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场上夺得第一名的选手为何称为“冠军”?原本一声指“帽子”四声指“戴帽子”的“冠”字,是怎样被引申出“第一”这个意思的?“冠军”一词最初到底是源于战国时期位居“诸军之上”的上将军宋义还是汉武帝时期勇克匈奴的骠骑将军霍去病?
《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冠”字最早见于小篆,是一个会意字,由“冖”、“元”、“寸”三部分构成。“冖”,今俗称“秃宝盖儿”,表示“覆盖”,其本义是一块盖在头上的布帛,也就是今天帽子最初的形态。“元”代表一个站立着的人,其本义是人的“头”。“寸”的甲骨文像手之形,常代指人的手。三部分合起来的意思是:用手将布帛制品戴到头上。这种布帛制品古代称为“冠”, 名词,读一声,念gun。 “冠”字还有一个读音是四声,念gu n,动词,指“戴帽子”。
帽子不仅有遮阳、挡风、御寒等功能,在中国古代,戴冠同时还是身份的象征。有资格戴冠的人皆为尊贵者,而且分为不同等级。古代规格最高的冠叫冕冠,始于周代,也称“旒冠”等, 是帝王以及王公、卿大夫在参加祭祀大典等活动时所戴的礼冠。东汉许慎在《说文》中的解释是“冕,大夫以上冠也。”冕冠是由冕版、冕旒、笄、延、武、充耳等各含寓意的物件组成,天子的冕冠有十二旒,诸侯以下依官职等级递减。古代最富丽堂皇的冠当数凤冠,因冠上饰有凤凰的图案,故名。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入庙行礼时要戴凤冠。明代时,凤冠是皇后受册封、谒庙、朝会时所戴的礼冠,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珍贵文物中,就出土有明神宗万历皇帝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十二龙九凤冠”、“九龙九凤冠”等四顶凤冠。
此外,由于地位尊卑不同,古人所戴之冠也各不相同。文官和儒士所佩戴的冠叫“进贤冠”,武官所戴的冠叫“武弁”,亦称“武弁大冠”、“繁冠”。而古代法官所戴的则是“獬豸冠”,传说獬豸是一种能别曲直的神羊,能辨别忠奸、判断罪与非罪,所以法官以獬豸为冠,取其公正明断之意……
那么,“冠”是怎样被引申出“第一”的意思呢?“冠”字读四声gun时除了有戴帽子的含义外,还包含“领头”的意思。这是因为冠是戴在人头顶上的饰物,它处于人的头顶之上,亦即人体的最高部位,所以被引申为“位居第一”之意。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位冠群臣,声施后世。”《汉书·魏相丙吉传赞》:“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
《史记·项羽本纪》:“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冠军”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黥布传》:“项梁涉淮而西,击景驹、秦嘉等,布常冠军。”黥布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原叫英布,因受秦律被黥,故称黥布。黥布在项羽领导的起义大军中,是个屡建奇功的战将,勇冠三军,“常为军锋”。“黥布传”中这段记载说的是:黥布听说项梁平定会稽,西渡淮河,于是率部归附项梁。项梁西攻景驹、秦嘉等地,黥布骁勇为众军之最。可见,“布常冠军”说的正是黥布勇冠三军。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荣获“冠军”称号的人,则是战国时期的大将军宋义。有关宋义的记载源自《史记·项羽本纪》:“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説之,因置以为上将军……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裴駰集解引文颖曰:“卿子,时人相褒尊之辞,犹言公子也。上将,故言冠军。”宋义原为楚国令尹,秦末大起义,六国复辟,宋义投到反秦义军首领之一的项梁麾下。公元前208年9月,项梁击败了秦将章邯的军队领兵西进,但由于轻敌又被章邯击溃,项梁战败而死,楚怀王与黥布、宋义等众多将领共聚彭城。这时,章邯率秦军围攻赵国,赵国派人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欣赏宋义“勇冠三军”之才,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援救赵国,各路部队的将领也都归宋义统领。因宋义是“诸军之上”的上将军,故为“冠军”。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是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为解决匈奴边患、开拓我国西北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他英年早逝,汉武帝十分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送别勇士。汉武帝还为霍去病修建了一座坟墓,外形颇像祁连山的样子。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霍去病战功赫赫,“为诸军之冠”,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四月壬申,“以二千五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并特置冠军县作为封邑。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因病而亡,年仅二十四岁。元鼎元年乙丑(公元前116年),他的儿子霍嬗继位。元封元年辛未(公元前110年),霍嬗随汉武帝登封泰山,暴病死。因没有后代,冠军侯国被废除。
