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有一只神态生动、栩栩如生的镀金铜牛,它昂首安卧于岸边。令游人流连忘返,合影留念。是牛的力大无比,勤劳朴实,温顺善良,平和自如,使游人陶醉;另一层意思,是镀金铜牛的故事,多少年来,吸引了千千万万游人。
颐和园铜牛,是我国古代用拨蜡法铸造的代表作。我国古代雕刻,是以写意见长,这只铜牛,却用了写实的手法,它不仅造形生动,而且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置于昆明湖东堤岸边,十七孔桥桥头不远处,好似回首惊顾,若有所闻。炯炯目光注视着昆明湖的西北方向。它神态自若,造型逼真、反映了我国当时的铸造艺术水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代镀金铜牛,也是颐和园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是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皆知的故事。大禹,传说中的夏后氏部落长、炎黄部落联盟领袖、夏朝的创始者。姒姓。亦称大禹、夏禹、戎禹。鲧之子。奉舜命治理洪水,接受鲧治水失败的教训,立足于疏导,终于治平水患。据传说,大禹每治好一处水患,便铸造一条铁牛沉入河底,认为牛识水性,可防河水泛滥。
到了唐代,经过长期沿袭,人们不再把铁牛投入河中,而是把牛放置在河岸边。清代高宗皇帝弘历,好大喜功,仿盛唐而自比尧舜禹,袭古人而又标新立异,于乾隆二十年(1755),沿用大禹治水的传说,仿唐朝铁牛上岸的做法,命匠人铸造了一只铜牛,为了表示大清王朝的繁荣强盛,铜牛全身镀金,并在金牛背上用篆文铸了《金牛铭》,其全文是:“夏禹治河,铁牛传颂,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 (音驮,一种爬行动物)鼋(音元,俗儿鼋)。 (音湾)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但毕竟是一代较有作为的君主。铸造镀金铜牛,放置在昆明湖岸边,还能起到考查昆明湖水水位的作用。
据科学考证,昆明湖的东堤,比故宫的地基高约10米。以前,遇到大雨之年,昆明湖一带便成水患之地,为了防止昆明湖东堤决口,殃及紫禁城受害,在此设置铜牛,观察湖水水位线,随时知道水位比皇宫的城墙高多少,以便加强防护,免使皇宫遭受洪水之灾。
铜牛是天上牛郎的象征。乾隆皇帝把自己比作天上的玉皇大帝,把昆明湖比作为天河。在天河两侧必有牛郎和织女。昆明湖东堤岸边设置了“牛郎”,那么织女又在何方?据有关史料记载,昆明湖西侧有“织耕图”,以此象征“织女”。
据民间传说,在昆明湖西墙外某一菜园里,曾发现了“织耕图”,的踪迹。有一汉白玉石碑,上刻有三个字“织耕图”和乾隆御笔的方印,这织女如何在西墙外?
