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上庄镇,全村总面积174.7平方公里。村内居民历来聚族而居,世代繁衍相传。短的有300余年,长的达千年以上,以胡、汪、程、柯、王五姓居多。但名人出的最多的还要数胡姓。
绩溪这里胡姓人家特别多,并且出过很多名人。而胡适所在的这一支被称作为“李改胡”,也是俗称的“假胡”。祖上原是唐朝李家皇室后裔,为躲避叛乱被当地胡姓人家收养后改姓胡,所以其实胡适的祖上曾是唐朝李家后人。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现代学者,史学、文学、哲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抗战期间曾出使美国,为国奔波。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胡适故居为清光绪三年---六年所建(1877~1880) ,是胡适先生父亲胡铁花所造的两进一楼通转式结构,典型的晚清徽派建筑。
这是胡适出生的地方,也是他娶妻的地方。他最后一次回到这里是母亲去世,回来奔丧的。这里可能不是他生活的最长久的地方,但却是对他有着深远影响的地方。
刚一走进胡适故居,就可以看见园中正对着的是一个胡适的雕像。
胡适故居是一座颇为典型的江南大院落,布局严谨,虽然谈不上雕梁画栋,却也很精致,木雕的门窗,古色古香。
胡适故居总面积208平方米,建于1897年,是三开间、前后进、通转楼式,共13间。四合院内收拾得干干净净,右侧是一方天井,前厅摆放着破旧老式方桌、长条桌和几把椅子。
中堂正面板墙横幅上“胡适故居”四字刚劲有力,下面悬挂着胡适晚年画像与钱君淘写的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空四海无一人。”另一侧板墙上挂着胡适晚年的一首题名《希望》的诗:“我从深山来,带来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屋内木墙窗额上全是清一色的兰花浮雕,刀笔流畅,镂刻精细,栩栩如生,满堂溢香。
“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反映了房室主人志高清心的立世风格。左厢房是胡适与江冬秀女士结婚时的“洞房”,摆放着一张老式笨重的木床,保持着原汁原味。右边狭小的书房里有宣纸、徽墨,煤油灯挂着胡适亲笔所题“努力做徽骆驼”的条幅。
在四合院左侧,有一间小“博物馆”。大量珍贵的不同时期的照片、文字揭示了这位一代国学大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辉煌灿烂的一生:1905年,14岁的胡适走出大山赴上海求学,16岁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留美官费生,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哥伦比亚大学。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此后,胡适先后任上海公学校长、北大文学院院长、驻美大使、北平大学校长等职。
胡适一生有三大喜好,即“读书、写作、交友”。他求知若渴,治学严谨,孜孜不倦,曾获得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学、法学、人文学博士多达36个,是世界公认的知识渊博、成效卓著的文化巨星。
橱窗里还陈列着胡适先生20世纪30年代作品集和其他书籍、手稿、日记、书信及胡适研究著作,其中一幅富有人生哲理的先生手迹:“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在徽州古城绩溪通往上庄的大路旁,有一座芳草萋萋掩映下的古朴坟墓,它由村民集资重修,石碑上镌刻着“曹诚英先生之墓”。她是胡适刻骨相思的一位红颜知己。
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小胡适11岁。1917年,胡适归乡完婚时,曹诚英做伴娘,就在这次婚礼上,两人一见倾心。
1919年,曹诚英也奉父母之命嫁与了上庄村的胡冠英。