东汉时,汉光武帝刘秀一朝的贾复、汉章帝刘炟一朝的窦宪也曾被封过“冠军侯”。贾复(公元9年—公元55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南阳郡冠军县(今河南邓县西北)人。新莽末年,聚众加入绿林军,后归刘秀,任都护将军。公元25年,刘秀即位,贾复任执金吾,被封冠军侯。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贾复被晋封为胶东侯,冠军侯国废除。窦宪(?—公元92年),字伯度,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名将,窦融曾孙,章德皇后之兄。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以外戚拜为郎,封“冠军侯”。汉和帝刘肇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遣客刺杀太后幸臣,因害怕获罪被杀,自求击北匈奴以赎死。窦宪挥兵数千里,度越沙漠,平定匈奴,“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后汉书》作者范晔对他的评价是:若“列其功庸”,窦宪比卫青、霍去病“兼茂多矣”。
魏晋南北朝时期,“冠军”成了将军的一种官衔,称“冠军将军”。三国时期的曹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一公元249年),以文钦为冠军将军,秩第三品。文钦也是第一个成为“冠军将军”的武官。到了南朝时,宋、齐都设有“冠军将军”一职,隶属于长史、司马、参军和录事参军等。南朝梁、陈和北朝亦置“冠军将军”,北魏、北齐为从三品,北周为正七品。关于“冠军将军”的记载很多,《宋书·武帝纪上》:“初为冠军孙无终司马。”其意思是,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初为北府旧将、冠军孙无终的司马。《宋书》:“废帝以邵陵王子元为冠军将军、湘州刺史,中兵参军沈仲玉为道路行事。”北周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刘敬宣,每登陟焉。”隋朝时,“冠军将军”为散官号,秩从六品下。到了唐代,“冠军将军”一职又加了个“大”字,在唐朝武官官衔中,“冠军大将军”成为仅排在“从一品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辅国大将军、从二品镇军大将军”之后的正三品武官。
到了清代,“銮仪卫冠军使”更是官居二品。所谓“銮仪卫”,其实就是掌管皇帝车驾仪仗的机构,于顺治二年(1645年)设置。“銮仪卫”下设“銮仪使”、“銮仪副使”和“冠军使”、“副冠军使”以及“陪祀冠军使”、“ 满洲冠军使”等官职,“銮仪卫冠军使”为正二品武职京官。
每一个古村落,都是一个传奇,它们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人文生态和社会发展轨迹。每个古村落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传统风貌、地方特色、民俗风情,传承潮州市古村落的文化内涵。下面一起走进潮州最美古村...
每当“爆竹一声除旧岁”时,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传统的舞狮活动就伴随着送暖的春风和欢乐的锣鼓,出现在城镇和农村。为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欢乐气氛。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
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山区谷雨有采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岩口山区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桌盛宴,那么婚嫁则是其中色味最美最浓最酽的一道佳肴。徐州新沂民间传统婚俗绵延数百年,虽不乏繁文缛节,但很多耄耋老人每当回想起自己年轻时那迎娶婚嫁时的动人一幕,依然禁不住满脸绽开幸福灿然...
达摩易筋经: 镇寺之宝。达摩洗髓经: 镇寺之宝。太虚真经 (练气):各院堂首座选修。太玄真经 (练神):各院堂首座选修。空明真经 (练精):各院堂首座选修。杂阿含经: 藏经阁主修。波罗蜜多心经:藏经阁...
土家人是巴人的后裔,巴文化也被称为巫文化,一谈到巫一般人就想到跳丧,“热热闹闹送亡人,欢欢喜喜办丧事”,这就是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山寨里,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歌师傅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大作,...
韶山餐饮以土菜和湘菜为主,突出韶山本土的地方特色。毛泽东一辈子钟情于粗粮糙米、乡菜土味。韶山毛家菜,伟人食俗,湘菜味道,韶山特色,千滋百味。毛家红烧肉韶山最有特色的肉类菜要数毛式红烧肉,要知道当年毛泽...
印度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India),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南部,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8、211亿,是个多民族国家。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和商业用语。首都新德里(New...
陕西八大怪指陕西省的关中地区(大致包括西安、咸阳、渭南、宝鸡、铜川,秦岭以北,黄土高原以南)出现的八种奇特风俗习惯。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关中地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
严州干菜鸭是中国浙江建德传统名菜,因以水鸭和干菜合烧而得名。传说,明朝时当地一家菜店突然来了一名知府要用膳,菜店老板没有准备,为应付知府,急中生智,将未下蛋的麻鸭收拾干净,将雪里蕻干菜、肥猪肉、熟火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