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遗产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在东北的吉林有一处世界遗产却名气不大,没多少游客。
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经常在书上看到“高句丽”这个名字,这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高句丽这个国家始建于公元前37年的汉元帝,隋炀帝曾经三次征伐高句丽而以失败告终,最后在唐朝时的公元668年被灭亡,存在了705年,也留下了一些古城遗址和墓葬群。
高句丽最早的都城在高句丽县,也就是今天的辽宁新宾县一带,后来于公元3年迁到了国内城,也就是今天吉林省集安市,总共在这里存在了400多年。
中国东北的高句丽民族源于商人,是属于五帝系统的炎黄后裔,在商人入主中原建立殷商王朝时向东北方向迁徙的一支,与中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高句丽人的墓葬壁画中有大量的汉文化内涵。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设置玄菟郡,以高句丽地为属县,以族名为县名,高句丽成为汉王朝北方少数民族子民。公元前37年(汉元帝建昭二年)西汉末,高句丽建立政权,称高句丽国,都纥升骨城,即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公元3年(汉平帝元始三年),琉璃明王迁都于国内城,即吉林省集安县。
公元427年(北魏始光四年),又迁都平壤城,直至公元668年(唐高宗总章元年)灭国。这个存在了705年的少数民族政权,大量的遗址在桓仁、集安和平壤这三都中被发现,而集安作为高句丽的都城达425年之久,因此集安的遗址是研究高句丽考古的重要资料。
根据史料记载,高句丽705年历史中共有28位王,而高句丽民族十分重视丧葬制度,高句丽王在即位之时就开始选择墓地,修建陵墓,即使迁都别处,死后也要归葬故都墓地。若以即位择地作为墓地选址的标准,那么,高句丽第一代、第二代王葬于桓仁纥升骨城附近,第二十一代到二十七代王葬于平壤附近,末代第二十八王葬于唐朝京师,而其余从第三代王到二十代王共有18位王的陵墓在集安国内城附近。
在历年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已经有13座王陵被认定。在面向鸭绿江的台地和坡地上,自东向西分布为:将军坟、临江墓、太王陵、禹山992号墓、禹山2110号墓、山城下砖厂36号墓、七星山211号墓、七星山871号墓、麻线2378号墓、千秋墓、麻线2100号墓、麻线626号墓、西大墓。在目前认定的这13座王陵中,只有太王陵是年代、身份具有历史和考古根据的,因此在概括王陵的特征时,太王陵可以做为一个标准。
高句丽墓葬的形制是由石墓向土墓转变的,所谓“积石为墓,列种松柏”,而集安地区的王陵多为石墓,经历了无坛积石、有坛积石、阶坛积石墓的变化阶段,是埋葬设施最完备的墓葬。太王陵就是一座大型阶坛积石石室墓,作为等级最高的墓葬,还有一些附属设施如:护坟石、散水、排水沟、涵管等。
在对这些王陵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王陵的墓上残留有建筑砖瓦。如太王陵发现有一块印着“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字样的铭文砖,还有大量的莲花纹瓦当。瓦和瓦当的使用是有等级的,“……唯佛寺、神庙及王宫、官府乃用瓦”,而有瓦就意味着有建筑物,这说明王陵墓上是有建筑物的。高句丽民族在汉朝统一疆域之内,陵墓制度也因袭秦汉之制,这些建筑物应为“陵寝”的“寝”,把它作为墓主人的灵魂休憩之所,“冢上做屋,不令雨湿。”
陪葬墓和祭台是高句丽王陵的又一重要特征。在帝王陵墓的广阔的陵园里,陪葬墓、祭台、墓碑、陵墙及门垣齐备,而且还有守墓烟户(即陵户、守冢、园邑、守墓人)。
高句丽早期王陵保存有原始血缘传统,族葬的表现形式首先是陪葬墓,随着王权的加强和埋葬制度的演化,祭台出现并逐渐规格化,而陵墙和陵寝建筑的出现则体现了王陵礼制的完善。另外,埋葬制度由聚群向独立发展,后来的王陵多选址高坡或台地,往往一座王陵就占据了一个高地。
遗物往往是一座墓葬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活方式。高句丽有“厚葬、金银财币尽于送死” 的习俗,除砖、瓦等建筑构件和铜器、铁器、金器、鎏金器等生产生活用具之外,在高句丽王陵中,大量王族专用或与王族地位相符的遗物发掘出土,如髹漆铜镜、错金刀、鎏金冠、龙凤图案的饰件、龙形刻石、“王”字瓦纹,以及大量不同形制的金饰等。除去文献材料和墓葬遗迹,遗物对王陵的考古分期起着辅助作用,对了解高句丽民族的生活特色十分重要。
九十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陆续发现了高句丽的王城、贵族墓葬等遗迹,其中包括国内城和丸都山城两个都城,十二处王陵、二十多处贵族墓葬等。
