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淑睿皇后(1760年10月02日-1797年3月5日),喜塔腊氏,嘉庆帝原配妻子,满洲正白旗人,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承恩公和尔敬额之女。清代唯一一位喜塔腊氏皇后。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赐册为皇子永琰嫡福晋,年十五岁。乾隆四十五年,生永琰第二女。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生永琰第二子绵宁(即道光帝)。乾隆四十九年,生永琰第四女(即庄静固伦公主)。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永琰,永琰改名颙琰,是为嘉庆帝。嘉庆元年正月,册立喜塔腊氏为皇后。二月甲辰,其父和尔经额追封三等承恩公。嘉庆二年二月初七,病逝,得年三十八岁。嘉庆二年五月,谥孝淑皇后。嘉庆八年十月,入葬昌陵地宫。道光、咸丰累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辰时,虽与嘉庆帝是同年生,但比嘉庆皇帝大42天。
乾隆三十九年四月二十七日,高宗亲赐封为皇子永琰的嫡福晋,年十五岁。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四月三十日,生皇二女。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八月初十,生皇二子绵宁(即道光帝)。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九月初七日,生皇四女庄静固伦公主。
乾隆五十年(1785年)七月十四日怀孕三个月时小产,。
乾隆五十四年,永琰封为嘉亲王,喜塔腊氏成为嘉亲王福晋。
乾隆六十年十月十三日,高宗上谕归政,嘉亲王继位,即为仁宗嘉庆帝。
嘉庆元年正月初四日,喜塔腊氏册立为皇后。
嘉庆二年二月初七午时,病逝。嘉庆二年五月,册谥孝淑皇后。
嘉庆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入葬昌陵地宫。
嘉庆帝逝世后,其子绵宁继位,是为道光帝。
道光元年三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光天佑圣睿皇后。
道光三十年四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光天佑圣睿皇后。
咸丰十一年十月,加谥: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
出身背景
来保是孝淑皇后的叔祖,其全族在乾隆六年抬入世管佐领。三代之后改为公中佐领。她生于乾隆二十五年,此时家族已经抬旗二十年了,所以她生下来就是上三旗满洲人,而非包衣。后来参加选秀成为实际上的皇太子妃,并无不合常理之处。
《八旗通志》中的记载:第一参领第十八佐领,系乾隆六年由正白旗内务府抬入正白旗满洲世管佐领,以大学士来保管理。来保故,以其子员外郎诚伦管理。诚伦故,以其子云麾使灵椿管理,续以护军参领瑚尔太管理。瑚尔太故,以副都统哈清阿管理。哈清阿升任西安府副都统,以副都统阿必达管理。阿必达告退,以一等男兼二等侍卫穆克登额管理。(谨案:新增第十八佐领,乾隆六年五月因原任大学士来保宣力有年,奉旨由正白旗内务府抬入正白旗满洲,赏给世管佐领,令来保管理,续以其子诚伦、孙灵椿承袭。乾隆三十七年七月奉旨作为公中佐领)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记载:
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副都统、内务府总管和尔经额女。仁宗为皇子,乾隆三十九年,高宗册后为嫡福晋。四十七年八月甲戌,宣宗生。仁宗受禅,册为皇后。嘉庆二年二月戊寅,崩,谥曰孝淑皇后,葬太平峪,后即于此起昌陵焉。道光、咸丰累加谥,曰孝淑端和仁庄慈懿敦裕昭肃光天佑圣睿皇后。子一,宣宗。女二:一殇,一下嫁玛尼巴达喇。
《清仁宗实录》
上奉太上皇帝命。遣东阁大学士王杰、为正使。礼部右侍郎多永武、为副使。持节、赍册、宝、册立嫡妃喜塔腊氏为皇后。敕曰。抚临万国。先占家吉之贞。表率六宫。宜正坤元之。位遵睢麟之王化。仪辅孚邦。布穜稑于天官。职崇修壸。尔皇太子妃喜塔腊氏。祥传渭涘。淑著河洲。珩璜习虞汭之容。褕翟谨周门之则分荣少海。方宠命之司承。佐治内朝。尚徽音之克嗣。庆际十全之岁。肃肃鸡鸣。欢承五福之堂。诜诜螽羽。兹以皇帝嗣位初元是用立尔为皇后。锡以金册金宝。于戏。绎三朝之宝训敏德兰闱。树九室之芳型。扬辉桂殿钦此兹朕谨遵奉太上皇帝敕旨。举行册立典礼。尚其祗承无斁。
