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莽莽,洹水汤汤,豫北的这片热土哺育出了安阳的厚重文化。安阳是甲骨文的故乡,是周易文化的发源地,源远流长的历史画卷中衍生出当地独有的民俗风情,吕村战鼓、水冶抬歌、秦氏绢艺、崔派豫剧等都成了安阳特有的文化标志。走进安阳,你才能感受这座古城的魅力。
了解一座城就必须要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在安阳,吕村战鼓、水冶抬歌等民俗文化艺术表演形式让当地群众血脉相连。
吕村战鼓起源于何时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是在吕村却流传着许多关于战鼓的传说。据《安阳县志》记载,宋朝时在安阳县吕村附近有一座福胜寺,寺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当地民众在会首的号召下捐钱纳粮,重新修建了福胜寺。佛像开光时,吕村家家户户敲锣打鼓,以战鼓舞来庆祝寺院竣工和佛像的落成。福胜寺伴随着鼓声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寺院,而吕村镇的战鼓也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福胜鼓。
福胜鼓的名字沿用了数百年,到了明末清初,吕村的乡亲们“以鼓助威”,吓退了清兵,帮助起义军取得了胜利。此后,每逢节日,漳河南岸村庄的老百姓就会把鼓集中起来,击鼓庆贺。久而久之,在当地就形成了一种“击鼓庆贺”的风俗。
东有吕村战鼓,西有水冶抬歌。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水冶及周边的群众就会前往该镇观看抬歌表演,场面十分壮观。
据说兴起于殷商时期。殷纣王生活腐化,为了享乐,强迫各地诸侯以“歌”的形式向他敬献贡品。安阳是殷商时期的国都,因而成为抬歌的发源地。
据介绍,抬歌通常由八人抬一个大木架,在木架上面表演的是童男童女。经验丰富的艺人把表演者、道具、花草等巧妙地安排在上面。抬歌通常有4米多高,前面有鼓、钹、锣、唢呐等乐队开路。童男童女在锣鼓声中,佩戴精美头饰,身披红绿服装,手持彩绸或拂尘表演。在人前夺萃的,不是歌架上的表演者,而是能工巧匠和绑歌艺人,他们精心制作的道具,有创意的表演形式,是艺术创造的结晶。
盘庚迁殷之前,安阳称为北蒙。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国王盘庚率领臣民从“奄”迁来北蒙。他们自称为“商”。商朝灭亡以后,有人把他们称为“殷”。
安阳之名,始于东周时期的战国末期。公元前275年,《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在《史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二十四年,廉颇将,攻魏房子,拔之,因城而还。又攻安阳,取之。”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安阳。
安阳是七朝古都,除殷商外,相继有三国时期的曹魏,十六国时期的后赵、冉魏、前燕,北朝时期的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长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让安阳的手工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
悠久的历史培植出了灿烂的文化。殷墟已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华民族最早使用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原名司母戊鼎)都在这里出土问世。在“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中,安阳殷墟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的发现与发掘名居榜首。另外,著名的大禹治水、文王演易、妇好请缨、苏秦拜相、西门豹治邺、岳母刺字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安阳文物古迹较多,境内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2处。
安阳独特的环境、文化的熏陶使得安阳涌现一批能工巧匠,他们创作的秦氏绢艺、安绣等民间手工艺品成为当地特别的文化标志。
说起秦氏绢艺还有这样一段小故事:相传在明崇祯十七年,滑县秦氏家族的一位先人,喜获唐伯虎一幅名画《蝈蝈白菜》。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萌发了用绢布仿制名画,让蝈蝈白菜有立体感的想法。他日日揣摩,一遍一遍试验,终于创造了形似名画胜似名画的独门绝技秦氏绢刻艺术。风格独特的秦氏绢艺,在我国手工技艺中实属罕见。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金奖、优质奖,被国家、河南省、安阳市等博物馆收藏,在国内外很有影响。2007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其起源于殷商,到秦汉时期得到发展。唐宋元明清,随着中国丝绸业的发展,刺绣逐渐成为中国手工艺中的一枝奇葩。安绣继承古代刺绣基本技法,加之现代的美学理念,在传统中求创新,发展而来。以刺绣历代名古画为主,古朴典雅,生动细腻,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极具收藏观赏价值。
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同的地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饮食习惯。一个身在异乡的人,也许容易改变自己的语言,但却很难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对于离开家乡的安阳人,最让他们想念的就当数扁粉菜。
安阳人说,如果来安阳你没吃扁粉菜,那么你就等于没来安阳一样,所以从外地来安阳的游客到安阳后一定要品尝一碗扁粉菜。
据当地人介绍,扁粉菜是以粉条做主料,配以青菜、豆腐、猪血等,在大铁锅中煮。扁粉菜的关键是高汤,高汤味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扁粉菜的味道。作为安阳居民最爱吃的饭菜之一,每天有很多上班一族和扁粉菜的老食客,会到自己经常去的排档吃上一碗。
作为安阳的一道甜点,“炒三不粘”是安阳名菜。食用时因不粘筷、不粘盘、不粘牙而得名,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成的。“炒三不粘”也叫“桂花蛋”。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彰德府,知府献膳,其中就有“炒三不粘”。乾隆食后大悦,立即令人记下此菜的制法。从此“炒三不粘”传至皇宫,成为宫中名菜。
另外,安阳著名风味小吃还有血糕,其用荞麦面、猪血佐以其他配料蒸制成糕,然后切片油炸,抹上蒜汁后食用。
安阳的美食除了以上介绍的小吃外,道口烧鸡更是享誉全国,老庙牛肉、安阳三熏、粉浆饭、安阳烩菜、皮渣、内黄灌肠……都会让远离家乡的安阳人流着口水想念。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