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草锣鼓”,又称薅草号子,俗称“打闹歌”,是酉阳民间一种独特的民歌艺术形式。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上百人进行集体劳动,请两名歌手,一个击鼓,一个敲锣,面对薅草的众人,随着锣鼓声的起起落落而吼唱。薅草锣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古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薅草锣鼓是田间劳动中的山歌艺术表现形式,主要以二人敲锣打鼓给薅草人提劲,以此提高劳动效率。演唱者用高亢的唱腔,并加之锣鼓穿插、帮衬,人声与器乐交相辉映,诙谐幽默,场面十分壮观。在结群薅草、挖土、栽秧时,一般有两位歌师傅领唱或对唱山歌,一人按节奏击鼓,一人应点敲锣,锣鼓间歇,歌声即起,轮流对唱,整日不歇。
酉阳山大人稀,单家独户劳力不足,加上野兽出没,窃食庄稼,伤害人畜。在这种特定的自然条件和劳动环境中,土家人形成了团结互助、结伴成群、协作生产,并配以锣鼓敲击,既可作为劳作的信息,又可以起到惊吓野兽的作用。久而久之,形成了风格独具的薅草锣鼓。薅草锣鼓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格式,它一般由“歌头”(俗称“引子”)、“请神”、“扬歌”、“送神”几部分组成,有着请神求愿、组织生产、鼓舞生产、调节情绪等功能,是土家人的劳动进行曲。
薅草锣鼓融山歌、民歌和地方戏曲为一体,其音域宽广、浑厚、高亢,加上巨大的锣鼓声,震撼山谷,气势磅礴。薅草锣鼓是农民在田间自娱自乐、消累解乏、调动劳动激情、加快劳动进度的一种方式。
薅草锣鼓的打唱者称“歌牌子”或“歌头”,边打边唱,现编现唱。“歌牌子”或“歌头”领唱,众接腔合唱,配以锣鼓伴奏。鼓声时轻时重,阴阳有致。锣鼓声热烈响亮,领唱者慷慨激昂,劳动群众的和声波澜起伏,在山谷里久久回荡。
薅草锣鼓的唱词为五字句、七字句、十字句,一般是单句虚词拖腔,复句押韵,且一韵到底。十字句如:“他二老做事情真是短见,无儿子还尅财为的哪般?从今后再不能回家接班,我宁愿打柴卖度日过年。”
薅草锣鼓的唱词均属口头创作,见好夸好,以物及人。对不合正理的、偷奸耍滑的、出工不出力的,或调侃,或规劝,或打趣,或逗乐。除即兴之外,也有唱秦香莲、骂陈世美、说岳飞、斥秦桧的。《山伯访友》、《安安送米》等段子也广为流传。还有唱生产生活、婚姻爱情的,内容广泛,生动活泼,地域特色浓郁,乡土气息扑鼻。
薅草锣鼓的乐器,主要有鼓、锣,也有配钹、马锣等响器的,鼓手领队,发歌指挥,既指挥唱歌,又指挥生产,号召力很强。也有两人一班,一人挎着鼓,打鼓发歌;一人掌握锣鼓架,架上挂着大、小锣和钹,敲打三件乐器接歌。演唱形式灵活,或互相接歌,或一领众和,或锣鼓师自打自唱,不拘一格。“唱”和“打”也有不同的配合,若唱时不打,只以锣鼓作间奏,谓之“住鼓听声”;若边打边唱,以锣鼓伴歌,则称之“鼓里藏声”。有的地方还配有唢喇,称为“吹锣鼓”,仅用打击乐器伴奏接腔的称作“盘锣鼓”。
锣鼓的演奏方法,种类很多,复杂多变,有快节奏和慢节奏之分。锣鼓点子一般是由慢到快,随着节奏的加快,出现劳动的高潮。一天之内,形成三起三跌,称为“三潮”。特别是在收工之前,要赶劳动进度,锣鼓节奏越来越快,叫着“放擂”。放擂时的劳动场面,土家人用“饿马奔槽”一词来形容。锣鼓歌师既要演奏,又要演唱,劳动时间内不能间断,一天下来,其劳动强度,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了的。因此口唱要与锣鼓演奏相配合,互相衬托,得以缓冲。一般是,在每一句唱词中,要配以鼓锣,在句尾上,又配以较长时间的锣鼓点子,使锣鼓在演奏中,较歌比重要大,这也是土家“薅草锣鼓”未带“歌”字的原因。
薅草锣鼓的曲牌种类纷繁,主要有“号子”和“扬歌”等类。“号子”又分“请神号”、“出工号”、“下田号”、“清茶号”、“收工号”、“抒怀号”等,共有上百种曲牌。其中以“穿号”和“扬歌”为主,其他曲调只在一天中的一定时间内演唱,或在需要转调时演唱。“穿号子”由两首内容相近的山歌组成,前一首称“梗子”,后一首称“叶子”。演唱时,将“梗子”与“叶子”的词句相互穿插起来,由鼓手和锣手互相和唱。歌唱的内容一般是上午唱古人,中午唱花名,下午唱爱情。歌词多为一韵到底,而内容则分为“歌头”(俗称“引子”)、“请神”、“扬歌”、“送神”四个部分。
歌头:通常无固定的形式,既可以循规蹈矩,也可以即时编唱。有的“引子”一开始就唱出了薅草时的热闹蓬勃景象。如:
早早起雾沉沉层层浓雾不见人
东方一朵红云起西方一朵紫云腾
红云起紫云腾满天白雾变红雾
红云映红山和水太阳照着唱歌人