这是我国东北地区存在最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其中集安就做了425年都城,其中将军坟就是高句丽国第二十代长寿王的陵墓。将军坟采用一千多块花岗岩条石垒砌,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将军坟不远处的好太王陵,是长寿王父亲的陵墓,并立有好太王碑。高句丽王陵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古代历史的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集安代表性文物遗迹之一。位于禹山南麓岗地,西距市区4公里,与好太王碑相距200米。 为方坛阶梯石室墓,由数级阶坛层层叠砌而成。墓早年由日本人池内宏、梅原末治等考察著录过。
由于被盗,又几经兵燹战乱,阶坛倾颓。现遗留边长66米左右。近于正方形,残高14.8米,墓室现于墓顶。除坛基之外有13块各达10余吨重的巨大花岗岩护坟石。墓上出土了大量的莲纹瓦当,曾发现刻有《愿太王陵安如山固如岳》文字的铭文砖, 因称太王陵。太王陵规模大于将军坟数倍,其结构与构筑方式与将军坟略有不同。该陵目前可见16级阶梯,每级阶坛由数层修凿工细的长方石条叠压全砌,层间稍内收,并凿有凸棱以防石条外移。
太王陵残留部分规模宏大,修筑精良,对研究高句丽社会政治、经济、建筑理念、王陵结构、丧葬制度等具有重要的价值。2004年,该陵墓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阿拉伯人相信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是通过慷慨地送礼建立和提高的。他们通过别人的评说来判断自己的行为。赠送者如果使阿拉伯人增强了自信心肯定送了件好礼品。为了业务能顺利进行,互赠礼品是非常重要的。莱麦丹月—伊...
我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遗产一般都会成为当地知名的旅游景点,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不过在东北的吉林有一处世界遗产却名气不大,没多少游客。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陵,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
五指山是海南第一高山,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我国名山之一,被国际旅游组织列为A级旅游点。该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峰峦起伏成锯齿状,形似五指,故得名。五指山区遍布热带原始森林,层层叠叠,逶迤不尽。海南主要的江...
博白县位于广西东南端, 人口150多万,被称为“客家第一大县”。博白客家人,大多是唐末清初时期从诿闽粤三角联结区迁徙来的,他们操着独特的与其他汉族支系不同的客家方言,保留祖先独特的风俗习惯,在博白这片...
陈翼叔墓位于巍山县庙街镇盟石村东三公里处的盟石河南面的山坡上。这里山环水抱,环境清幽,陈翼叔生前在此建是何庵作其归隐之地。墓地多有天然大石,因墓室凿在长11米、宽7米、高2.8米的巨石之上,且墓室即以...
尼日利亚伊博人对“柯拉果”极为崇拜。他们把“柯拉果”视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启发良心的“种果”。因此,每当遇到纠纷时,伊博人总要摆出柯拉果,由受人尊敬的长者执刀将其切成小块分给当事人。人们一旦吃...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2月中旬发布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挪威得分最高,排名第一,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国家。本站()为你分享全球最宜居国家排行榜具体排行。人类发展指...
近日,根据英国媒体BBC的报道,目前世界上最胖的女人艾提因心脏和肾衰竭去世了。可以说是活活胖死的,这些病症都是由于她的超级体重给身体带来的巨大负担造成的。她的最大体重曾达到了整整1000斤,也就是半吨...
红崖大峡谷属太行山系,景区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南端,晋中市灵石县马和乡境内,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与介休绵山风景区和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灵石县王家大院仅6.5公里之遥,和千年古刹资寿寺有9公里之隔。峡谷...
乌孜别克族,分散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和北部,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和睦相处。乌孜别克族源于14世纪蒙古金帐汗国乌孜别克汗。15世纪,金帐汗国解体。居住在撤马尔罕、花刺子漠、安集延、布哈拉等地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