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泉寺又称吴姑城庙,坐落在普兰店市星台镇,是目前东北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庙宇之一。清泉寺庙会始于初唐年间,有1300多年历史。清泉寺佛、道、儒三教并存,以佛教为主,每年四月初八是庙会正日,仪式完整而隆重。庙会上还有各种杂耍、小型弹唱等多种民间艺术表演及原生态民俗事项,对研究民风民俗有很大的价值。
清泉寺,又称吴姑城庙,位于普兰店市星台乡葡萄沟村巍霸山上。寺院被蜿蜒起伏十余华里山势险峻巍然、林木茂密葱郁的巍霸山城所环抱。该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连游览胜地之一。
清泉寺是辽南地区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古刹,寺中分三层殿阁,堪称“小佛山”。殿阁之间,曲径迥廊,雕梁画栋,晨钟暮鼓,佛曲氤氲,身临其寺,如坠天国仙境。清泉寺虽为佛教寺院,却集道教、佛教、儒教为一体。清泉寺历经沧桑,多次增建和修缮。今所见为清代及民国时期重修的建筑。近年,又新建了数座殿堂,宏伟壮观。
这里风光旖旎、山色秀丽,堪称“辽南第一刹”。清泉寺四周的巍霸山城墙象一条巨龙腾跃于谷壑峰巅,绵延十几华里,甚为威武雄浑。巍霸山城有西城门、饮马湾、烽火台、点将台、梳妆楼、紫禁城、古城墙、栓马石、养鱼池和捣米石臼等各种古迹、景点。
清泉寺是大连地区所有寺庙当中唯一的一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唯一的一座在文革中没有遭到破坏的寺庙。清泉寺庙会是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连市仅有两个庙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个是永清寺太山庙会),庙会日是农历四月初八。
清泉寺坐落在吴姑城内东南山腰的峡谷之中,从城东门的台阶上寺前广场后可一览全寺,寺面向城东门,顺陡峭之山势而建。东西长79米,南北宽29米。周围裙墙以花岗石和青砖所彻。登上33级石阶,迎面是铁栏护围的雪花石屏,上刻有一百余首诗词,书法俊逸通健,刻工精细入化。雪映屏后是寺的正门,门楣阴刻“一洞天”三个大字,两扇朱门刻有“明齐日月,量合乾坤”大字对联。进正门可登左右石阶进入寺院。一个高1.6米,双耳衔环,锈工精致的大铜鼎,安置在庙院中央,宝鼎偏前左建钟楼,右建鼓楼。梵钟和宝鼎均为日本铸造。院内两侧靠墙各有三幢石牌,最早的两幢为明万历三十五年立,其余皆为清乾隆、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所立。
全寺三层殿,前层正中为大雄宝殿,是释迦牟尼佛殿,北配殿供奉关帝、孚右帝君、周仓、关平等神像。南配殿为药王殿,供奉药王、龙王及八大名医。中层南殿供奉太上老君、孔子、关公、杨戬、哪吒等神像。北殿供奉玉皇大帝、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左青龙、右白虎。后层供奉云霄娘娘、碧霄娘娘、琼霄娘娘等13尊神像。
前殿和后殿是硬山式结构,中殿是双檐歇山式建筑。前殿到后殿,穿过三道石阶,曲径回廊,交错有致,雕刻呈彩,画壁生辉。寺内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全部用玻璃罩着,保护完好。殿内壁画,描绘珠宝日月,龙凤华云,洞天福地,世外乾坤及八仙过海,二十四孝等神话故事。
清泉寺盖的鸳鸯瓦,脊兽龙麟。1985年重修后更加壮观。雪映屏上刻有如下诗句:
云罗试向日中看,五色祥云瑞光攒。瓦叠龙麟安次第,砖堆螺髻衬多端。圆形石簇冰梅砌,亚字栏雕翡翠盘。滴露凹堪供笔墨,森森独赞乔松蟠。
清泉寺东南角,离城墙250米处设有“点将台”,现遗有三角形高台故址,正门残存梳妆台旧址,北距城墙350米处有“紫禁城”遗址。“饮马湾”冬不结冰,夏不干涸,淙淙流水,使人尘消滤涤,顿感“六根清净”。雪映屏上诗云:
奇峰作态秀而钟,灵台乾坤一气镕,飞阁高悬青霭霄,流泉低出白云封。丁冬风杂重檐铁,子夜涛奔古殿松。妙觉梵天归洞里,霑霑法雨养髯龙。
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曾屯兵于此,依青泉之水,供军马饮用。唐王眷恋此城,为报佛恩,故建此寺,并以“清泉”为寺名。碑文亦有“唐王建刹,吴姑重修”之记载,故该寺为唐代所建无疑。至于吴姑重修之缘起,据碑文所记,吴姑系明进万历年间人,原系辽阳林民宗族,嫁与吴均道为妻,夫妻笃信佛教,来此山城,留恋山川胜迹,乐而忘返。吴均道死后,吴姑入寺为尼,四处募化重修清泉寺。吴姑死后,葬于城里北山坡上(现其墓仍在)。后人感念吴姑重修古刹的功德,故将巍霸山城改称吴姑城,清泉寺也随之称谓吴姑城庙了。
