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华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森林公园内,松花江畔,占地56.7公顷。这里丛林云集、山水相依、风景秀丽,是一块风水宝地。
(摄影:绿色的生命)
目前,寺内有僧人八十余人,四众弟子二十余万,现已成为东北地区较大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也是全国各地善男信女及参禅拜佛者向往的胜地和佛教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目前已完工并正在发挥作用的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护法殿、弘法楼、会佛堂、禅堂、云水堂、露天观音、僧舍、斋堂11处。
般若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大街125号。1923年,佛教天台宗大德释倓虚法师(湛山大师)来长春讲“般若心经”,随后创建寺庙,取名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南关区西四马路。1931年迁到西长春大街现址重建。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寺院的山门为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门楼檐角飞翘,错落有致,建工精巧,门侧红墙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寺内殿堂耸立,树木成荫,蔚为壮观。
(摄影:往事如风01)
敦化正觉寺为东北古刹,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原址坐落在长白山脚下的敖东古城东关,占地面积二公顷。原址房屋共三十二间近七百平方米,当时叫娘娘庙,历代住持有:唯空法师、尊国法师、兴运法师、佛性法师。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由兴运法师更名为正觉寺,教派属金顶毗卢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由佛性法师在美国纽约修建正觉寺下院。九十年代初佛性法师回到祖国,中兴正觉,选址敦化六鼎山,恢复重建敦化正觉寺。在佛性法师主持修建下,如今的正觉寺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尼众道场。
(摄影:微笑阳光兔)
吉林市灵岩寺位于吉林市欢喜乡远大七社,是一座乾隆年间的寺庙,寺庙有七座殿,主持果成师傅。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和多数寺庙的位置不同。通常大雄宝殿居于寺庙中心,而灵岩寺的大雄宝殿宛若群龙之首,雄踞山巅,眺望着山清水秀的江城。大雄宝殿内部有十余米高的佛像三座,五百三十八座罗汉浮雕,十余米长的供台。
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左右两侧分别是东方药师佛和西方阿弥陀佛,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分列两边,阿难和迦叶尊者在佛前肃立,佛菩萨周围环绕着五百罗汉。所有造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巧夺天工。
(摄影:韩戾军)
万德寺坐西面东,依山势呈阶梯状建有三进院落。山门高大雄伟,中门上方悬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万德寺”匾额,字体苍遒,力透穹宇。首进院落分别建有钟鼓二楼、天王殿和左右配庑。第二进院落是大雄宝殿和两厢客房及五观堂。第三进院落为藏经楼和左右配殿,藏经楼内藏有稀世珍宝原版大藏经一部。
此外,寺内还建有护法堂、延生堂、狐仙堂、僧僚房等一应建筑,寺外建有宾馆和禅堂。整个万德寺气势恢宏,庄严肃穆,幽雅清净。每日晨钟暮鼓余音远播。
(摄影:苦行僧游记)
明如寺坐落于“北山公园”西2公里的西石砬子山下,即德胜路239号。有土地10000平方米,现只占5000平方米(尚有4000平方米土地被非法占用,至今仍在交涉中),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出家众30人,以弘扬净土宗为主。该寺始建于1875年,由释觉尘等五人发心买地修建,经数年努力后,建成两座庙(统一管理,一个院开两个门,北门是如来寺,南门是明如寺),有出家众40多人。
(摄影:小猪丢丢)
观音古刹,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区,始建於乾隆十八年(一七五三年),一九三八年如莲法师重修,一九八0年最后一次修整。现有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钟鼓楼等建筑。寺有《龙藏》一部。
长春市地藏寺位于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长春大街北胡同1号。创建于1926年,由比丘尼祖圆法师创立,是吉林省主要的尼众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3年,地藏寺被国务院列为人画重点寺院以来,国家又两次拨款对寺庙进行了全面修葺。
地藏寺新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都陆续修复,民催的四大天王像,释迦牟尼像、地藏王像、观世音像都重新塑贴金,大雄宝殿两壁新彩绘了十八罗汉壁画。整座寺庙建筑宏伟,法像庄严。
吉林松花湖弥勒寺,位于吉林省松花湖风满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松花湖弥勒山,是中国境内的第五大佛教道场,即“弥勒菩萨道场”。由上妙下法法师(果海法师)率领四众弟子创建的弥勒菩萨佛教道场。吉林松花湖弥勒寺将追溯“吉林乌拉”的历史沿革,严格按照皇家寺院标准、皇家园林风格、皇家人文景观,寺院建成后将成为吉林省第一座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皇家园林式佛家寺院”。依次建有:山门、天王殿、龙王殿,护法堂钟楼 、鼓楼、弥勒殿(纯铜瓦)伽蓝殿、财神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藏经阁。
(摄影:紫秋)
圣水禅寺坐落在位于吉林舒兰市亮甲山境内,据史料记载:历史上亮甲山共建有两座佛教寺院,分别修建于乾隆五十七年和咸丰十年,庙内供奉佛像若干,每逢庙会方圆百里数万人云集于此,香火鼎盛,盛况空前。后期文革时全部被毁。至今,仅存古钟一口,古榆树一株,拆除的寺庙砖瓦现为亮甲山中心小学建设时所用。2004年由哈尔滨众居士发心复建寺院,经各级政府部门的批准,于2006年动工,规划采用5重殿式格局,属寺院建设最高级别,并命名为圣水禅寺。

(摄影:武圣教主)
释圆明老和尚于民国十四年开工建庙,民国十六年完工。共修建配有东西廊房的三层殿(每殿三间),前殿横匾是“佛慈广大”;中殿是“大雄宝殿”;后殿无匾。三层殿前都有台阶。殿顶是高楞大背的两侧伸出环眼阔口的龙头;坡苫长,前出廊檐后出梢;长坡弯弯,卷翘檐,瓦缝参差,垄绞齐正。廊檐里面是两棵红艳艳明柱,和明柱对齐的从东到西悬空排列着二龙戏珠、飞禽展翅、走兽跳跃。雕刻艺术,如同活的一般。

弥陀寺,始建于一九二二年,由近代高僧上倓下虚法师创建于德惠市内。道场庄严,常住清净,香火旺盛。倓虚法师一生建寺安僧,道场遍布全国,尤其在东北创建了多处正法道场:长春护国般若寺、哈尔滨极乐寺、沈阳大佛寺、德惠弥陀寺、营口楞严寺、青岛湛山寺,天津大悲院等。重建弥陀寺是信教群众的共同心愿,能够促进德惠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十方诸佛菩萨真是慈悲护佑。感应来了十方善缘,他们与之共同筹划,建设三圣殿。

金刚寺是1929年(民国十八年)开工,1936年建成。由开山和尚定海法师自己设计,从北京、上海、扶余等地请来的驰名工艺师,模仿宋、明寺庙的风格,几经推敲琢磨,精益求精,才建成了这座具有古刹风格的金刚寺。定海和尚俗名宋玉珍,农安县高家店人,学识丰富,曾任农安师范学校校长。因缘所致,出家修道。后来又因感动县长而布施于自己的住宅,并将此作为弘法道场,随即就在此建成了金刚寺。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