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独一无二、饮誉中华的望世家族,这就是被历史所公认的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家族的发祥根基所在地,就是今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这个小小的村子,不但是裴姓的发源地,也是声名远扬的“中华第一宰相村”。当年的裴柏村,周围的土岭上漫山遍野都是茂密的柏树,是个风水宝地,裴氏就是在这里生生不息延续至今,而裴姓和柏树的结合,就有了“裴柏村”的村名。
裴柏村以59位宰相、59位大将军著称于世。裴氏家族肇自春秋时的东周,兴盛于魏晋、十六国、南北朝,鼎盛于隋唐,微衰于五代,以至到明清,绵延2000余年。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绝无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1000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3000余人。
更值得注意是,在这3000多名官员中,居然没有出过什么贪官污吏,这在封建社会中是难以想象的。

裴氏家族遍布全国各地,家风家训也随之在各地生根发芽。裴氏家训的核心是儒家思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仁义礼智信”,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全国各地的裴氏后人都相逢到裴晋公祠举行祭祖活动,后人们捧着一颗心而来,带着一抔热土回去。
裴氏文化近两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家风中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它就像“润物细无声”的雨,浇灌着一方人,在无形中也流入他们的生活。
为了激励后代上进,裴氏家规中有:“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凡贪官污吏,死后均不得葬入祖坟”;“从政者行惠民之法,习文者出不朽之作,研习者留济民之术“的规矩。
在裴柏村,还有一个挂旗的习俗。谁家生了孩子,大门上都要挂上写着诸如“自强不息”“耕读传家”“崇文尚武”等词语的门匾,书写的毛笔和砚台还要钉上去,表示铭记祖训。
裴氏家族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深宅大院和万贯家财,而留下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和修身自重的道德规范。在裴柏村,全村人都坚守着“耕读传家”的传统,在漫长历史长河里,裴氏人才辈出,涌现出许多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和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之士,这是裴氏推崇孔孟儒学的结果。追溯裴氏家族自魏晋以来辉煌1900多年的史实,重视文化传承与自强不息,更是裴氏家族长盛不衰的重要基础。

裴柏村完整而不封闭,独立而又自然延伸。据说是吸纳了来自关中、帝都长安,乃至有仙人居住的终南山所凝聚起来的“王气”、“仙气”,注定要出具有经天纬地、治国安邦之才的大人物来。裴柏村阴阳交合,占尽地理,成为风水之主。
也许正应了古代相学家、风水先生的“预言”:大约在三千年前的周孝王时,裴柏的人才开始往西走,汉唐以来,终于走出了裴秀、裴寂、裴炎、裴度为代表的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将军,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吏更是多达三千余人,裴氏大家族成为河东大地上蔚为大观的名门望族。

“天下无二裴”,这话不是裴氏家人的自夸,而是北宋文学大家欧阳修对裴氏家族的评价。这几个字不光被写在墙上,还刻成了石碑,立在裴晋公祠大门右首。仔细品味这句话的含义,一则是说天下裴姓都出自山西闻喜一系;二是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个姓氏能出其右,其家族人物之盛、德业文章之隆,在中外历史上堪称独无仅有,足可见其辉煌。历代诗文大家如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王维、欧阳修、顾炎武等与裴氏子弟或相互唱和,或诗赋赠答,多以千计。
一代贤相裴度,世代传颂,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与唐初的名相魏征等人相提并论。他从青年时代便胸怀壮志,正气凛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绩就是竭尽毕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镇割据势力,特别是在平定淮西藩镇吴元济叛乱中,立场坚定,力挽狂澜,功绩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统一,出现了“元和中兴”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乱平定之后,唐宪宗封裴度为上国柱并晋国公。后来由于奸臣构陷,裴度三起三落,几度入相,几度出藩。裴度为相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诗文大家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等都曾撰写诗文颂扬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迹,甚至被编成传奇小说,在民间广为流传。
裴氏家族创造的独特的“裴氏文化人才奇观”,为中国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在的,有裴氏家族的建筑、碑刻、墓葬等历史遗迹。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