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全村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村内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短的有300余年,长的达千年以上,以胡、汪、程、柯、王五姓居多。但名人出的最多的还要数胡姓。
绩溪这里胡姓人家特别多,并且出过很多名人。而胡适所在的这一支被称作为“李改胡”,也是俗称的“假胡”。祖上原是唐朝李家皇室后裔,为躲避叛乱被当地胡姓人家收养后改姓胡,所以其实胡适的祖上曾是唐朝李家后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史学、文学、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抗战期间曾出使美国,为国奔波。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胡适故居为清光绪三年---六年所建(1877~1880) ,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典型的晚清徽派建筑。
这是胡适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娶妻的地方。他最后一次回到这里是母亲去世,回来奔丧的。这里可能不是他生活的最长久的地方,但却是对他有着深远影响的地方。
刚一走进胡适故居,就可以看见园中正对着的是一个胡适的雕像。
胡适故居是一座颇为典型的江南大院落,布局严谨,虽然谈不上雕梁画栋,却也很精致,木雕的门窗,古色古香。
胡适故居总面积208平方米,建于1897年,是三开间、前后进、通转楼式,共13间。四合院内收拾得干干净净,右侧是一方天井,前厅摆放着破旧老式方桌、长条桌和几把椅子。
中堂正面板墙横幅上“胡适故居”四字刚劲有力,下面悬挂着胡适晚年画像与钱君淘写的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空四海无一人。”另一侧板墙上挂着胡适晚年的一首题名《希望》的诗:“我从深山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屋内木墙窗额上全是清一色的兰花浮雕,刀笔流畅,镂刻精细,栩栩如生,满堂溢香。
“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反映了房室主人志高清心的立世风格。左厢房是胡适与江冬秀女士结婚时的“洞房”,摆放着一张老式笨重的木床,保持着原汁原味。右边狭小的书房里有宣纸、徽墨,煤油灯挂着胡适亲笔所题“努力做徽骆驼”的条幅。
在四合院左侧,有一间小“博物馆”。大量珍贵的不同时期的照片、文字揭示了这位一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辉煌灿烂的一生:1905年,14岁的胡适走出大山赴上海求学,16岁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胡适先后任上海公学校长、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
胡适一生有三大喜好,即“读书、写作、交友”。他求知若渴,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曾获得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法学、人文学博士多达36个,是世界公认的知识渊博、成效卓著的文化巨星。
橱窗里还陈列着胡适先生20世纪30年代作品集和其他书籍、手稿、日记、书信及胡适研究著作,其中一幅富有人生哲理的先生手迹:“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在徽州古城绩溪通往上庄的大路旁,有一座芳草萋萋掩映下的古朴坟墓,它由村民集资重修,石碑上镌刻着“曹诚英先生之墓”。她是胡适刻骨相思的一位红颜知己。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小胡适11岁。1917年,胡适归乡完婚时,曹诚英做伴娘,就在这次婚礼上,两人一见倾心。
1919年,曹诚英也奉父母之命嫁与了上庄村的胡冠英。
1923年,胡适到杭州休养,巧遇曹诚英也在杭州读书。久别重逢之时,曹诚英却是心境万分凄凉之当口。原来她的婆婆借口曹诚英结婚3年未生养,让胡冠英续了小妾。曹诚英作出了大胆的反抗,与胡冠英离了婚。一半为了自己,一半为了胡适。
两人相处的几周内相携畅游西湖,同登西山读月色。于是两人的感情不可抑制地爆发了。
1924年,胡适和曹诚英的关系日趋明朗,在沪杭求学的友人尽知此事。这年春天,胡适开始向妻子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一听勃然大怒。她从厨房中拿起菜刀,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同你生的孩子也不要了。”当下唬得胡适再不敢言。胡适是极力赞扬恋爱自由的,认为美满的婚姻、幸福的爱情常出于自由的恋爱中。但具体到胡适自身,爱情却被“生活”压倒。这位具有真性情的人在爱情和荣誉面前处于了两难。一场痴烈的恋爱由此而止。
曹诚英于192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进入东南大学读农科,直至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然后赴美深造,1937年学成回国。她是我国第一位从事农业的女留美学生,女农学教授。
抗战爆发,胡适出使美国,曹诚英远避四川,海天万里,情牵一线。此后曹诚英终身未嫁。
1973年病逝于故乡安徽绩溪。她曾经委托好友汪静之,将她一直珍藏着的一大包与胡适来往资料,在她死后焚化。这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她珍藏了一辈子,死后也随她带去了天堂。她将自己的最终归宿定在去往上庄的要道之畔,她等待胡适的归来。她坚信胡适会向她走来…...
摔瓦盆,又叫摔“吉祥盆”、摔“阴阳盆”、摔“老盆”等等,是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一种丧葬习俗。农村的葬礼通常来说,流程都很繁杂,各地的风俗也不一而同。但是有一项传统,却在广大农村都有保留。那就是在出殡前...
鞋为旧时婚嫁吉祥物,主要是着眼于其音,“鞋”“谐”相谐,是夫妇两情相谐、和合美好的吉祥象征。旧时婚俗,新妇嫁妆常备有铜镜和鞋,寓“同偕到老”之意。张云璈《四寸学》卷一云:“今俗新婚之夕,取新妇鞋,以帕...
侗戏相传在一百多年前,由侗族歌师吴文彩创制而成,他在侗族长篇说唱叙事歌的基础上,以汉族传书《二度梅》为蓝本,编出了第一部侗戏《梅良玉》。侗戏是受汉族戏曲的启发而产生的,并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一些如桂戏...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衔,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北大清真寺或北大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清真寺。伊斯兰教与其它宗教最不同的一点是民族与宗教合一,哪里有穆斯林哪里也就有清真寺。所以郑州伊斯兰...
顺德本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有发音盏鬼的顺德话,更有朗朗上口的俗语和接地气的方言。“唔使问阿贵”释义:对某个判断十分有把握、认为必然如此。带有一定的贬义色彩。例句:“唔使问阿贵”,尼件事肯定系...
甘肃庆阳饮食文化饮食庆阳素以小麦为主,辅以糜子、谷子、高粱、荞麦,六七十年代又引进玉米。面食为基本主食,杂粮搭配食用。过去向来流行一日两餐,早九时前为早餐,下午四时左右为午餐。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王铎,字觉斯,号痴庵、嵩樵,别号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世称“王孟津”,有“神笔王铎”之誉,明末清初时的著名书法家。官至礼部尚书,精行、草书,兼能画山水、竹、兰。有书法史论家认为,王铎的书法艺术成就不仅...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