堂首座选修。空明真经 (练精):各院堂首座选修。杂阿含经: 藏经阁主修。波罗蜜多心经:藏经阁...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一谈到巫一般人就想到跳丧,“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这就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