据分析,在1860和1900年,因为晚清府腐败无能,颐和园遭帝国主义列强两次劫难,很多珍贵文物遭受破坏,被偷盗哄抢很多,有一些流失园外,也就不足为奇了。
乾隆把自己比作玉皇大帝,晚清贪图享乐的慈禧太后,则把自己比作天上国母王母娘娘。在扩奸建颐和园,她曾传下御旨,要将颐和园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宫天河,当然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为此,她见昆明湖东堤已经安置了铜牛,能够象征牛郎,所以又在石舫的旁边,建起了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好冲着织女亭所在方向,以昆明湖(天河)为界,便暗合了牛郎和织女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
1860年,英法侵略军攻入北京城,侵占了颐和园。侵略者贪婪无度,掠夺成性,破坏园林,抢夺文物。镀金铜牛身上的金箔,也成为他们抢的目标。这伙儿魔鬼竟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块一块剥金箔。铜牛在哭泣,湖水在落泪,手无寸铁的当地居民一个个义愤填膺,怒气冲天。后来又听说,金箔剥完之后,这伙魔鬼还打算将铜牛运出颐和园化铜卖钱,合伙分赃。民众们经过商议,决定挑选十个身强体壮的大汉,趁天黑夜静之时,带上工具,潜入颐和园,将铜牛沉入了昆明湖底。这一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昆明湖东堤留下一点痕迹。
第二天,附近居民纷纷传说,铜牛被大风刮跑了,洋鬼子寻不到破绽,真以为是上帝的安排,也就没有再寻找。由于人民的保护,时至今日,铜牛才得以在昆明湖东堤岸边,向广大游人展示。
风景如画的颐和园有很多名胜古迹。十七孔桥旁边的断尾铜牛吸引着中外游客,无不为它的精美造型和栩栩如生的神态赞不绝口。其实这铜牛还有一段传说,还得从慈禧太后扩建颐和园时谈起。
相传慈禧在建颐和园时,妄想着自己就是天上的王母娘娘,于是传令下去:颐和园要修成“天上人间”。佛香阁象征天宫,昆明湖好比天河,八方亭和龙王庙一带便是人间了。既然有天河,当然就还要有牛郎和织女了。于是在八方亭下面的昆明湖边上,安置了一头铜牛,用来象征牛郎;在石舫的旁边又建了一座织女亭。铜牛的身子朝东,头扭向西北,正冲着织女亭所在的方向。以昆明湖为界,形成了左有“牛郎”右有“织女”的阵势。
从此以后,这头“铜牛”就这样朝朝暮暮望着“织女”。有一年的七月七,也就是天上的牛郎会织女的日子。这头铜牛突然活了。它离开了原来的位置,一步一步地走到湖里,朝着织女亭的方向游过去了。奈何昆明湖实在是太大了,这头铜牛游到一半便沉到了湖底下,再也出不来了。
有人将这件奇事禀报了慈禧。她起初不信,起身亲自到十七孔桥一看:铜牛果然不见了。怎么办?“天河”边不能没有牛郎啊!于是又派人仿照过去的铜牛赶制一只,安在原来的地方。怕它还会跑,又用铁链子将它锁上。
等到了第二年的七月七,这第二头铜牛又动了起来,眼看铁链子也锁不住了。慈禧忙差手下几个保镖的壮汉前去将它拉住。这几个壮汉用尽全身力气拼命拽着“牛”尾巴。由于用力过猛,“咔嚓”一声,尾巴拉断了。
这时候又有人找来了更粗的铁链子,七手八脚总算将铜牛锁住了。从此昆明湖边上便留下了一只断了尾巴的铜牛。不过,这已经是第二只了,那另一只呢?相传还在昆明湖底下哪!
有人问,现在颐和园里铜牛的尾巴为什么不是断掉的呢?
从日本摄影师山本赞七郎1901年拍摄的照片看,铜牛的断尾已经被接上了。据此推断,铜牛尾巴是在颐和园重建期间接上的。重新制作的牛尾与当初被截断之处衔接得十分工整,几乎察觉不到有接痕,这也成为一个小小的悬案。
原来的铜牛尾到底什么样子呢?执行修补的人,是修旧如旧,还是顺势自由创作了一番?如今都不得而知了。正如维纳斯的断臂,观望之时,总给人留下一些遐想,不如来颐和园昆明湖旁亲自鉴赏一番。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
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民间音乐主要包涵在传统的春节社火、木偶戏、锁呐和南北山区山民们哼唱的山歌,目前已濒临失传。传统社火曲传统社火主要有步社火、夜社火等形式。其中主要传唱的社火曲普遍为《渡船曲》,小曲有《十...
云南大理、洱源、剑川、鹤庆、云龙等地服饰的款式略异,但基本构件一致。男痕迹由对襟白衬衫、黑领褂、大筒裤、剪口布鞋等件组成。女装由蓝、白、雅布(淡蓝)等色布制成的右衽大襟衬衫、领褂、围腰(围裙)、飘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