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满万人坑位于吉林城南25公里丰满区孟家村东山。这里有3条100多米长、6米宽、4米深的天然沟壑,掩埋着日军占领时期修筑丰满水电站的劳工的尸骨达万具之多,因此称“万人坑”。
自1937年始建丰满大坝,到1942年建成发电,由于劳动条件、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加之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统治,病死、饿死、冻死、累死和被各种惨无人道的刑法折磨、迫害致死的劳工,全部被扔到孟家东山沟壑里。这些劳工大部分是日伪1937年至1941年从关内各地(以山东、河北两省居多)招、抓、骗来的青壮年,总数约有11万人。
日本侵略者为了掩饰他们的法西斯罪行,1941年5月30日在丰满师生吊唁遇难矿工江东建起一座所谓“慰灵塔”。欺世之举,欲盖弥彰。1963年,丰满发电厂在“万人坑”修建了简易的尸骨陈列厅,1964年建立了劳工纪念碑,1971年由吉林市总工会、市文化局在此建成劳工纪念馆。
“丰满万人坑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
吉林市南20公里有座丰满发电厂,高91米、长1100米的重力拦江大坝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期间建成,被日本侵略者称为“亚洲第一工程”。事实上,丰满大坝是中国劳工的血泪和尸骨堆成,1936年10月至1943年9月,7年使用劳动者2250万人次。在危险、沉重的劳动和日本侵略者的迫害下,每天都有大批死亡者,材料显示,埋进万人坑的死难劳工有1.5万多人。
几十年光阴荏苒,丰满万人坑见证者在世的已难觅,但“万人坑”的层层白骨却还森然,是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的不灭见证。“日本鬼子凶又狠,拿咱工人不当人,冻饿摔死上千万,丰满东山有个万人坑……” 丰满民歌中的这一段唱词淋洒着辛酸血泪,也燃烧着对日寇侵略的仇恨火焰,是中国劳工辛酸苦难的永远记录。
“九·一八”后,日本侵略者妄图把东北变为其赖以生存和进行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地,在吉林丰满修建号称“亚洲第一大工程”的“松花江水力发电所”。如此宏大的工程从1937年破土到1943年春发电,仅用了5年多时间。
据伪吉林省永吉县警察局警务科副野田茂供认,从1936年10月至1943年9月,7年使用劳动者2250万人次,平均每天使用1万~1.2万人,最高峰时一天1.8万名劳工。这么多的劳动力,都是日寇通过骗招、强抓、摊派等手段从中国沦陷区掠夺来的。
日本法人大东公司被指定负责供应修建丰满发电所所需劳工。该公司曾以到青岛、天津做工为名,以“有大米、白面吃,住单身宿舍,带家属给安家费,每天挣一块多钱”等谎言,从上海骗招了650多名劳工。这些人怀着过好日子的心愿北上,却将性命扔在了丰满大坝。
靠招工显然不能满足工程的劳动力需要,日伪统治者就肆意抓人,扣上各种罪名,投入监狱,就成了他们任意驱使的“无料劳力”(即不付报酬的劳力),从事危险和繁重劳动。据当事者回忆,1939年在丰满大屯采沙场,经常有400~500名犯人身穿囚衣,甚至戴着脚镣在劳动。此外,日伪当局还以抓“浮浪”为名,滥捕平民充作劳工,农民刘福田就是在住店时被日伪警察抓住,送到了丰满。
劳工们在日本监工、特务、警察的残酷虐待下,一天从事十几小时的繁重劳动;吃的是橡子面,住的是夏季潮湿闷热、冬天冰寒彻骨、不见阳光的半地下式工棚。在吉林市劳工纪念馆里,记者读到很多劳工留下的证词。
芦世魁从丰满水电站开工起一直做外线电工。1937年10月的一天,一个日本领班带着他去江西边的水泵室接引高压线。芦世魁说:“这是高压线我不敢干。”日本领班很不满意地说:“加了你‘四分工’不干的不行!”日本领班又骗芦世魁说电源切了,逼芦世魁上去。芦世魁只好登上电杆,幸亏他没有完全相信鬼子的话,还是当有电来处理。芦世魁用绝缘柄钳子接引另一股高压线,只绕了一个圈,便被高压电打了下来。芦世魁挣扎着活了过来,但落下终身残疾:锁骨折断支出来,肋骨歪斜着,小腿折断处时常酸痛。
“四分工”是日本人强迫劳工做危险工作想出的花招—接高压线电工不干,鬼子就说加了“四分工”不干不行;如果电工被电打死,鬼子就说“谁叫你贪图‘四分工,推卸责任。
就这样,劳工艰难度日,贫、病、冻、饿、瘟疫、工伤事故、毒打杀害,夺走了数以万计的劳工生命,死后抛尸在丰满东山。为了脱离火坑,劳工逃跑时有发生,但逃出去的极少,被抓回来的就难逃厄运。劳工刘瑞祥亲眼目睹,鬼子把没打死的劳工,用铁丝拧住双手双脚,伤口撒上盐,扔到江里。最多一天拉出去138人,5天就死了300多人。
建坝初期,劳工的尸体在大坝周围就近掩埋;后来大坝北面,距丰满街镇2公里的地方专门作为埋尸地。1940年以后,死亡劳工的尸体基本不做掩埋,任凭野狗、乌鸦为死者殡葬。丰满万人坑究竟有多少劳工长眠?无法统计!
1963年起,丰满发电厂在“万人坑”遗址处开始挖掘,为殉难劳工建起了纪念馆。
丰满万人坑是日本侵略者在吉林市罪行的证物,它的存在既可以教育我辈,又可以警示后人。当然我们在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罪行进行强烈谴责的同时,也希望国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摄影:卖了奔腾买森雅)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