《清宣宗实录》
道光帝上孝淑睿皇后谥号册文:
册文曰。臣闻道彰俪日。庆都毓瑞于伊耆。德著伣天。太姒贻徽于周室。树母仪而作则。懿行常昭。怀慈范而摅诚。名言莫罄。肃瞻玉几。虔奉瑶函。钦惟皇妣孝淑皇后撰合乾元。厚符坤载。褕翟表静嘉之度。关睢传蔼吉之声。秘殿问安。襄夏凊冬温而弥恪。中宫佐治。赞宵衣旰食而益虔。溯正位于丙辰。当禅受纪元之会。恸升遐于丁巳。在藐孤授室之初。十六龄鞫育劬劳。酬恩罔极。廿四载晨昏悲慕。奉养徒虚。兆电枢虹渚之贞符。付托勉承夫遗诏。播兰掖椒涂之令誉。仁贤备述于挽章。稽茂矩而敬循。冀申美报。议徽称而佥协。式焕荣名。谨奉册、宝、恭上尊谥曰。孝淑端和仁庄慈懿光天佑圣睿皇后。于戏。典隆升配。两仪均健顺之功。礼备尊亲。百世仰肃雍之化。裕燕贻于有谷。景祜方长。熙鸿号于无疆。春晖宛在。极显扬之微悃。庶灵爽之式凭。谨言。
曾祖父:员外郎爱星阿
曾祖母:王佳氏
祖父:拜唐阿常安
祖母:李佳氏
父:总管内务府大臣、副都统和尔经额
母:王佳氏
兄:盛住
丈夫:爱新觉罗·颙琰(yóng yǎn,嘉庆帝)
儿子:爱新觉罗·旻宁(道光帝)
女儿:皇二女庄静固伦公主
佛珠,也叫念珠,是教徒念佛时用以记数和束心的工具;同时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时必备的一种信物。今天,很多喜欢时尚或显示个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他们却未必知道长短不同的佛珠所包涵的意义:根据藏经的记载,最上...
西安作为一座古城,它的魅力不仅仅是兵马俑、大雁塔、城墙,还有那一条条古老的街巷,它们像血管一样,遍布于城市的肌体。有了这些老街巷,西安才显得更亲切、更鲜活、更生动。也许,我们许多年都去不了一次西安的名...
义乌双林寺位于义乌佛堂镇云黄山,该寺建于南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由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佛教居士傅大士开创。历经15个世纪,以规模宏大,高僧辈出而名扬中外。北宋时有僧舍1200余间,僧尼2000...
送子龙赴吉州掾宋 陆游我老汝远行,知汝非得已。驾言当送汝,挥涕不能止。人谁乐离别,坐贫至于此。汝行犯胥涛,次第过彭蠡。波横吞舟鱼,林啸独脚鬼。野饭何店炊?孤棹何岸檥?判司比唐时,犹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
成都人历来称办丧事为“打丧火”。旧时,打丧火分小三天或大三天,视各自情况定,办丧事的过程,都要经历“备后事、送终、设灵堂、打丧火、烧七、除服”等。父母进入衰年,子女要为其准备后事(也有老人自行筹备的)...
《白虎通义》云:丧(sàng)者,亡也。人死谓之丧。何言其丧?亡不可复得见也。儒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既然人活着要遵循礼制,那么人死后也应当遵循礼制,即使现世的人是再也见不到死去的人了。人死之后的礼制,就...
1、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古代称元日,又称正旦、元旦、元正、岁朝、年朝等。《尚书大传》又称正旦为岁只朝、月三朝、日之朝,故又称撊瘮。自从公历纪年为主后,俗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便不宜再称元旦...
犹太人爱吃豆子。雅各就是用红豆汤换得了以扫的长子名分和特权。犹太人的主食是饼,有用小麦面做的,也有用大麦面做的,后者一般为贫困者食用。由于饼在犹太人的食物中占头等地位,所以常被视为“生命线”。他们吃饼...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
古代元旦不同于我们今天公历新年的第一天,而是指农历正月初一,又名元日、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元春等等。宋人吴自牧《梦梁录》曰:“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大年初一,这个一年中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