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寺位于辽宁省境内,隶属葫芦岛市绥中县,位于绥中县塔山屯镇东白村南面,距山海关外80公里,沿海遍布天然海湾,沙滩平缓,海鸟群栖,海水清澈,空气清新。是远离城市、绝无污染、尚未被开发的天然海滨。
闻名海内外的清代著名寺庙——天龙寺(遗址)就坐落在乡政府院内。今天的天龙寺(遗址)前仍有两棵硕大的枝干横斜、苍郁古朴的古树,它斑驳的老干、巨大的树冠历经风雨近千年,而今依然郁郁葱葱、傲然挺立;旁边高高的水泥柱悬挂着一口古钟,钟口铸有八卦图形,中间有蒙古文字,“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奕奕生辉,敲击此钟,如雷贯耳,声闻百馀里。
据绥中《文史资料选编》载:“……于县城南三十里东白沙屯,于大同元年在龙王庙西侧修复大楼一座,高约三丈,共三层,工程极其华丽……”。此楼即为天龙寺。天龙寺先后修缮三次,第三次修缮是在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动工,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巧月立碑竣工。天龙寺位于辽西小城绥中城南塔山镇东白村二里之遥的渤海湾北岸五十米处。是一座红柱青瓦、雕甍画栋、斗拱飞檐、巍峨显赫的三层宫殿式古代建筑,1961年拆毁时,尚存石头旗杆一根成为历史见证。
天龙寺据明代《广宁屯卫川地理图》载:“……塔山西南,有一座龙王庙,庙内供奉龙王牌……”。这便是明代修建天龙寺的前身。相传很早以前塔山屯一带长年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有一年渔村长老的一个儿子外出打渔,一直未归,杳无音信,任凭家里怎样祈盼;一天夜里长老梦见了海龙王,海龙王坐在龙殿之上,身披龙袍,腰挎玉带,头顶珠冠,威严凛凛,殿下两旁侍卫森森,长老的儿子就在侍卫之中。长老刚要上前呼叫,龙王便说:老者不要找了,令郎小儿在我膝下不会亏待的,你尚若有心请在每年的六月十三前来拜见一下就可以了。尚若做到我定能保你一方百姓平安无事。说罢,海龙王化做一条巨龙腾空天上,又海天翻腾了一阵化做一缕云烟飘向了远方。后来长老就率领村民每逢六月十三这天都要在海岸祭祀龙王,以答谢龙王的佑安之德。
天龙寺俗名红大庙,始建于辽代,因其大雄宝殿为楼阁式,外墙涂以红色,整座建筑红柱朱门故民间又将其称为红大庙。
天龙寺坐落在小北山前,寺前有小河蜿蜒西流。该寺于清康熙年间重修,占地八百亩,建有经堂佛殿四百多间,鼎盛时期有住庙喇嘛近百名,它最前面是三见天王殿,殿前有长三十米、宽二十米的月台,殿内有四座天王神像,各持蛇、宝幢、琵琶、宝剑、脚踏八大怪,形象威严;两侧有门,二殿三间,殿内供奉无量寿佛和十八罗汉,塑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三殿五间,供奉大悲金刚佛,亦称千手千眼佛或四十二臂佛,佛像泥塑金身,高四米,旁边为侍立神像;最後大殿即二十五楹的大雄宝殿,建筑和陈设宏伟壮丽,大殿为二层楼阁式,雕梁画栋,气势恢弘;殿顶有三米多高的鎏金宝刹,熠熠生辉,前後檐用双层斗拱装饰。
大殿上层为佛堂,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两侧是文殊、普贤菩萨;下层为经堂,重修时迎奉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宗师佛像,经堂也是念大经的大殿,寺院中的每座殿宇都是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均建筑在石台基之上,并有石台阶。殿宇屋脊形式各异,有重檐歇山楼阁式,有单檐歇山式,有硬山尖山式,有单檐卷棚式。整个建筑群绚丽多彩而又不拘一格,每座殿宇额枋都有形式多样的彩绘人物、游龙、飞凤、禽鸟和花卉。殿内墙壁上绘有彩色佛教壁画,色泽浑厚、金碧辉煌。屋顶上的龙吻,垂兽和脊兽形态各异、神态生动,与建筑物协调一致,建筑物上的砖雕别具一格,有珍禽瑞兽、山水花卉、吉祥图案等,其中多为浮雕,形神兼备,巧夺天工。
