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祭冬是传承于浙江省三门县各乡镇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节举行的隆重而庄严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动。尤以亭旁镇杨家村、海游镇上坑村与健跳镇小莆村宗族祭冬规模最大、程式最完整、传承最完好。三门祭冬由取长流水、祷告祈天、祭祖、演祝寿戏、行敬老礼、设老人宴及与之伴生的相关民俗文化组成。每年冬至日,三门各村落参加祭冬的主祭、陪祭、童男童女、执事等选择都有严格的族规约定。冬至日寅时,主祭、陪祭、童男童女、执事等就位。先祷告祈天,后举行祭祖大典,三献读祝。来宾及子孙,听从喝礼,左昭右穆,雁序跪拜。礼毕,演祝寿戏,设老人宴。三门县位于浙东中部三门湾畔,东濒东海,西枕天台,南邻临海,北接宁海,是海陆共生,多种文化交错共存的独特区域。人们耕海牧渔,耕读传家,所以特别尊重自然和重视家族关系。
三门祭冬历史悠久,民间流传“冬至大如年”,“清明吃苦燕,冬至吃甜圆”之说。康熙《临海县志·卷一·风俗》载:“冬至,粉秫米为丸,谓之冬至圆。设牲醴食馔荐之祖先。”光绪《宁海县志》载:“冬至屑糯米粉作汤圆,以赤小豆作馅礼神及祖考”(旧时三门分属宁海临海管辖)。民国《临海县志稿·卷七·风土·岁时记》及三门宗族谱牒均有祭冬记载。三门聚族而居的特征,使这一民俗得以正常传承,并一直沿袭至今。
三门祭冬目前依然是三门县各村落极其重要的祭祀和庆贺性节日。三门祭冬具有鲜明的地方和区域文化特色,是保存至今的冬至节气民俗活动的代表,通过祭冬人们深切地表达了对天地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凸显崇尚祖德、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实现聚族睦亲和谐相处的根本目的。因此,对于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民众凝聚力,完成社会和谐建设,都有重要的影响和直观现实意义。
冬至是中华民族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自明以来,三门各地房族均有拜冬祭祖习俗。据康熙《临海县志·卷一·风俗》载:“冬至,粉秫米为丸,谓之冬至圆。设牲醴食馔荐之祖先。”光绪《宁海县志》也载:“冬至屑糯米粉作汤圆,以赤小豆作馅礼神及祖考”(旧时三门归属宁海临海管辖)。民国《临海县志稿·卷七·风土·岁时记》及三门宗族谱牒均有记载。解放后,聚族而居的村落特征,使这一民俗得以正常传承,并一直沿袭至今。至今,三门祭冬依然是三门各村落极其重要的祭祀和庆贺性节日,已有700余年之历史。
三门,地处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三门湾畔,北接宁波,南连温州,总面积1510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511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地处北纬28°50'18"—29°11'48",东径121°12'00"—121°53'36",海岸线(陆岸)长167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三门湾内岛屿星罗,群山环立。县域“七山一水二分田”,整块版图如同人的手掌,旗门港、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洞港深嵌内陆,其中健跳港是浙江四大深水良港之一。1916年被孙中山先生称之为“实业之要港”,列入《建国方略》。
三门是浙江海水养殖第一大县、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境内大小岛屿116个,有“海上仙子国”之美称。三门濒临海洋,属亚热带季风区,冬夏长、春季短,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全县年平均气温16.6℃,年平均降雨量为1650毫米,无霜期242天,年日照总时数为1852小时,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1、甄选主祭。冬至日前期,从值年房中三代以上福禄寿齐全的子孙中选取。
2、取长流水。冬至前一天辰时,到大龙岭龙潭取长流水。
3、沐浴斋戒。冬至日丑时,主祭、陪祭、童男童女、执事等按族规约定进行沐浴斋戒。
4、拜天。寅时初,举行祈天申报仪式,感恩叩拜。
5、祭祖。寅时正,在宗祠举行祭祖仪式,主祭者等三叩九拜,三献,读祝,族人雁序跪拜。
6、演祝寿戏。卯时,戏班祝寿,至祖像前拜请三敬酒,献蟠桃,连演六天六夜古装大戏。
7、行敬老礼。巳时,60岁以上的老人分敬老肉。
8、设老人宴。午时,60岁以上老人参加宗祠举行的老人宴,品尝冬至圆。
三门祭冬属群体传承,代表村落是:杨家祭冬:第一代:杨宏僚,男,(1825)清道光年间出生,精通程式礼仪。第二代:杨道蔡,男,(1864年)清同治年间出生,精通祭冬程式礼仪。第三代:杨道彬,男,(1892年-)出生,擅长制作祭品,熟知程式礼仪。第四代:杨兴亚,男,(1931年-)出生,精通程式礼仪,会祭文喝祝,省级传承人。第五代:杨成雷,男,(1944年-)出生,热衷熟知祭冬活动。上坑祭冬:第一代:叶以淑,男,(1853)出生,清咸丰年间出生,精通程式礼仪。第二代:叶荣叠,男,(1883)出生,清光绪年间出生,精通程式礼仪。第三代:叶信兴,男,(1914年-)出生,熟知祭冬程式,擅长制作祭品。第四代:叶阿朝,男,(1944年-)出生,懂程式礼仪,会喝祝。第五代:叶信春,男,(1964年-)出生,热衷熟知祭冬活动。
杨兴亚,男,1931年出生,亭旁镇杨家村人,是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初小文化程度。原为亭旁镇供销社职工,青年时就开始参与杨家祭冬民俗活动,熟知祭冬程式礼仪,会祭文喝祝,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民间艺人。
1、民间冬至文化的区域代表。三门祭冬既是传统的,更是三门人民传承的具有地方区域代表性的祭祀形态,有着深刻意义的同时,也是农耕社会节气文化的典型代表。
2、对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三门祭冬通过家族化的族祭等仪式,从隆重而庄严的仪式和内容之中,传达出对于天地自然和祖先的敬畏之情和感恩之情,使之与其他文化区别开来。
3、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通过祭冬使每一个族人体味尊尊亲亲的族属伦理关系,在祭冬的活动参与中建立血缘纽带认同,明确族人的人伦大义,聚族睦亲,和谐相处。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