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阳医圣祠,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医圣张仲景的墓及祠纪念地,坐落在南阳市城区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仲景为东汉南阳人,聪明颖悟,博览群书,善闻勤记,精于思考,首创六经传变,八纲辩证的医学哲理,撰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人类医药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的医学典籍,创建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核心理论,奠立了中医学临床体系的基础,被后世尊为“方书鼻祖”和中医学的“金科玉律”,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民间又尊奉张仲景为医药之神、健康之神。
医圣祠始建于何时无确考,据《张仲景祠墓志》记载:明·嘉靖二十五年,由明藩唐王和地方儒医共同捐资在仲景墓畔修建了医圣祠。清代中期,医圣祠达到最大规模,有祠田近700亩。1929年,军阀石友三拆毁了祠园的大部分建筑。1935年,以章太炎、陈立夫、焦易堂为首的99位当时中国文化界、中医界名人联合发起倡议,重修南阳医圣祠。建国后,医圣祠经历了数度的修缮和扩建。
医圣祠的建筑规模浩大,古相典雅,布局紧凑,主要建筑有汉代子母阙、医圣大殿、过殿、内经楼、灵枢阁、医林会馆、医圣墓等。医圣大殿供奉有张仲景塑像,十大名医塑像列于祠内。祠内有两座碑廊,东廊刻张仲景组画,和历代医学家以及当代中医大师、文化大师、国外医学大家对张仲景的评赞;西廊镌刻了从伏羲、神农黄帝一直到清末、中国医药史上的113位名医画像,是国内最大的历代名医画像碑廊。
医圣祠是一组具有汉代艺术风格的建筑群,博大雄浑,巍峨壮观。门口一对高大雄伟的子母阙,门阙既可登高望远,又是权威的象征,阙身下面镶嵌着一对朱雀,面南而立,展翅欲飞,象征着方位和吉祥。正门上方是郭沫若先生于1959年题写的“医圣祠”三个大字,苍劲有力,熠熠生辉。朱漆大门上装饰着重约150公斤的青铜“铺首衔环”,象征着雄伟和威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铺首衔环。
步入门庭,首先映入眼帘的一块巨大的照壁,是由一块完整石料制成,长宽各为3.5米,为当代碑林所罕见。照壁的正面刻写的是已故中医黄竹斋先生撰写的《医圣张仲景传》,生动地描述了张仲景光辉的一生和他对中医事业的伟大贡献。
庭院中间矗立着一尊高大的医圣塑像。院内东西长廊,分别镶嵌着《张仲景组画》、《历代名医评赞》、《历代名医画像》石刻200余方。
医圣祠还有一著名景观“百寿亭”。这里从书圣王羲之到郑板桥,集历代书法家“寿”字石刻于一壁。最值得一提的是吴昌硕写的“寿”字,又“长”又“瘦”,号曰“长寿”,被书法界传为美谈。
医圣祠的大殿内陈列着《伤寒杂病论》的各种版本及国内外医界同仁捐赠的文献资料。东西偏殿内陈列着修复医圣祠时出土的文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医圣祠的“三宝”了。
一是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针灸陶人,身高24厘米,胸宽7厘米。比宋代针灸学家王唯一主持设计的针灸铜人要早将近一千年。
二是国家二级文物晋咸和五年医圣张仲景墓碑。
三是白云阁藏本木刻版《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第46代孙张绍神所珍藏,几经辗转,才得以保存。
相传正月十八是张仲景的诞辰日,清代至民国时期,逢仲景诞辰和三月三,医圣祠都有盛大的庙会,至今每年仍举行隆重的民俗祭祀活动,万人入园,香火盛大,百姓们在医圣墓前寄托着国泰民安、家道祥和、平安健康的殷殷愿心。正月十八医圣诞辰日,已经沿袭成了一个特殊的民间节日。每年都有港台及日本或者东南亚的医学参拜团来医圣祠朝圣。举行隆重的祭拜医圣张仲景的典礼活动,举办张仲景学术思想研讨会。
医圣祠作为“中医祖庭”、“祖国医学圣地”,是集张仲景文物保护、中医文献收藏、文博陈列展览、民众祭祀纪念为一体的人文旅游胜地。
医圣祠以其丰厚的医学文化内涵,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炎黄子孙的勤劳智慧。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
每逢傣历"泼水节"前〈公历四月中旬〉景谷勐戛的傣族都要到山上采来娇嫩欲滴的鲜花到缅寺敬献给佛,祈佛多多降福给百姓。这一传统的活动当地人称之为"采花节"。采花节前,人们要沐浴净身,换上最漂亮的衣裳。节日...
天干无雨,田地干旱,人们抬着菩萨在旱区行走,称为"求雨"。求雨的方式分“文”求和“武”求两种。“文求”出动温和的菩萨如观音、佛祖、娘娘等。坐上大轿,前后排着仪仗,鼓乐相随。主求人领僧道、信士执香火,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