大殿旁有东西配置各三间,西三间存放经卷,东三间供奉“道什德”,是凶像可怖的二十六个武神,即 jia蓝神,两侧有兵器架,插摆刀、枪、剑、戟、斧和黄色幡旗,供桌下摆放著木制的神犬、神虎、神豹、神狼、神雀模型,形态逼真,这些禽兽都是武神的随从和法宝。寺内还建有东西厢房各八间,西八间内存放寺院各种物品,东八间为居士信众拜佛祈祷休息之用。西厢房外是寺院庙仓,北有一单独小院住喇嘛;东厢房南侧有一跨院是老爷庙,即关帝庙,有山门、大殿,山门内塑有两匹马,马为红色,各有马童一个。三间大殿内供奉关帝圣像,泥塑彩绘高三米,神态威严,周仓、关平的神像侍立两侧。山门外有石狮子一对,不远处有两个石头做的旗杆座子,上插木旗杆,高达三丈有馀。寺院迄北一百米远处(即现在的乡农机站),建有白色佛塔,塔基三米高,四周用砖砌花墙围绕,塔高三十多米,上有金属塔顶。
天龙寺在清代盛极一时,这裏离喀喇沁王陵不远,只有十几裏,喀喇沁王爷谒陵祭祖扫墓时,都要路过天龙寺,并到庙裏休息小憩、吃点心、打茶尖;清代的王公大臣也都经常光顾天龙寺,因此当时寺院名气很大,声名远播海内外。清乾隆末年时,为保住皇位,以祭奠喀喇沁王陵为名,派心腹大臣刘墉(即刘罗锅),到王陵破喀喇沁王已成气候的龙脉,刘罗锅心裏有鬼,胆颤心惊,不敢在王陵衙门内住,就偷偷的住在了天龙寺,晚上套上早就备好的八头大犍牛,悄悄地上了牛蛋山,用金铧犁豁出了一条深沟(即鸭子沟),活生生地挑断了这条雄龙的龙脉,将这条雄龙给骟了,当晚,山上刮著黑风,沟裏淌著血水,不时传来恐怖的叫声,刘罗锅深一步浅一步脚毛骨悚然地踉跄爬出深沟一路小跑返回天龙寺,快到天龙寺门口时才惊魂稍定,长出了一口气,回头看看身後、左右,定了定神,没走几步就觉得硌脚,刘罗锅有气无力地挪到大门西侧的那棵古树旁,手扶古树,脱下鞋在树干上磕打鞋裏的泥沙,这一下不得了了,人精似的刘罗锅一疏忽不知不觉把尾随而至的龙蛋山的龙种给抖落到树干缝隙中去了。
到了清光绪年间,这条雄龙得人间香火,受日月精华已久,逐渐恢复了元气,总嫌天龙寺寺小沟浅,就老想到外边的世界去腾飞逍遥,不时偷偷地出来,搅得寺院和附近人心惶惶,鸡犬不宁。一天,天空响晴响晴的,突然西北方飘来一小块乌云,这块乌云到寺庙上空就不走了,轰轰的闷雷响个不停,眨眼间乌云四散,天阴地黑忽忽的。忽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道刺眼的闪光之後,接著就是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古树被劈成两半,这条雄龙被从天而降的观世音菩萨降伏在天龙寺大雄宝殿之下,并受佛法持戒,永久地修成正果了。寺院从此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被雷劈成两半的古树也分成两个叉,远看就象那条雄龙的两只龙角,人们从此就把这棵古树称做“龙角树”。以後,凡到天龙寺烧香拜佛的人,每每都到这棵古树下烧上“三柱香”,磕上几个头,以祈求苍天保佑,赐福於虔诚的人们。如今,这棵茂盛的古树,每到春天,满树银花,异香扑鼻,两只高高的龙角格外引人注目。
天龙寺到解放前,寺内还有十几个喇嘛,有二百多亩土地和菜园,十多匹牲口,几挂大铁车,喇嘛们还过著充实、平静的生活。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这裏成了公社的办公驻地,但大雄宝殿和老爷庙宇建筑完好无损。“文革”浩劫中,庙宇佛像才被造反派、红卫兵砸毁焚烧,夷为平地,成为今天这个样子。但是断垣残壁前的几棵古树还在迎风招展、覆荫大地;那口洪钟还在依然鸣响、警钟长鸣;潺潺而过的老哈河依然静谧安详、给热爱生活的人们带来凛冽的甘泉;淳朴善良的人们依然勤劳耕作、拜寺礼佛,崇敬他们心中的诸神!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