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古代为百越之地,水面宽阔,人们习于水上劳作,性格豪迈,粗犷洒脱。鄱阳渔歌是鄱湖渔民在捕鱼、织网、晒网或暇时自编自唱的民歌,表达了鄱湖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鄱阳渔歌历史悠久,唱腔丰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有鄱湖号子、鄱阳渔歌、鄱阳山歌、小调等。鄱阳渔歌是鄱阳湖文化中不可多得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饶河调、鄱阳渔鼓被誉为鄱阳文化艺术的三朵金花,为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鄱阳渔歌主要在鄱阳县一带广为流传,这一地区的人民世代与湖为邻,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丰富而具特色的渔歌文化。历史上,渔业是鄱阳人主要的生产方式,并且这里的运输业和船舶业曾经都有重要的地位。艺术来源于生活,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鄱阳渔歌提供了多样化的内容,因此,鄱阳渔歌也自然地反映出当地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底蕴。
丰富的渔耕文化使得鄱阳渔歌与其他地方的山歌有很大不同,在曲艺表现同质化严重的时代,鄱阳渔歌与古代文人诗词、饶河戏、鄱阳渔鼓及莲花落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在渔耕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艺术表达方式,同时也是渔耕文化的重要代表。
渔歌原本属于山歌的一种,后来因为其内容丰富,被独立整理出来,并广泛流传。古代渔歌“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多是现实主义,鄱阳渔歌也继承了这种现实主义的范畴,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短小精悍,所描写的内容集中,几句歌词就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或一个生动的艺术形象。不少渔歌虽然只有四句,在内容上却相当完整。
鄱阳渔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常是四句、八句,如《我靠打鱼去营生》的歌词是:“我打歌子句句真,家道贫穷有几分,我别样生意无本做,我靠打鱼去营生。”短短四句,充分表现了旧社会渔民艰苦、勤劳的本质。鄱阳渔歌还有一个特点是形象生动,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如《渔村情歌》的歌词:“唱个山歌哩我牵头,我是湖边钓鱼钩,十斤个鲤鱼都能钓起,半斤个鳑鲏不上钩;细细鲫鱼细细鳞,细细菩萨降大神,细细鼓哩是乒乓响,细细秤砣哩压千斤。”比喻形象生动,语言通俗入口,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鄱阳渔歌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历代渔民以此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生产热情。湖区渔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作了不少富有水乡风味的渔歌,如织网、补网;推船、拖船;荡桨、摇橹;行船、走风;拉纤、撑篙;捕鱼、想郎、送郎等20余种。这些渔歌,别具一格,色彩鲜明,自宋代以来回荡在水乡渔村历史的天空。湖区渔民声清音秀,无处不歌,下湖捕鱼唱“开船歌”,划船、行船唱“撒网歌”,休鱼、禁湖唱“情歌”。
鄱湖渔歌是一种江西鄱阳湖的汉族民歌,又称彭蠡渔歌,流传于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湖区市县。
鄱阳渔歌源远流长,起源于宋代,流行于明清,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史籍记载,有宋代杨时的《鄱阳湖观打渔歌》,明代叶兰的《划船歌》:“饶城雨晴五月五,城中父老话乡土,少年结束赛划船,击楫讴歌健如虎。”“但知划船乐,不知划船苦。鱼腹藏忠魂,悲凄吊千古。”清代徐坤的《东湖采莲曲》:“采莲莫采花,花容似妾面,枝枝是并头,颜羞不忍见。采莲莫采子,子满粒难数,同胎期长大,分离莲心苦。”还有清代朱廷瑛的《东湖采菱歌》:“采菱采菱,东湖之滨。湖水清且涟,菱实脆而鲜。大郎载盆桶,小郎撑破船。采掇月数担,易米供新餐。尔来天亢旱,雨露失周全。采掇日复勤,菱近况亦斩然。嗟嗟采菱子,亦念生息艰。”以及解放前后广为传唱,由赵南元记录的《四季渔歌》:“春季里来暖洋洋,东风吹来百花香,鲇鱼成群斗水上,丰收渔歌满湖场。夏季里来湖水涨,五百里鄱湖碧波荡,鲤鱼穿梭水中游,一网鱼虾一网粮。秋季里来秋风凉,鄱湖一片好风光,鳜鱼条条肥又壮,渔家儿女喜洋洋。冬季里来雪茫茫,白花点点洒湖上,鳊鱼喜爱斗风寒,勤劳换来心欢畅。”音调的纯朴、吐字发音的跳进及演唱者真假嗓音的运用,让听者恍若来到浩淼的鄱湖边,看到渔民们正划船打鱼的欢乐景象。
鄱湖人余亚飞的《渔舟唱晚》:“水畔暮山衔夕阳,归舟返棹沐霞光;渔歌阵阵相呼应,声响调高传远方。”描述了鄱湖渔民唱渔歌的情景。鄱湖渔歌的特点是节奏自由,声响调高,在宽阔湖面上传得远。渔歌互答,此起彼伏。
“鄱阳渔鼓”是民间曲艺的一种形式,是江西道情的一个分支,是灿烂的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早年鄱阳湖畔最为流行、具有浓郁水乡风情的农家休闲取乐的击乐曲艺。它发源于唐朝,成型于宋朝,流行于明朝,其腔调与我国古代唐诗的音律有关,并汲取民间小曲、方言鼓书等元素,形成富有江南特色的民间击乐曲艺。它流传广泛,是一个既受群众喜爱又风格完整的大型地方曲种。其主要代表作有《谋兰记》、《二观音》等。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