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其父姚懿,曾任陕州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县(今三门峡市陕县东南)。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三朝宰相兼兵部尚书,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姚崇出生于陕州一个武将之家,是显赫的吴兴姚氏第二十一世孙,高祖姚宣业任南朝梁陈征东大将军,屡建奇功,武帝最倚重之。曾祖姚安仁任隋朝青、汾二州刺史,为官清廉,秉公无私,远图膺锡,大名垂休。祖父姚祥任怀州长史,检校函谷关都尉。父亲姚懿任唐朝嶲州都督,追赠幽州都督吏部尚书,谥号文献公。姚崇二十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回汝州梁县广成外婆家。
姚崇继承了父亲的尚武遗风,每日以习武为功课,经常同乡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猎比武,十数年坚持不懈,炼就一身强健的体魄和勇猛无畏的精神,诸般兵器无所不通。后来饱学之士张憬藏游学路经广成,落脚姚崇家,见姚崇气宇轩昂,眼神里透出一股灵气,非一般山村野夫可比。但与之交谈起来却感到他知识贫乏,文理欠通,力劝姚崇好好读书,增长识见。并鼓励说:“广成是上古贤人广成子所居之地,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你将来当以文才显名,很可能作到宰相一级大官,不要自暴自弃,要好自为之!”从此,姚崇潜心修文,刻苦攻读,学业大进,参加科举,考中进士,步入政坛。
武则天时,姚崇先任夏官郎中,时契丹入侵,军机事务繁忙,姚崇对军机文书分析透彻,处理得井井有条。武则天认为他是奇才,提拔他为夏官侍郎。公元704年(长安四年),由于狄仁杰推荐他为宰相,武则天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又委以相王府长史,不久又兼春官尚书。后因得罪武则天内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借突厥犯境之际调任安抚大使。临行姚崇推荐了张柬之任宰相。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姚崇从边关回京,同张柬之密谋杀死了张氏兄弟,逼武则天让位给太子显。
中宗李显复位,以姚、张为宰相,因姚有功,加封为梁县侯。当时武家势力十分强大,姚崇没有接受相位,以种种借口出任亳州刺史。之后出现了《大明宫词》中张柬之被杀、武三思和韦后掌权,太子杀死武三思,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掌握朝中大权,李隆基发动政变杀死韦后拥李旦继位的宫廷权力争斗。姚崇幸免于难。
李旦继位后,于公元710年,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姚崇第二次当了宰相。因太平公主想走母亲的道路,掌握大权。姚崇向李旦建议将太平公主安置洛阳,诸王派往各州,确保东宫李隆基之位。昏庸的睿宗李旦如实转告太平公主,使事情败露。李隆基为争取主动,以姚调拨兄妹关系为由,贬姚崇为地方官。姚崇这任宰相在职还不到一年。
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继位,消灭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巩固了地位,即招姚崇回京,拜姚崇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代替郭元振做宰相。姚崇向唐玄宗建议改除武则天晚年以来十几年间混乱政治的积弊十种(即“十事要说”)。主要是“精简刑法,行仁恕之政;疏远侯臣,不听诬陷之词;限制女宠,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减轻苛税,以利民生;待臣以礼,不得任意屠戮无辜”等。玄宗很爽快地全盘采纳,并全力支持姚崇逐条落实。姚崇任宰相三年,实行了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的清明政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十二月,姚崇因儿子受人馈赠,加上他的中书主书赵诲因受外族人贿赂被玄宗定为死罪,姚崇设法减轻其罪责,招致玄宗不满,他感到自己再居相位不妥,遂主动申请回避。同时,举荐比他小13岁的宋璟取代宰相职务。
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玄宗授姚祟太师、太保(正一品)最高虚街,他以年老多病辞而不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九月丁未(初三)日(9月28日)姚崇病逝,终年72岁。姚崇死后,葬汝州梁县,墓冢在今汝阳县境内。他一生不敬神,不信鬼,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虽多次被贬,仍能赤胆忠心,敢言直谏,视天下为已任,深受后人敬仰。
姚崇逝世360多年后,一部可与司马迁的《史记》相媲美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问世了。一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评论唐代宰相道:“姚(崇)宋(璟)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贤相,前称房(玄龄)杜(如晦),后称姚(崇)宋(璟),他人莫得比焉。”肯定了姚崇为唐朝的四大贤相之一。在中国王朝史上,最称强大者莫过于大唐帝国。在唐朝288年中,最繁荣昌盛的时期莫过于“开元盛世”。而“开元盛世”最主要的奠基人,便是大唐贤相姚崇。
姚崇逝世1200多年以后,毛泽东在认真阅读了《新唐书•姚崇传》之后,这位好评说“千秋功罪”的伟人在传记的天头上批注道:“大政治家、唯物论者姚崇。”在读到姚崇的“十事要说”时,批注赞扬道:“如此简单明了的十条政治纲领,古今少见”。批注指出姚崇、宋璟“二人道同,方法有些不同”。毛泽东评论历代帝王时说:“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但对姚崇,评价可谓高矣!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以各种方式怀念姚崇。唐代开元年间,老百姓甚至还把姚崇的画像当作真神来供奉。许多地方还为他修盖了庙宇,希望他能保佑人民,降临福祉。至今,在台湾省云林县的虎尾镇还保存有姚王爷庙,祭祀的就是唐代贤相姚崇。
故乡的人民更是情有独钟。宋代元祐八年(1066)陕州知州游师雄仰慕姚崇为人,置姚公祠于姚崇故居陕州东卫村社(今陕县张茅乡),在姚崇后裔散居他乡的情况下,姚公祠被人们祭祀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不能不说是故乡人民对其怀念之深。在原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州风景区)大南关的“二贤祠”,祭祀的则是陕州有影响力的两个历史名人—唐代贤相梁国公姚崇和宋代著名诗人魏野。开元三年(公元715年),姚崇为故乡题写的“藩篱”石匾珍宝,饱经历代战乱和当代文化大革命的洗劫,倍受人民群众的珍藏保护,至今还完好地收藏于三门峡市博物馆,受到世人观瞻。
姚崇是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他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永远为后世所敬仰!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
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山区谷雨有采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岩口山区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婚嫁则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浓最酽的一道佳肴。徐州新沂民间传统婚俗绵延数百年,虽不乏繁文缛节,但很多耄耋老人每当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那迎娶婚嫁时的动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满脸绽开幸福灿然...
达摩易筋经: 镇寺之宝。达摩洗髓经: 镇寺之宝。太虚真经 (练气):各院堂首座选修。太玄真经 (练神):各院堂首座选修。空明真经 (练精):各院堂首座选修。杂阿含经: 藏经阁主修。波罗蜜多心经:藏经阁...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一谈到巫一般人就想到跳丧,“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这就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占地约50亩,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原为明嘉靖时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东园,清嘉庆时刘恕改建,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当时以造型优美的湖石峰十二座而著称。经清太平天国之役,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