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8月29日,在险恶地形条件下,红三十军毅然发起包座之战,采取攻坚打援、分割歼敌,消灭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师,打开了红军向甘南进军的门户。在回忆文章中,程世才写道:李天佑同志的勇气,让我们看到了中央红军的风范,也坚定了我们打胜包座之战的信心。向甘南进军的门户洞开,张国焘却不想北上了,他想南下到(四)川(西)康边裂土称王。在巴西地区,李天佑坚决反对张国焘分裂党中央的路线,瞅准机会“开小差”,随陕甘支队继续北上。见到张云逸,张云逸赞扬自己昔日的部下李天佑:“天佑大事不糊涂。”
此后,李天佑历任过红一军团十团团长、红一方面军第二师副师长(师长刘亚楼,政委萧华)、红四师师长(政委黄克诚),全程参加了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的历次大仗、恶仗:
1935年11月,参加陕南鄜县(今富县)直罗镇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边区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根据地放在陕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2月,参加东征阎锡山战役,巩固、扩大了陕北苏区和红军的影响,发出了民族抗战的呐喊;
1936年5月,参加西征甘肃、宁夏战役,先后歼灭宁夏军阀马鸿宾的一旅一团,保证了陕北苏区的西部安全;
1936年10月,参加甘肃环县山城堡战役,慑止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为结束10年内战的最后一仗贡献了力量。
“能让杨勇当你副手,真不简单!先熟悉熟悉延安,有你用武之地!”
1937年8月,红四师在陕西三原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三四三旅(旅长陈光)六八六团,李天佑、杨勇分别担任正副团长。9月中旬,日寇占领平津后,兵分三路南下、西进,以三个师团西进攻取山西,右翼沿平绥铁路占大同逼近雁门关,左翼直指蔚县、广灵等地,妄图突破平型关,与大同的日军会师雁门关进攻太原。
9月23日,聂荣臻到达平型关东南的上寨村,便和先头来看地形的林彪研究作战方案,林彪摊开地图说,大队日军正向平型关进犯,这里地形好,可以打一仗。聂荣臻听他介绍完周围地形,也认为居高临下伏击敌人,是个便宜仗。
为打好这一仗,召开了全师干部动员大会,林彪讲了敌我情况,谈了胜利条件和注意要点。接着,聂荣臻说:“这是我们同日本侵略军第一次交锋,全国人民都在看着我们,这个仗必须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来,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接着,他介绍日军板垣师团的情况:“板垣征四郎是个中国通,1929年即在关东军当参谋,参加制造‘九一八’事变和组织伪满洲国,因此很快从大佐升任中将师团长。板垣师团的武士道精神很强,在日军中有些名气。板垣进攻华北,遇到的都是不战而退的国民党军,所以部队的气焰十分嚣张。同志们,对付这样的敌人,有没有信心?”
李天佑带头高呼:“有!”
一向不苟言笑的林彪,这时也露出笑容:“老虎要发威了!”
旁边有人嘀咕:“师长自己才是‘小老虎’(彪,意思是小老虎),他却称李天佑‘老虎’,这小子可真有面子!”
25日拂晓前,雨过天晴,部队进入伏击阵地。按照作战部署,三四三旅是主要伏击力量:杨得志和邓华的六八五团,堵住前面的日军,并封锁其南窜道路;李天佑和杨勇的六八六团正面向敌人冲杀;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指挥该旅六八七团在蔡家峪西南,包围分割日军的后卫部队,切断其退路。
清晨7点钟,林彪和聂荣臻进入山顶指挥所,在树林边用望远镜观察,看见长列的汽车和马车已经在深沟里滚动。待日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圈,林彪与聂荣臻发出攻击号令:将敌人切成几段消灭之!
伏击一开始,李天佑和六八六团指战员同仇敌忾,人人憋了一股劲,要与鬼子拼个高低。战斗中,他发现日军占领老爷庙制高点,对八路军进攻造成威胁,遂大喊:“跟我来,拿下它!”话音刚落,300多人已经汇成洪流,很快将老爷庙制高点拿下,日寇拼命反扑。双方展开拉锯争夺,但制高点牢牢掌握在李天佑手中,为迅速取得战斗胜利起了关键作用。平型关一战,一一五师共伤亡500多人,六八六团尤为惨烈,副团长杨勇负伤,九连甚至打剩下十几个人。
平型关伏击战,从清晨打到中午,一一五师以劣势装备,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日本强盗,歼灭板垣师团二十一旅团1000多人,击毁敌人的汽车100余辆,缴获大车200余辆,长短枪1000余枝。其它武器辎重很多,单是军用大衣就足够全师每人一件。此外,还缴获一批军用地图和秘密文件。
平型关大捷迅速传遍全国震惊世界,各地爱国人士发来大量贺电和贺信,连蒋介石也来电祝贺:“有日(指9月25日———笔者注)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接着,蒋介石又给朱德总司令发来嘉奖电,程潜、阎锡山、杨虎城等国民党军政要员,也纷纷来电祝贺。
平型关战斗,林彪、聂荣臻、陈光固然大名响彻华夏,李天佑、杨勇、杨得志、邓华也声名鹊起。
日本把每年的4月1日至7日定为绿化周。绿化周包括工厂绿化日、荒山绿化日等。每逢植树周,全国所有的公民都参加植树,连天皇也不例外。从1951年起,日本把每年的4月3日定为“植树节”。第一届植树节以荒地造...
哥斯达尼加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人口306.4万,主要集中在盆地和中央高原地区,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三,人口构成是: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种占95%,黑人点3%。在这块土地上生存的最古老的居民印第安人,许多...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路头又称"五路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
郑氏祠堂位于新密市岳村镇岳村老街,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后多次重修,占地4900平方米。有门楼、前院、后院、东西厢房、大殿、中庭、戏楼组成,保存较为完整。郑氏祠堂历史悠久,保存...
长江三峡素有“四百里天然立体画廊”之称,位于长江上游,她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三峡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旖旎。在这壮丽的山川之中,先...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潮汕人俗称“五月节”。每逢端午节,潮人都举行了多姿多彩的庆祝活动,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端午节习俗,赛龙舟、食粽、插艾、浴或喝药汤,就是主要的习俗。1、赛龙舟习...
元明以来,宫廷菜主要是指北京宫廷菜,有一部分菜品因其美味而名满天下,流传至今。不过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宫廷菜,主要还是以清朝宫廷菜为主。中国宫廷十大名菜,有御用佛跳墙、黄焖鱼翅、雍亲王府烧鹿筋、爆炒凤舌、...
主要习俗乌兹别克斯坦人有两大专长和两大特点。两大专长是能歌善舞和刺绣工艺。每逢节假日都要跳舞唱歌,有大型的、集体的、有个人的、家庭的。形式很多。他们用的床单、枕套、帽子、衣服等都有绣花,一般都很精美,...
扶乩(fú jī),是中国道教的一种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扶,指扶架子;乩,谓卜以问疑。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这种人被为鸾生或乩身。神明...
印度,女人没金鼻钉不出门印度政府近日计划发行“纸金”,也就是让老百姓认购银行里储备的黄金。虽然购买“纸金”并不意味着能将实物黄金拿到手,但印度人还是趋之若骛,充分体现了他们对黄金的喜爱和信赖。金饰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