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乡县王店镇四张村东李营组段东侧10米处屹立着两座墓碑,碑文上详细地记载着“明代农官”李尚忠的有关事迹和良好的“家教”。
这两座墓碑:一座是用水泥混凝土浇筑而成的,高大古朴,碑的正面是中国作家协会原名誉副主席、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姚雪垠于1992年题写的“农官李尚忠纪念碑”,碑的其它三面详细记载着农官李尚忠的“丰功伟绩”和后辈人的建碑经过等;另一座是2010年该墓碑被县政府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由县相关部门用纯石头雕刻而成的,上面书写着“东李营李尚忠墓,清代县级墓葬,封土高1.5米,墓园7平方米,墓前立碑一通,大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中春立。碑高1.65米,宽0.58米,厚0.17米”等字样。
李尚忠墓碑,经过百年风刮日晒和当地村民的几经修葺,虽然有些陈旧,字迹有些模糊,但经过仔细辨认,仍能看到碑文正面的“始祖李尚忠、大清乾隆五十年(1786年)仲春所立”等字样,碑首文为“木本水源”,正文楷书“始祖农官李公讳尚忠、妣胡氏之墓”。两边的对联“始祖功德百姓爱戴,千秋业绩万事永存”等,无不彰显着“明代农官”李尚忠的爱民情怀和奉献精神!清代碑文背面详细记载着故人李尚忠的谱序。
李尚忠,字斤亭,被称作“中乡人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德行、有声望、有才能的人”,祖籍现在的王店镇马沟村。在其四岁的时候,由于家住与马沟村不到两公里的东李营村的舅舅李廷章膝下无子,遂承继给李廷章为子,并且,由“马”姓改为“李”姓,直到尚忠17岁时,廷章才老年得子,取名“尚质”,在廷章白发老年之际,将产之居左者(今东李营)分与尚忠,将产之具右者(今西李营,在东李营西,相距不到1公里)分与尚质。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第一学历并不高的廷章深谐家庭教育的重要。他经常叮嘱尚忠说:“汝当推爱子之心爱弟!”又嘱托尚质说:“汝当竭敬父之诚敬兄!”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境教。其父亲在经常劝诫儿子们如何为人处世、勤俭持家的同时,还经常带着儿子们干,直到年老色衰,也要坚持到最后一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孩子们想不成功都难。弟兄两人恪遵严训,勤勤恳恳,克勤克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不到几十年,就积攒“粮过千余。”
万历二十一(1593)年,这里突发洪水。据志书记载,当时“大水横行四境”、“正值内乡灾荒连年”,天灾人祸俱来,盗贼娼獗、奸宄横行,老百姓贫困交加,挣扎在死亡线上。尚忠看到这种情况,就捐栗三百石赈济灾民。这一义举被口口相传到朝廷之后,感动朝野,明神宗朱翊钧计划对其提拔重用,然而,由于尚忠坚称自己无文化无知识就适合在农村生活才作罢,遂安排“藩司(明代对一省最高行政长官布政使的口语化称呼)扎授其‘农官(相当于一个荣誉称号)’”。在其捐助乡邻的过程中,还引起过不小的误会呢?
原来,尚忠在赈灾放粮、订立契约之时,“码”加得非常离谱,要求来年偿还的数额明显高于预期,人们暗中纷纷指责他借机“狮子大开口”“横征暴敛”,然而,鉴于亟需度命,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只好任其宰割。然而,等到丰收还租的时候,尚忠把契约的字据抽取出来交还租户,仍然按照借粮时的实际数额要租,并没有加一斤一两、一分一厘,人们这才明白尚忠特意抬高租金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牢固树立起勤恳种地,勤俭节约习惯”的苦衷,才幡然醒悟,纷纷跪拜在地谢恩。
佛家说:功不唐捐。意思是你的心思、功夫、经营,都不会被白费;世事就是这么难料,但付出和收获是对等的,只是我们不知道最终会以什么形式得以回报。尚忠的义举居然换来了本村及临近村民的性命,这也是始料未及的。
崇祯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攻打内乡,毁灭了县衙之后,一路攻城拔寨,行军到了东李营,也准备顺路血洗这里,然而,听闻了尚忠的义举,顿时,大为感动,就“退避三舍”,当地的老百姓纷纷煮粥蒸馍、杀猪宰羊前来慰劳义军,这里才幸免一劫。
自古及今,但凡人一出名,紧接着啥都好了,昨天,还是名不见经传,一朝成名,身价倍增。对于尚忠也概莫能外。在尚忠去世之后,其祖籍马沟村的后人,坚决要求将其埋藏在马沟村,东李营村的乡邻当然也渴盼其藏在这里。当时的习俗是:配偶之一尚未过世,就将先行离去的暂且不予埋藏,屯在那里,等到其配偶去世后再予以合葬。在争抢尚忠埋葬地的当儿,东李营人用了一个小小的伎俩:族人把先行去世的尚忠妻胡氏棺材前尾书写有去世者名字的“提柩”和尚忠的做了调换,等到马沟人趁东李营人不备,终于抢了回去,喜不自禁地下葬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后悔不迭,就一纸诉状投诸县署断案,县官也是一头雾水、莫衷一是,就和了“稀泥”:“马李同宗,马李不分,本来马李一家亲嘛,还分什么彼此呢!”抢棺风波才算消停。
先贤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社会的鲜明体现,具有见贤思齐、崇德报恩、孝悌仁义、诚信友爱等优点,李尚忠等东李营先贤文化的代代传承,使这里历朝历代民风淳朴、乡风文明、家风纯正、村民富庶、人才辈出。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