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光塔坐落于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县城西北郊的一条长白山龙岗山脉上,名曰:苍龙岭。这里,地势独绝,风光如画,自唐渤海国时期,就被列为鸭绿府名山之首,尤其那龙岗余脉就象一条苍龙围拱着县城,造就了一座苍龙出山的绝景,使人大有“昂首巨龙探广寒,翻腾蜿蜒彩云端,雄奇瑰丽七千韧,除去黄山是此山”之感叹!
长白灵光塔,引人入胜。它是唐朝渤海国建筑的一座五层方型古塔,据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座古塔高12.64米,塔身由青砖砌成,四面砌有花纹砖,层层挑出密檐,有着玲珑和庄重的和谐美,葫芦形塔刹,象是古代将士头盔,熠熠闪光。檐角风铃,常年吟风啸月,警钟长鸣,不忘戍边。它体现了唐朝渤海国人民所创造的高空建筑美,赢得众多游人的青睐和赞誉!
灵光塔周围古树苍翠,垂榆袅袅,鸟语花香,胜趣天成。遥目北望,一览峰、瞻白峰、观葡峰,巍峨壮丽,万壑云飘,这是清朝长白府设治总办张风台登山揽胜时命名的;极目南望, 山川钟灵,江水毓秀,高楼栉比,蔚为壮观。
吉林长白灵光塔
早在1908年,长白知府设治总办张凤台纂写的《长白汇征录》中就记载道:“塔高五层,围八九丈……质粗而坚,掷地有声……沧海变迁,一柱高擎,如鲁灵光殿岿然独存,因以灵光命其塔云”。民国年间,灵光塔卷门两侧还悬挂着张凤台题写的对联:“一水平分华夏界,万山拱护帝王州”,卷门上方匾额书题“灵光塔”,笔力遒劲,字体雄浑。
灵光塔,千古神韵,众说纷纭,相传:古时苍龙岭常有神光出现,故建塔罩之;又传,唐渤海国一王子,巡视疆土,病故于此;再云,明朝年间,一条青龙借电闪雷鸣,直掏塔心,将一条行妖作怪的蛇精带走……这些美妙的传说,给这座唐渤海古塔凭添了不少情趣和神秘色彩。
它既是中华疆土的坐标,又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见证,它昭示着人们在向往现代文明的同时,要依然带着对创造者非凡智慧的深深崇拜……
灵光塔是唐代的渤海国建造的,是东北地区现存古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宝塔居高临下,鸭绿江在其脚下日夜不息的流过,登临古塔,可俯瞰一江两国风光。
渤海国(公元698年~926年),是我国唐朝时期以粟末靺鞨族为主体建立,统治东北地区的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人为何在这个滨邻大江和大山之处耗资筑造此塔呢?无佛教怎能有佛塔?
据记载,当年的西京鸭府神州址设于今临江,自公元698年渤海立国后,唐朝佛教传入渤海国,渤海国人笃信着萨满教,也信奉着佛教。因此,在近代的满族民间萨满祭祀中,在以萨满教为主的礼祀同时,还敬奉着不为祖先的佛尊。
吉林长白灵光塔
塔坐北朝南,南临鸭绿江,是密檐仿楼阁式的砖塔,平面呈方形,今存五层,通高近13米。塔身自下而上逐层内收,第一层最高,约2.8米。各层都有叠涩的塔檐,出檐较长,转角处略微翘起,凌空伸展,造型十分优美、飘逸。塔的第一层正面有一座券门,高约1.65米、宽0.9米。塔第一层的四面,分别砌有褐色的大块花纹砖,东西两面阴刻有莲瓣纹,南北两面阴刻有卷云纹;花纹砖的轮廓近似文字,如从西面起按逆时针方向环读,可读作“王立国土”四个字。塔的第二层至第五层的四面正中,都砌有一个方形的直棂窗。第五层上面是近代人补造的塔刹,用四个圜底金属盆双双扣合起来,形同葫芦。
此塔原来没有台基,现有的台基是1953年增筑的。灵光塔的建造是唐代渤海盛行佛教的历史见证,也是唐代渤海高层建筑的实例,是研究渤海与唐朝关系的重要古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灵光塔用青灰色方砖砌成,为楼阁式空心方塔。由通道、甬道、地宫、塔身和塔刹5部分组成。虽然经过千年风霜雨雪的侵蚀,砖已零星剥落,塔身也稍微倾斜,但它仍然坚如磐石,高耸入云。即使是剥落的碎片,也很坚硬,相对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音不断。
通道为阶梯式,共有11级台阶。在土台阶中央部位都铺有各种形状的青砖。在通道后面,是用砖砌成的甬道。
1984年春维修时,发现塔下筑有地宫,经考证应为渤海时的佛塔(舍利塔)。地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 9米,东西宽1.4米,高1. 5米。墙壁用砖砌成,顶上盖着大石板。地宫的墙壁和顶部曾用白灰涂抹。地宫后墙中央掰羁石头垒砌的台座,座面平整,这是安放舍利用的。
塔基在地宫盖石上面,用夯筑而成。塔基上面是塔的主体——塔身。塔共约13米高,分为5层。塔身每层涵均为正方形,逐层收分,每层都有砖砌的塔檐。
第一层边长3. 3米,高5.07米。南面有一拱门,高l.65米,宽0.9米。在拱门上部两侧和另外三面,分别砌有整块的褐色花纹砖。东西两侧为莲花瓣纹;南北两侧为卷云纹。这些花纹砖分别构成一个字。东面为“国”字,南面为“立”字,西面为“王”字,北面为“土”字。按顺序可读做“王立国土”或 “国立王土”。
塔身第二层边长3米,高1. 65米。第三层边长2.4米,高1. 5 米。第四层边长2.1米,高1.2米。第五层边长1.9米,高1.45米。
塔身南面第二、三、五层各有一方形壁龛,高宽各约0.2米。塔身南面第四层和东西两侧的二、三、四、五层都建有一方形窗口,边长约0.2米。
塔身北面一至五层却没有壁龛或窗口。塔刹在塔身顶部,呈葫芦形,高约2米,是用5口铁锅相罩而成。
关于灵光塔的建筑年代,文献记载殊少,《长白汇征录》有载:“塔身五层,围八丈,虽无碑碣可考,按法库门古塔,金石家称为元塔,以此类推,其为辽元间古迹无疑。”
《长白山江岗志略》也有小记:“此塔相传唐时所建,塔底砖方可盈尺,泥质不甚细腻;塔顶明时被烈风吹折,今尚阙。”从以上两种记载看,一种是简单的类比,一种是以相传为信,显然并不可靠。
真正解开这座古塔建筑年代之谜,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考古工作者对此塔作了详实的测绘和多种因素的分析与研究,在类别比较上,灵光塔与中原地区的唐代砖塔在建造风格上极为相似,如陕西西安的小雁塔、河南登封的法王寺塔;在地理位置上,长白县在唐代属渤海辖地,此地渤海遗迹颇多。
将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看,认定灵光塔是一座唐代渤海时期的建筑,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渤海塔目前发现有3处(不包括石灯塔),都在吉林省,一为珲春马滴达塔,二为和龙贞孝公主墓塔,再就是长白灵光塔。前二者均在早年倒塌,仅剩废墟,不能观其全貌;只有灵光塔独存,且保存尚好,这是极为难得的,其学术研究价值更显重要。
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