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文化,依附着民众的生活、情感与信仰,是一方土地的血脉和灵魂,也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品格的重要体现。
湟源,这片曾经是西王母巡游牧驻的热土,在千年的风雨沧桑中孕育和积淀了厚重而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
湟源,展现青藏高原民俗文化的灿烂画卷。
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接合部,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在这里相交,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融合,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
这里还有青藏高原上最早的茶马互市,谱写了民族团结华彩乐章的唐蕃古道,沟通中西贸易和文明的丝绸南路在这里蜿蜒穿越,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动人佳话。

西宁:丹噶尔古城(摄影:顺水推舟666)
千百年来,这里是内地通往西部牧区的交通要隘。如今,青藏铁路、109、315国道及西倒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湟源又成为通向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的门户和青藏旅游线上的“第一站”。
湟源是西王母故里。据专家考证认为,境内的日月山是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宗家沟石窟群是西王母石室,大华中庄卡约文化遗址为西王母时期文化遗存,湟源是昆仑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三千多年前西王母的主要巡游牧驻地和西王母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湟源是茶马商都。湟源为古丝绸之路要塞,唐蕃古道驿站。盛唐时在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最早的茶马互市,到明清时湟源丹噶尔古城成为西部著名的贸易集散地,堪称“茶马商都” 、“小北京” 。
湟源是军事重镇。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湟源军事重镇的历史地位,从西汉以来,这里就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历代王朝修筑城堡,设置军事据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遗存的西汉至清代的20余处古城堡及军事遗址,充分展示出湟源地区波澜壮阔的军事画卷。

西宁:丹噶尔古城(摄影:顺水推舟666)
湟源是宗教胜地。湟源境内分布有20余座寺院和70余座庙宇,这些寺院庙宇也是各种文化交融的产物。诸多的寺院庙宇将儒、道、佛为核心的汉文化,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蒙古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湟源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之地。昆仑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等各种文化在这里相生相长、交汇碰撞,不同信仰、不同民族、多种文化的交融互动,形成了湟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尤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神秘神圣的西王母祭拜,演绎炎帝崇拜的湟源社火,传承古羌遗风的丹噶尔皮绣,庄严肃穆的祭孔活动,神秘奇特的庙宇法会,荡气回肠的湟源“花儿”,高亢悠长的湟源曲艺,记忆民间文化的摩崖石刻……这些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活动,体现出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汇融合的奇异景象,诉说着民族融合,文化交汇的风雨历程。

西宁:丹噶尔古城(摄影:顺水推舟666)
湟源悠久的历史还在这片雄浑厚重的文明沃土孕育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就是青藏高原上茶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镇——丹噶尔。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沉淀着历史的辉煌,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丹噶尔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布局严谨的建筑结构,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乃至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着边塞古城发展的壮美。
古城内有镇海协营署、中军督司署、千总署、把总署、丹噶尔厅署等军政机构;城隍庙、关帝庙、玉皇庙、火神庙、文庙、财神庙、龙王庙、金佛寺等庙宇寺院;拱海门、迎春门、腰楼、角楼及仓门街、九间街、北街、南街、庙巷子、灯山楼儿街、隍庙巷子、西城壕、大巷道、南城壕等街巷,还有义学、社仓、牌坊、祠堂等。建筑群落结构独特,风格迥异,院落街巷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与气派。
城内民居则有着北方典型四合院的特色,一般为一进两院或三院组成,有平房,也有两层楼房,多为土木结构,墙面厚实坚固,冬暖夏凉。迎进门为影壁,镶有各种吉祥图案砖雕,房屋前立面多有雕刻和绘有色彩朴素、寓意深刻的各种装饰图案,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百年的商业贸易,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使丹噶尔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

西宁:丹噶尔古城(摄影:顺水推舟666)
丹噶尔古城是茶马商都。丹噶尔为丝绸之路要塞,唐蕃古道驿站。开元23年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明清时期“茶马互市”逐渐移到丹噶尔古城,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京、津、晋、陕、甘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英、美、俄、德等国的商人纷纷开庄设行,开展金融业务和商业贸易。同时,在丹噶尔古城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从事汉藏贸易的“藏客”,他们足迹遍及西藏、新疆、陕西、山西、天津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开辟了“藏商”之路。为确保丹噶尔的商业贸易,乾隆九年(1744年),清王朝还在古城设立了丹噶尔守备署,道光九年,设立丹噶尔厅,主薄升格为抚边同知,厅署同知为六品衔。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拥有大小商户及手工业1000余户,贸易总额达到白银500万两以上,商业贸易达到高峰,丹噶尔也有了“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美称。
丹噶尔古城是一座军事重镇。据记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到清雍正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设丹噶尔营,驻扎参将一员,千、把总共三员,建参将署一、千总署一、把总署二及演武厅、军火库、火药局、草场等。道光三年(1823年)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驻副将一员,负责环青海湖等地的军务,并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历史上在丹噶尔营、镇海协营任职的副将有14名、副总有17名、参将有7名、都司有29名,千总有4名,把总有31名,足见其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丹噶尔是名符其实的“兵城”。
丹噶尔古城是宗教胜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悠悠岁月,风吹雨打剥蚀了楼台朱颜,“茶马商都”日渐失去往日的繁华。
为延续古城文脉,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湟源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名省”的发展战略,勇于实践,在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积极担当重要角色,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丹噶尔古城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旨在将古城打造成为集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古都和兼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商贸交易功能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夏都西宁旅游圈和青海湖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丹噶尔古城保护开发已完成一期工程,并于2009年5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踩着青石砖铺就的路面,行走在气势宏伟、飞檐琉璃、刻镂精致的丹噶尔古城,似乎又感受到昔日“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繁华和辉煌。街道路两旁复古的“玉源阁”、“玲雅轩”、“贤源祥”、“乾泰永”、“宏鑫典当”等老字号商铺内,展示着湟源排灯、皮绣、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演艺厅内,“羌风流韵”原生态乐舞使人领略古羌乐舞的古风遗韵。丹噶尔厅署衙升堂断案表演,再现出古代官员办公问案的情景。
同时,还有城隍祭拜、丹噶尔署衙巡城、文庙诵经等活动,展示出古城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