1923年,胡适到杭州休养,巧遇曹诚英也在杭州读书。久别重逢之时,曹诚英却是心境万分凄凉之当口。原来她的婆婆借口曹诚英结婚3年未生养,让胡冠英续了小妾。曹诚英作出了大胆的反抗,与胡冠英离了婚。一半为了自己,一半为了胡适。
两人相处的几周内相携畅游西湖,同登西山读月色。于是两人的感情不可抑制地爆发了。
1924年,胡适和曹诚英的关系日趋明朗,在沪杭求学的友人尽知此事。这年春天,胡适开始向妻子江冬秀提出离婚,江冬秀一听勃然大怒。她从厨房中拿起菜刀,说:“离婚可以,我先把两个孩子杀掉。我同你生的孩子也不要了。”当下唬得胡适再不敢言。胡适是极力赞扬恋爱自由的,认为美满的婚姻、幸福的爱情常出于自由的恋爱中。但具体到胡适自身,爱情却被“生活”压倒。这位具有真性情的人在爱情和荣誉面前处于了两难。一场痴烈的恋爱由此而止。
曹诚英于1925年从师范学校毕业,进入东南大学读农科,直至193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学院,然后赴美深造,1937年学成回国。她是我国第一位从事农业的女留美学生,女农学教授。
抗战爆发,胡适出使美国,曹诚英远避四川,海天万里,情牵一线。此后曹诚英终身未嫁。
1973年病逝于故乡安徽绩溪。她曾经委托好友汪静之,将她一直珍藏着的一大包与胡适来往资料,在她死后焚化。这段刻骨铭心的相思,她珍藏了一辈子,死后也随她带去了天堂。她将自己的最终归宿定在去往上庄的要道之畔,她等待胡适的归来。她坚信胡适会向她走来…...
麦秸画麦秸画,又叫麦秆画、麦草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相传这种麦秸画,系在数十年前由印度尼西亚华侨传入广东潮州,然后发展起来的。经过历代传承,一直延续至今,经久...
“尚西”是蒙古语,神树的意思。过去蒙古族群众有祭尚西的习俗。通常是在一棵孤独的神树下,用五颜六色的花布条把树枝装饰得特别艳丽。一位“尚西老人”盘膝坐在神树之下,男女老少聚集在周围,拜祭尚西,并推选几名...
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欣喜地看着前面的花瓶中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
灵峰寺正月十五庙会是三台县唯一的、民间自发组织的以庙会为主兼农具交流会二者合一的盛大庙会,还有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观音庙会。一到会期,来自于三台及邻县的善男信女及群众前来参加庙会,游人如...
这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庙会,也是中国最浪漫的庙会。每年仲春二月。从农历二月初二到三月初三,这期间每天有几万到十几万人涌向周口市淮阳太昊陵朝圣,最多时一天可达40万人,这就是淮阳太昊陵庙会,俗称“二月会”...
普米族人的春节一般要持续三天到半个月时间,在宁蒗以腊月初七为岁首,兰坪和维西的普米人则在正月 过春节。春节期间,普米族同一氏族的人邀约集体上山放牧,共同聚餐。青年男女举行赛马、打靶、赛跑 、踢毽子、荡...
八宝亭是宝应最大的文化地标,如同虎丘之于苏州,五亭桥之于扬州一样。每个在宝应的人,不去八宝亭看一看,着实遗憾。今天大家去的最多的八宝亭,是纵棹园内的八宝亭,修建于1983年,已然是一座园林景观。而历史...
中国人和韩国人都说饮食文化,可见饮食与文化的关系密切。食礼便是表现饮食文化的方式之一,它是一种常识,你可以不去遵守,但是不要忘了,不然会使当地人感到不愉快。韩国饭馆内部的结构分为两种:使用椅子和脱鞋上...
在我国,传统的四时八节几乎无一不是以“吃”为主题的。地处渭北的澄城也不例外。特别是一进入腊月,各种各样以节日为名义的炊烟飘荡在古徵大地,把城乡的年味熏染得一日浓似一日。第一个节日便是“五豆节”,即腊月...
儿时,我的家乡霍岳一带,妇女们常常喜欢在端午节缝制布猴。每到这天,小孩子胸前都佩戴着五彩的布猴饰品,一个个风光招摇地走出来,或吃着粽子,或舞着艾条;新女婿则提篮打扇给未过门的新媳妇送端午礼来了。端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