清泉寺从吴姑重修后,据碑文记载,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和民国十六年进行过两次大修。乾隆年间大修后,至光绪年间已败落不堪。《东三省古迹遗闻》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城内古刹墙壁倒塌,瓦砾成堆,院内断碣残碑,横散竖仰,半是唐明两代所立。惜字迹模糊,无可考证。两侧有茅庵一处,中有老僧,年约八十许……。”败落如此,不得不重行修葺,民国十六年重修前后殿,增修两配殿、中殿、钟鼓二楼、裙墙、山门和保安祠、火池等,即现在之规模。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文物古迹保护,年年拨款维修。特别是1980年以来,大连市文管会和地方财政拨款,全部进行翻修,重建了五间禅房,重修了山门、裙墙,重铺院中石阶,并增雕石狮一对置于大门两侧。外事、旅游部门在进城入口处,新修坡度36度、宽38米、9个缓步台,共135级花岗石的台阶和寺旁泉井新建“清泉凉亭”。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浴佛节”,清泉寺举办庙会。届时,城外长达五华里的路旁,布满帐棚,远近商业供销、物资及厂矿部门,均来此推销各种商品,也有文艺团体表演节目及各有关部门宣传科普、法制、计划生育知识等。庙会历时5天,参加者每天达五六万人。
驾车走沈海高速,石河下道,经普兰店进入海皮线,至兴隆堡转入兴唐线北行,至莲山镇转入城八线东行,在清泉寺路标处转入清和线北行到达巍霸山城、清泉寺。当然,也可以经皮口、皮莲线或经城子坦转入城八线前行到达。
德化九仙山下,大铭登地,有一株与茶丛不同,其味道也不一样的茶树,人们称它祖师公茶。相传,明万厉年间,史云济儒士,看到九仙山荇菜的灯火明亮,要到荇菜坐化。来到这里,有一位老大娘,安排他吃住,热情接待,他...
祝酒的传说 在不同场合,都有可能被提议祝酒。祝酒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开始有历史记录的年代。古代的勇士向他们的神祝酒。希腊人,罗马人如此,古代的北欧人则相互祝酒。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祝酒的习俗,最终演变成...
拉壶为印度神话其中之一是海界中的海神,出生时是只巨人,半人半兽的身体,住在海中的宫殿中。据早期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拉壶因犯错得罪了天神而被打入人间变成乌龟,其用意是为了让他体会民间疾苦及有所改进。时在天...
“背冰”是发源并流传于山西永济长旺村的一种仪仗队列式的原生态民俗活动。因其表演形式独特,流传历史悠久,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永济背冰的渊源与太平天国革命有关。相传清朝咸丰年间,正是太平天国革命如火如荼的时...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此时气候温暖趋热、万物生长迅速,越冬作物早已收获,新鲜果疏纷纷上市,民间节俗以“尝鲜”为主,谚曰:“立夏尝三鲜。”常州人习惯将...
上蔡一带的小孩,出生后都兴带肚兜,有红的,有花的,有描龙的,有描虎的,各式各样。你着①因为啥?其实带肚兜吃百家饭的习俗跟朱元璋有关系。朱元璋的老娘是从东乡②逃荒到上蔡的,落难就落难到“大铜寨”,当时大...
乳山大鼓是一种山东省的汉族说唱艺术。乳山大鼓,俗称“瞎子唱”,据说西河大鼓传入乳山后,当地盲艺人在世代传唱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方言俚语,逐步演化而成的。由于唱词随乡入俗,通俗易懂,从而激发了群众的欣赏...
蒙古族人每年都要举行踢牛髌骨的一项体育活动,由于人们把整个牛髌骨染成红色,所以把这项体育活动叫踢“乌兰”(蒙古语意为红色)。它的由来,流传着一个古老的历史故事。传说,成吉思汗两次出征都无法战胜塔阳罕部...
中秋节谚语七月十五鬼节,八月十五人节(张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瓜果石榴列满盘(邢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石家庄)吃乱了月饼死公公(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
每年的3月1日为挪威和加拿大等国的海豹节,以吸引人们认识保护海豹的重要。海豹是级别较高的珍稀海洋动物,已列入濒危动物红皮书中,按照国际贸易公约规定,这些动物不允许买卖并参展。海豹是海洋哺乳动物。在北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