锣声惊得河水响鼓声震得山谷鸣
百鸟惊得满天飞野兽惊得藏山林
唱得天地多晴朗唱得日月放光明
土司不敢收歌税三天不敢开衙门
魔鬼听了打颤颤谷神听了喜盈盈
扬歌:“请神”顺序是固定的,先请“歌爷、歌娘”,再请“五方神灵”、“八步大神”等,请的神不同,歌词就相应的不同。“扬歌”是整个打闹歌的主要部分,也是最为精彩的部分。歌词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根据当时的劳动场面而编唱,还可以采用盘歌的形式一问一答。吼唱的时候,歌手可以尽情发挥,借以激发薅草人的劳动激情,而有的“扬歌”则唱出了土家人祈求丰收的强烈愿望:
锣鼓打得响沉沉听我字字唱分明
庄稼切实保护好定叫五谷得丰登
一天田边走三道(次)三天土里走九巡
不准老鸹啄种子莫叫野猪拱苗根
捉到青虫要捏死抓住蝗虫要抽筋
捉到老鸹砍翅膀打倒野猪大家分
薅草淋粪要展劲(努力)三薅三淋要认真
只要样样做到了谷神爷爷有眼睛
包谷竿上打甩秋(荡秋千)高粱长像楠竹林
包谷个个像牛角小谷坨坨像缆绳
绿豆叶子包得盐高粱竿竿把船撑
谷神爷爷也高兴保佑年年谷丰登
起头歌:起头歌,歌师开始领唱,预示这一天劳动正式开始,锣鼓继续敲打,唱:
满地人儿黑油油,我为大家起歌头;
裁衣先从袖上起,唱歌先从我开口。
正题歌:正题歌,也叫开本歌,即薅草进入高潮,领歌者正式唱有故事情节的民歌或有本的戏,如:
玉米叶儿像把刀,三月点来四月薅。
花儿开在尖尖上,包包结在半中腰。
或:
太阳落坡四山阴,唱个山歌去搬兵。
男兵搬的杨宗保,女兵搬的穆桂英。
薅草要薅散子花,十人见了十人夸。
切莫薅些吊喉草,白雨一过往起爬。
早点来,快点来,莫在后面紧到捱。
老的捱起黄肿病,小的捱起瞌睡来。
歇气歌:歇气歌,即劳动间歇休息时唱的歌,多为一些风趣的山歌或情歌。如:
清早起来就上梁,梁上有个好堰塘。
好个堰塘又无水,好个妹儿又无郎。
太阳落坡四山黄,妹儿出来收衣裳。
衣裳搭在肩膀上,瞟眼瞟眼望小郎。
送神歌:“送神”部分,唱词不多。送走神灵后,还要唱几句颂祝东家五谷丰登的话。整个打闹歌的过程方才终止,而一天的薅草劳动也到此为止。
牙克石市 是由满语“雅克萨”音转而来。雅克萨为“涮坍的河湾子”。牙克石市附近扎敦河有一个很大的河湾洲渚,故名。免渡河 镇名,滨洲线铁路站地。因免渡河流经境内,镇以河名。“免渡”是蒙古语“门都”的音转,...
大家对加拿大的饮食文化有多少了解呢?由于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也拥有一个丰富多采的饮食文化。其中,“三不”饮食文化便是别有一番情趣。1、不设烟酒对于中国人来讲,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到酒店招待朋友吃饭,...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早在清乾隆三年便有驰名于上党一带的鼓书艺人路占元...
所罗门群岛(Solomon Islands)是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位于澳大利亚东北方,巴布亚新几内亚东方,是英联邦成员之一。所罗门群岛的首都霍尼亚拉(Honiara),全国有87种方言,通用皮钦语,官...
土库曼斯坦的饮食较为广泛地使用胡椒、洋葱、茴香、薄荷等调味品是土库曼斯坦乃至中亚厨艺的一大特色。比较有名的土库曼传统食品有烤肉、抓饭、烤馕、烤肉饼、炸馓子和包子等,饮料以茶为主,夏天人们往往喝酸骆驼奶...
玻璃银光刻是在制镜基础上进行的美术创作,即在玻璃上作画,故而又称“镜画”。又因其在镜画中的线条都是银色的,所以通称“玻璃银光刻”。约在民国初期,上海市场的衣柜门上出现了一种既具有观赏性又具有实用性的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
拉洋片,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个直径二三厘米的圆洞,洞上安了凸透镜,柜子的一侧安装有锣、鼓、镲,由两条小绳控制。透过柜子上圆洞观众可以看到...
利比里亚共和国 (The Republic of Liberia)利比里亚国旗利比里亚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9∶10。由红、白相间的11道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为蓝色正方形,内有一白色五角星。1...
孟加拉国人以米饭为主食,也喜欢各种各样的甜食。他们对中餐倍加喜欢。当地人除了在高级饭馆或正式社交场合使用刀叉外,平时一般用右手抓食取饭。男子和妇女通常是分开就餐。家中妇女常在男子吃过饭之后才用餐。在吃...